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別說開箱文了
小弟最近因為欲求不滿(腳養)
但是又時常加班沒辦法出門跑遠程
因此去找許多訓練台
訓練台分滾輪和固定式兩種
滾輪的聲音較大,初期上手比較需要技巧(會摔下來)
固定式的跟飛輪機沒什麼兩樣,完全卡死,沒有真實感
小弟怕摔死又想要比較有真實感的練習台
某個朋友推薦我這款
kinetic Rock & Roll是固定式的,但是他可以左右晃動,騎乘的時候比較像是真的在戶外騎車
以下就來開箱吧
先介紹今天會用到的工具,17號 15號 12號版手

早就被打開的箱子(我在店家先請教他們怎麼裝,因此......早就裝好了)

先從周邊配件開始介紹
原廠附贈的快拆,好像很勇壯(因為很重)

訓練台的車身固定座有兩種,一種是沒有凹槽的

這個可以和原廠這種快拆配??應該是固定沒有快拆的車種

另外一種則是有凹槽的

更換的話要用4號內六角

長方柱.....用來測量底座和上座是否水平

另外購買的轉盤式增高架

這是小折轉接座,訓練台可支援29~16吋的車子,29~22可以直接上,22~16吋的車子則需要轉接座

12磅的慣性輪和他的螺絲(直接用手就可以轉上去)

阻力系統本身+六磅慣性輪及其螺絲

基座本身

左右邊個有一支固定的腳,有標示左右,看到應該就知道怎麼插,插進去後記得插入插銷

底座和上作的連接處,這裡就是可以晃動的地方,小弟拆裝這個拆了4次以上,拍照的時候實在沒有心力再去拆他一次,因為這裡沒有調整好,整個平衡都不對,會很怪,圖上看到的金屬長方柱就是用來測量間隙的,用17號版手鎖上面兩個螺絲,然後鎖到剛好兩個長方柱的空隙,要特別注意兩邊的空隙要等高

開始組裝阻力系統(基座部分,就當我介紹完了吧

先插入L型螺絲和彈簧

在把阻力系統放上去,中間的孔要讓L型螺絲穿入

然後把阻力系統的長螺絲從左邊插入

有看到基座那邊的四方孔了嗎??右邊是圓的,左邊才是四方孔

再來一張,有對準好才會放的進去

右側上好螺母之後之後用15號版手鎖緊,沒鎖緊,沒裝腳踏車的時候,阻力系統會直接撞到基座

最後再把調整間距的轉盤鎖上去

接下來示範,加上小折延伸座的安裝方法
先把小折延伸座放上去....

然後兩邊的螺絲先穿進去

這邊需要12號和15號版手

之後的方法和一開始的方式一樣,先裝上L型螺絲和彈簧

把阻力系統套上去

然後從右邊插入長螺絲,這次的四方孔在右邊

左邊的裝上螺母,要記得鎖緊

裝上調整轉盤

快拆固定座有上下兩邊有兩種大小,這邊比較小

這邊比較大

我的快拆屬於比較大的,所以大的那面要朝上

車子上去先固定快拆座那邊

右邊之後再鎖上,有看到他有一個可以搬動的扣環嗎,這是他們的快拆機制,可以把車子直接卸下(這張圖沒有鎖到底喔)

第一次扣上去要調整左邊的轉盤,要鎖到車子和訓練台是一體的,沒有多餘的間隙

鎖好之後把它固定住

固定好了車子,接下來要調整阻力系統和輪胎的接觸面了

調整轉盤,讓阻力系統貼著輪子,調整至用手拉扯輪子的時候不會打滑

最後看你是要使用6磅還是要把12磅也鎖上,只有6磅的慣性輪用來訓練肌力,6+12則是訓練耐力

先把12磅慣性輪放上去

然後把螺絲鎖上,這個螺絲是反牙,可以預防轉動造成的脫落

噹噹噹 完成圖

今天試用完了才去拍照,單手拿相機讓我的手快斷了,
因為定焦的關係,很多畫面不夠廣,也少拍很多照片,這裡先跟大家說抱歉啦

使用1小時的心得感想
基座和上座的部份會是一開始最難調整的地方
只要他偏左或是右,整個騎車的感覺就會很怪
你會花很多力量在平衡......這也是訓練肌力吧

整體使用建議配合轉速表和心跳表
他有附贈[電腦記錄顯示表],就是接在後輪的馬表,然後可以設定數值去推算你所消耗的功率
1小時之中只休息了10~15分鐘,回轉速則是讓自己盡量維持在100 時速32
這樣的訓練方式比在戶外好玩多了,不用擔心有人會突然衝出來或是要伺機超車
玩訓練台可以維持很穩定的速度
很開心的,重點是........我可以宅在家看動畫還可以騎腳踏車
訓練台18磅的阻力,大約像是有一點點的坡度吧.........
絕對比平地來的累,可是又沒有很陡,不太會形容
噪音的部份,可以聽到液體攪動的聲音,輪胎摩擦的聲音還蠻小聲的
原廠有保固5年,還附贈訓練光碟和電腦記錄器
訓練光碟.....前面都是產品介紹,訓練內容都是英文.......所以.......我把它丟了
電腦記錄器就是馬表+消耗功率表
我不在乎消耗功率,時速也不重要,我只在乎回轉速和心跳
所以我還是用400T而已
整體而言,比滾輪安靜(我實際去看過人家玩滾輪)
運動程度1小時絕對比平地跑一小時來的有效率
騎起來蠻貼近真實感的
附贈的贈品都是雞肋
使用的圖......我沒辦法附上........(我不會分身)
大家自己去看吧
專人解說訓練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