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季風催熟了金門高梁,黃橙橙的果穗,隨風陣陣搖曳,宛如黃金波浪,形成金門入秋後的特殊景觀,呼喚著遠方的遊子親臨感受,這不一樣的季節不一樣的景緻。

北門雙落閩南古厝

金城奎閣邊的洋房
一般推薦的行程在金城地區的景點不外乎是,模範街、總兵署、奎星樓、貞節牌坊、金城民防坑道…小吃方面的就是廣東粥、蚵嗲、燒餅、油條…等的。而且這些活動不外乎是晨間或是夜遊,當匆匆的逛過街品嚐過美食之後,似乎曾遺落過些什麼?後浦不應該是這樣逛法的。

在這充滿著人文氣息的地方,有太多值得我們戀棧的地方,否則如何能獨領著金門風騷數十年不變。在金門各地方有的特色在金城也有,諸如閩南式建築、洋樓、牌坊、廟宇、宗祠、坑道、老樹,小吃…等,而且其規模也不亞於他處,這是不爭的事實,只是這些特色景物有的隱身於不起眼的小巷內,或可要花點時間去探訪,保證讓您有不一樣的感受。

金門老店館子

西門巷尾的蚵仔麵線老店
後浦適合花個半天以上的時間,悠閒的放腳步,邊享受著美食小吃邊逛的那種慵懶景象,走在有如迷宮的小巷內,在不經意的轉彎後,突然有讓人眼精為之一亮的驚艷,而自己正置身其中,真的是美不勝收!

西門小吃的炸粿

為其專賣的早餐
飽餐一頓牛肉大餐後,循著南門巷道中散步,映入眼簾的是不能通視的小巷道,頹圮的閩南建築,低小的二樓房舍,還住著些人家,見證著歷史的變遷;當看到新、舊許氏家廟分立道路兩旁時,可都是閩南式雙落建築,可以想像許氏家族曾經在金城風光,順著南門小街向北走,只剩零星的小店孤立的挺著,在繁華褪後還不甘謝幕,而這曾經是後浦地區最具特色的街道,老人茶館、理髮店、柑仔店,麵攤、象棋館等,特別藏身這條小街道的很多的道地小吃,鎖住多少人的胃。附近的紅磚雙併二樓雙進的許允選住宅,直可媲美模範街的建築。

紅磚五腳器二樓雙進的許允選住宅

南門巷內的花崗石板牆
邁出南門小道後,328年的城隍廟,可是金地區年代久遠建築規模較大的廟宇,進去膜拜一下,順便參觀眾多神明的神象,而這裡的小吃在西門吧剎邊的一間小吃店,只賣蚵仔麵線及炸粿,可是這裡唯一碩果僅存的老店喔!另外集城小吃的鍋貼酸辣湯,可是小時候就有的老字號館子,對面的肉粽大王亦然,都是風靡一時的特色小吃,重要的是都藏著我小時候的味道。接著走進「橫仔街」的巷內,會看到陳寶益洋樓,而這條巷子內的建築可是臥虎藏龍啊,還通往著東門貞節牌坊,其間番仔樓、二落閩式建築、奎閣及無法錯身的摸奶巷,走出巷後想必肚子也餓了吧!此時正逢牌坊下的蚵嗲、炸鹹粿正熱絡著,邊賞貞節牌坊古蹟邊享受美食,邊趁熱吃著還口齒留香咧。

衙門口也就是總兵署

貞節牌坊下的炸鹹粿老店
接著打從東門舊吧剎,走訪一趟模範街,看看曾經是最風光的金門市集商業活動中心,看看閩粵具南洋風的五腳器建築,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感動。接著至總兵署,難得還保留有這麼完整的古蹟,現存的總兵署,為四進兩廊式的四合院建築,前有寬闊的廣場,民間習稱為「衙門口」。院內榕樹遮蔭,庭院深邃,雖已非衙門,卻仍有昔日官署那股澟然的肅氣,後院那棵參天的木棉古樹,樹齡已逾數百,每屆春末夏初,滿樹鮮豔的木棉花,遠近可見。

北門的將軍第

將字第邊的四眼井

城隍廟邊的肉粽大王老店
循著總兵署邊的小巷走到了四眼井,將軍第。看看這清朝末年被誥授為武顯將軍的盧成金之府第,與一般的雙落的閩南式建築有何不同。再拜訪北門林家花園,雖然已是看不到其原來全貌,但從其圍牆的規模不難窺出其堂偉的過去。若果還想吃點什麼的話,可造訪扁食麵線之家,閩南式的小扁食,清淡高湯配麵線,可是另一種享受喔!接著走一趟金城民防坑道,感受一下戰地政務戒嚴時期的緊張氣氛,看看全這民皆兵的戰鬥景況,這可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像的!約15分鐘的路程,出口的位子在金門高中附近,順便去看看白宮的建築,那兒可是不少青年學子共同的記憶。

東門吧剎邊的貞節牌坊

牌坊邊的炸蚵嗲

北門巷內的閩南式古厝
也想跟我們一起漫遊金城漫遊金門嗎 來吧http://tw.myblog.yahoo.com/kinmen-firewhe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