有朋自遠方來

有朋自遠方來
有朋自遠方來
來自廣東澄海的「綠旅車隊」組成的「自行車團」,其成員共35位皆來自中國澄海,各自攜帶愛車同行首次登陸金門,這是小三通開放以來,這一次以腳踏車跨海騎車遊金門的團體。希望藉由這次親身體驗,尋找感動並領略不一樣的金門島嶼旅遊樂趣。
有朋自遠方來
何其有幸邀集了地區十數名單車愛好者參與陪騎,早上八點十分在慈湖路的飯店門口集合,剛踏進飯店映入眼簾的是各式各樣的腳踏車和穿著整齊的白色車衣,讓人訝異的是他們的裝備齊全,而且單車等級不差,應該是相當喜好單車活動,難怪能渡海首騎。特別引人注意的是其中的六、七位女性,想不到這麼勇敢的參與活動,看來實力不容小覷。
有朋自遠方來
簡單的寒喧,雙方引見之後,即對今天行程作一調整與報告(原行程是要前往馬山的,後因嚮能騎車登太武山),將風火輪的車友分配於行進梯隊中,協助掌握、管制及安全等事宜。
經金門技創學院後,沿著環島北路前進,首站到達瓊林拜訪這個人文景觀、民防自衛及不同景象的風獅爺,其間大伙對於閩南式的建築、風獅爺及民防的功能都相當的有興趣,也拍抏了不少珍貴的鏡頭,我想這將會是人生歷程很重要的資產。
有朋自遠方來
出瓊林轉中央公路直奔太武山,到了魯王墓他們一直問這是不是到了,當然還沒到,如果登太武山只是這麼簡單,那還有什麼值得期待的,不是嗎?一路上不到2000公尺 的距離,但其陡峭超過45度的坡度,確實讓這群常在南澳標高1300公尺 登山行程的車友驚叫不已,挑戰不一樣的體力付出,見識到攻頂的快意,在太武山勒石前的舉車獨照,我相信會是你這一輩子最珍貴的回憶!回程經花崗石醫院經尒景蘭洋樓及成功坑道,見證金門的特殊洋樓景觀及草木皆兵的堅固防禦工事,令人費解的是,居然讓敵陣營的人民深入我方地下軍事坑道,這個場景有點讓人匪夷所思,感覺就是這麼奇怪,沒有對錯。
有朋自遠方來
由於大家興緻很高,讓時間在不知覺中流逝了已耽誤了午餐時間,還得再奔馳十餘公里的路程,沒想到大家都絲毫沒有一點倦意,依然快馬馳騁,一個上午約 四十公里 的行程,為往後的騎車行程作了最佳的暖身活動。
用完餐稍事休息整補,接下來的行程就比較偏重生態、感性的慈湖路線,體會一趟悠哉的「慢」遊。


雙鯉湖濕地讓他們了解金門聚落、生態景觀;三將軍廟的異鄉埋骨還庇佑著這些善良百姓為其建廟的恩;三眼井的古樸民風生活情境。
有朋自遠方來
北山指揮所,講到這一段國共戰爭戰爭的歷史、對這些年輕的小伙子或許太遙遠了,但是當初留下來的不少共軍弟兄也都來自廣東汕頭的。今日同樣的兩岸人民,同樣的場景,只是不一樣的時空。當時是人對人,槍對槍,鬼哭神嚎,傷亡慘重壁壘分明;而今依然是人與人,車與車,歡笑暢談,合而為一彼此水乳交融。再看看彈痕累累的「北山共軍指揮所」,難道這是造化在愚弄人嗎?
再往北山海邊的播音牆、雷區,曾經是心戰喊話的對象,現在在其後方;阻擋敵軍登陸的地雷,卻堂而皇之合法入境。這些曾經是千方百計的醜化對方、阻絕兩岸人民往來的設施,譜成兩岸人民金門遊的共同記憶。
有朋自遠方來
今天的車友交流,心中五味雜陳翻騰不已,有感動、有愴然,還有點茫然。同為炎黃子孫的中華民族子民,在時間的鴻溝裡隔閡太久了,我們有太多的共同點,講的還是可以互通的地方方言。
歷史沒有對錯,只是在不同時間的背景裡或許有其不得不的措施,忠實著紀錄過往。
有朋自遠方來
隔天再前往小金門,又把兩岸的距離拉近了,站在小金門望廈門,我不知道大家心裡的感受是什麼?一水之隔,看到巍峨的廈門建築是既遙遠又真切,波濤浪湧川流不息的海水,像在訴說兩岸無盡的相思。
海水啊!海水,請再為兩岸搭起交流的橋樑,串起失落的空白處。
三天是短暫而感動的,我們將這短暫的時間化作永恒的記憶,這是我們曾經共同經歷的永恒。
有朋自遠方來
朋友!不論你在那裡,我們永遠祝福你,也期盼那天也能騎車到汕頭與你們再續情緣。當然我們也誠摯的歡迎更多愛好自行車運動的大陸同胞們組團「騎遊」金門,也樂於和你們分享騎車的樂趣。
有朋自遠方來
相關單車旅遊文章請參閱:http://tw.myblog.yahoo.com/jw!mHAmAlSGBBnNdmKnTUFdHfk-
2009-11-22 16:36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遠方

60年前(古寧頭戰役)上一代在這裡兵戎相見
60年後彼此用單車建立友誼愛與和平
願 從此世世代代都能遠離戰禍
本人就是在澄海的台灣人,想想當出我在這裡騎車都被人當怪物再看,但隨這這2年才開始發展的比較有規模,單然騎車的人不能跟我們相比


本來我也要去但想想再過幾天就要回高雄就沒有去了。

大大我幫你轉貼在我汕頭的單車論壇。

寂寞單車:
歡迎轉貼,好的東西就該和喜好者分享。風潮是造成的,需要時間去營造,你並不寂寞,有這麼多單車的愛好者陪著你,竭誠的歡迎你有空再舊地重遊,我相信會讓你感動的!


我騎公路車,沒有人可以跟我騎,也沒有人可以跟我一起練車。

所以才寂寞

雖然這裡騎單車的人多了,但是99.9999%騎的是登山車沒有高手可以跟他學習要進步很難。


所以我的暱稱才叫寂寞單車。


但有個好處就是以我的實力&單車維修技術&單車騎行技術,在這裡算很有名氣

回到台灣就變成菜鳥。


我昨天在北宜遇到一團從墾丁騎上來的 怎麼感覺好像也是~~~有朋自遠方來的客人

寂寞單車:
我們這也有騎公路車的,雖然是較少於登山車,但大部份是三棲的有小徑、公路車及登山車,如果有機會倒可以車會友。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