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FD806後驅電輔車電池配置重整

2016年的FD806在2021年改裝後驅電輔套件後成了這副德性.
FD806後驅電輔車電池配置重整
表面上看來沒啥大變動,就後面那電池包較顯眼,

改完後也歡樂了一陣子.
但重量都壓在後方,不僅後驅輪組很重,48V10Ah的鋰鐵電池也不輕.
起步時的驅動力讓龍頭有些過度輕量,尤其在坡道或上騎樓那落差斜坡時更明顯.

若這電池位置與全車配重再做調整,騎起來壓力會減少許多.

卸下電池當人力車騎,理論上會身輕如燕,但後驅電機真的很有份量,七速飛輪通常落在5.6檔.
FD806後驅電輔車電池配置重整

這是首版280x90mm.
FD806後驅電輔車電池配置重整
準備將電池打橫豎著放,但底部似乎薄弱了些(根基不寬)
而電池寬度135mm,豎著放也高了一些,有點擋風牆之嫌.

因此修正版是280x135mm,長度不變但基座變寬了.
FD806是方形上管,且有兩個水壺架鎖孔,就利用這鎖孔固定,不再額外鑽孔鎖螺絲.(或用自攻螺絲固定)
FD806後驅電輔車電池配置重整
松木板厚度20mm,先做好基礎防水(噴透明漆)
上管貼上紙膠帶定位螺絲鎖孔位置,然後撕下貼到松木板上.

鑽好第一孔後,拿水壺架比對再鑽第二孔,位置不會偏移太多.
FD806後驅電輔車電池配置重整
鎖點向下再鑽10mm,直徑剛好可放入一片平墊圈(松木板很軟,需加平墊圈支撐)

水壺架螺絲若不夠長,可更換長一點的M5螺絲.

木支架鎖好後便可外出試車.
FD806後驅電輔車電池配置重整
試車目的是要確認踩踏時不會造成干涉.

木架端點閃過車架摺疊處,仍可摺疊,但已無摺疊之必要了.
確認不干涉之後,就是完全固定的時機了.

五金行買的直角鐵片
單螺絲孔的部分貼上皮革避免與上管磨擦.
FD806後驅電輔車電池配置重整
雙螺絲孔的部分則與電池包綁帶一齊鎖固在松木板上.

固定之前在松木板中心貼上泡棉雙面膠,寬度剛好是上管的寬度.
目的則是補強水壺架螺絲固定不到的區域.
雙面膠很黏,上管表面很光滑,貼上之後很難撼動.這是垂直的固著面.
FD806後驅電輔車電池配置重整
左右水平的支撐則是利用那直角的鐵片護持.
綁帶與鐵片在兩支螺絲的固持下也非常安穩.

於是,又出去試車了.

還不錯騎,雖然電池很重,
但抬起龍頭上階梯落差時並不會吃力,顯然重心在適當的地點.
平坦的地面,即使戳它也只像三級地震般晃個兩下.
FD806後驅電輔車電池配置重整
電池裝在包包裡,輸出的電源線就固定在車架上
充電線藏在包包內,拉出線頭就可充電.

聊聊電池包
原套件的電池包有點大,也不夠緊湊.
所以量好電池的實際外觀尺寸後便往五金行找.
最後找到了尺寸適合的單肩斜揹包.需要改裝,但難度不高.
直向的固定帶就改裝原包包的(裁斷後另行固定)

前後的固定方式,T形鐵片固定帶子兼擋住包包止滑.
FD806後驅電輔車電池配置重整
橫向的則是拿背包肩帶插扣使用.

這些改裝材料在大型的五金賣場都能找到.

依慣例仍是外出試車體驗一下.

霧峰山多綠跟乾靈寺.

山多綠以前騎人力車來過,乾靈寺第一次上來.
科技始於人性,所以上坡的部分就左手按電門以非常人性的方式上來.
FD806後驅電輔車電池配置重整
乾靈寺彎道上的類”顧民思義”步道解說牌,還很新鮮,應該設立不久.

壞習慣沒改,又駐足讀解說牌.
結果…自己看吧! (物峰? 霧峰?)

25_0625Cocolo7 顧民思義

跑旱溪山線單車道去豐原.

開人性化的助力2檔竟然能將摺疊踏板踩斷!
FD806後驅電輔車電池配置重整
若不開,是要斷曲柄還是鏈條?
回家趕快拿出珍藏的踏板換上.

25_0702 Cocolo7 豐原

拉下,掏出,插上.這大家很熟悉.
FD806後驅電輔車電池配置重整
紅燈 充電中,綠燈 充飽了.
這車沒閃電標章,但有Mobile01貼紙.

錶速曾到42Km/h(人性指壓時)
不過,你不會想以前輪1.5後1.75全車無避震的車架一直高於25Km/h持續奔馳的.

警語:電輔不限速有一定的風險,請自行斟酌.


這車下雨天也得出門,臨時拿塑膠袋覆蓋,我已另買浴帽使用.
FD806後驅電輔車電池配置重整
電子錶不防水,須貼保鮮膜.
倒是那gps老傢伙比那電子少年家有擋頭.
後架板還不錯,讓雨水凝成珠珠.

其實,跑跑單車道,刷刷那些平時無力刷卡的車就已經很滿足啦!
FD806後驅電輔車電池配置重整

gps高度計,一整個詐騙!
FD806後驅電輔車電池配置重整
目前是前.中.後三包外加坐墊一包.

是要”對郎造”嗎?
2025-07-17 19:15 發佈
這樣看起來重量平衡多了。水壺架的菜板讓人隨時以為會立刻停下來開始做菜的感覺。
對岸有很多鎖水壺架孔的ebike電池盒可以挑,例如海龍(hailong),就不用擔心防水和膝蓋張開的問題了
CONA24 wrote:
這樣看起來重量平衡多...(恕刪)

是.
看起來平衡一點,騎起來也安穩一些.
停下來做菜倒不至於,叫Foodpanda送更省事.

Pooky wrote:
對岸有很多鎖水壺架孔...(恕刪)

水壺架電池是個好選項.

但這車電池容量大,體積也大.
價格約佔了整組套件的一半強,電芯也不同於一般鋰電.

曾考慮請廠商製作一組馬鞍形的電池掛(貼)在上管兩側.
但總是錢錢的問題,況且原電池狀況仍很優.
就湊合著繼續用.

膝蓋是不用開開啦!
只是平時這麼騎出去...
好像捲著細軟跟人家私奔.
前後燈裝好大致上就是全天候設定了.


原計畫跑豐原公老坪,但之前朋友給了個從新田往大坑的過山路線,就這條了.

仍是走旱溪,到聚興橋轉東往山上跑.


大明高中的藝術校區.

潭興路上山前的牌樓.

在這裡遇到一位勇腳淑女.

開啟turbo模式一路往前衝,大概是山腳下住戶往山腰佛堂去的.

今天在車道上也遇到一位平把700c的女騎士,
同時過路口,一溜烟就離我25m揚長而去.

助力2檔,18km/h仍追不上她.
直到東山路她在前方等紅燈時才遇上,竟然是位阿尚!真的驚掉下巴.
不管平路,山路,跟你擦身而過的女生都是狠角色,不容你有半點男性優越.

整條路佛堂.廟宇不少.
這座塔遠在台中周邊都仍能清楚看到.

看來是個風水寶地.

中86-1終點.


一路上上下下.

沒來過,展望不錯.遠方那尖塔應是以前的東山樂園.

天星國家別墅與大坑溪.


溪旁的飲水思源教育園區.

不僅飲水思源,也別忘了見賢思齊.(我也想要有這種房子啊!)

帶些東東回家.

有啦!還自備容器呢.(我的肚子)

大坑溪往下流就成了大里溪.溪面上最漂亮的橋都在這兒.


玻璃橋面正好可測試一下輪胎抓地力.

包包夠多,但缺了水壺的位置.

有電有保庇,至少這種過山的路徑不再騎得齜牙咧嘴.



25_0719 Cocolo7 新田_大坑
好天騎車是必然,雨天騎車算偶然.
晚上騎車屬悠然,尤其在清爽的鄉間小路.

裝備上身,當然得先去體驗一下.


先到公園林蔭小徑試試亮度.

可接受!

尾燈與前燈,也還好.

前燈那四周的光鬚已不在意.

因為已不若從前高尚,開弱光沒開閃爍也算對得起對向了.
只是在提醒對方,當你的眼光離開device螢幕時能迅速察覺這道光.

其實,現在的鄉間小路光害也蠻多的.


光害較少的,就村子外的墓仔埔.(左邊大樹底下那片)


鄉間的宮廟,公園的景觀,同屬越夜越美麗的一環.




夏夜,在鄉間小路與墓仔埔騎車算很舒服的.

平地騎電輔車雖會逐步衰減踩踏的能力,
但既然是輔助,當須助一腿之力時再打開就好.

再說,電池不也要維持正常的循環,否則要餓死它嗎?

夜騎的心得

車的重量,決定汗的流量.
燈的明亮,決定人的膽量.

墓仔埔也敢去

重心偏後前輪浮浮,騎起來不踏實

勿會歹, 改得誠讚!
前輪1.5後1.75全車無避震高於25Km/h持續奔馳應該還好,我的e-bike前後輪比你還細

高速會覺得顛應該是折疊車架的關係
烏都禾黑 wrote:
重心偏後前輪浮浮,騎...(恕刪)

哈哈...
當初急著體驗電動輔助的威力,
沒把烏都大的話放在心裡.

果然...出來騎總是要還的.
也只有這個位置較適當,所以別無選擇.
前輪胎噪較以前明顯就是.

Sizemore wrote:
高速會覺得顛應該是折疊車架的關係

有道理.
小摺車架畢竟不同於大車,也沒要你超速行駛.
另外,
輪徑也有關係.
直徑大,幅條就長,彈性也好.(如同長竹竿與短竹竿的差異)
對不平整的路面抗壓緩震的能力也強.
相同條件的路面與距離
速度越快,路面震動的周期時間差也越短
回饋到車架與人員身上的震動感受也會不同.

加上避震系統,整車的貼地性會改善.
高速吸震與過彎可帶來更佳的抓地力,安全性也會提升.

土炮方式的改裝,真的要自己斟酌.
超頻不是不可以,別超過頭就是.
星期一要到監理所辦理汽車業務.(不是去申請Cocolo7的閃電標章)

心想…趁機測一下走神召坡上望高寮是什麼港覺.

依例仍走綠空南段,然後轉筏子溪單車道.

車道唯一的一段土石路已被貼上地磚.

離開筏子溪車道,天公似乎有要落雨的跡象.

未雨綢繆,在文山水資源回收中心前先做好防雨措施.

果然,到達路口時得穿上雨衣了.

從這裡開始就是一路向上.

神在此召喚你,應聲通過之後,痛苦的陡上路段也將結束.


夜景公園前提供一座豪華的盥洗室慰勞你.

望高寮觀景區雖已起霧,但狗子們仍熱情的歡迎你.

到了監理所雨仍未停,人車都狼狽.


不走回頭路,所以往華南路去.前途茫茫啊!

旁邊這步道應是為登山客做的,並未延伸至華南路底部.

能走多少算多少,最終仍得回到公路上.
一路長下坡,V煞是夠用.
但下雨天輪框與剎車皮間仍會有水隔絕,車速一定要控制好,間或使用點煞也是必要的.

磺溪書院.上次跑 水裡港 時沒來,這回來瞧瞧.

也因為上回的記憶,所以順著磺溪書院往濱海自行車道走.

結果,被迫往回走.

好不容易找到濱海大肚段.

沿著大肚溪(烏溪)右岸往烏日走.其中有一段是鋪地磚的古早味單車道.

在船頭(地名)又回復為柏油鋪面.

船頭雖有渡船頭的指示路標,但只見巷弄蜿蜒,全無擺渡設施的痕跡.
在聚落的鄉間小路憑著感覺與方向漸漸走入有雙黃線的馬路.

這地方似曾相識.

穿過台鐵涵洞,原來是南榮路.

至此大致上有了眉目,記憶中的資料也較容易連結了.

此時已離開了曾經的大肚王國,回到了現時的環河自行車道.


千金難買早知道.
在磺溪書院往濱海大肚段續接大肚自行車道被檔下之後,似乎就已注定一定再被檔的宿命.
原計劃跨過烏日大橋續走環河自行車道,但考慮下班的車流所以轉往烏日戰車公園的車道入口.

但牽引道被封住,只好抬車上階梯進入車道.(這車現在真的重)

上了車道也沒多少好日子.

在烏日大橋下的引道再度被攔,還好留有小空間,車仍能過.

按規矩從自治橋頭往車道走,在烏日大橋下又被攔下.

這回得乖乖走五光路回家了.
也不想去查車道施工中斷的訊息了,就一台腳踏車要走的路,死不了人的.

騎電輔車上望高寮是什麼感覺?
說真的有些小失望!
25_0728 Cocolo7 望高寮+大肚

就如同期待著可大戰30回合,結果幾分鐘後就KO掉了!
助力2檔開啟,有好的開始.
在神召前擔心落馬切到助力3,在輕齒比的加持下竟然會有踩空的感覺.
失落感蠻大的.

相較於前些天的八卦山大佛.戰機之行,應該助力2就可.


至少雙腿仍有奮力踩踏的作用.


25_0724Cocolo7 八卦山

八卦山.


望高寮.


沒什麼好嘴,就來嘴一下車上的”器材”.

電門開關不防水,水汽入侵後數據會亂跳.
前燈耐雨淋,電輔碼錶也不防水.
手機是iPhone SE3,這我倒是很放心.(我會以iPhone8取代)

用在車輛的設備對防塵.防水及防熱(高溫)是蠻嚴苛的.
單車外掛在身上的東西也沒幾樣,但別太過相信廠方的數據.
沒經過實戰真的說不準,要如何延年益壽,車主就自己看著辦.
畢竟電力可帶來不少歡樂,但相關的設備也同樣具有使用上的隱憂.

我心裡的疑問是
手機通常都放身上也很寶貝,但在相同的條件下卻比原本就應暴露在外的設備來得強.
這點倒是蠻值得深思的.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