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同樣是確認尺寸的環節,畢竟Dahon不走常規路線,是能多小就盡量小,能多緊就盡量緊的難處理風格;一檢查後果然前叉空間為64mm,是下一階段的開發項目,目前還無法使用,殘念。

放棄了前輪安裝的可能性,在來也就僅剩後輪的機會了,但Dahon也真不愧是稀奇古怪,又讓筆者見識到了一次新的尺寸規格117mm;後輪過往常見規格為135、145、175這三種,其中175適用於胖胎車上,此也見識過比較怪的車款設定為124的,但117這種更小的,就是第一次遇到了。

而筆者手頭上的標準尺寸規格分別為前輪100以及後輪135mm這兩種,但有趣的是後輪135其實最小可以裝127,如下圖所示,其實是127的軸心寬度加上左右兩片4mm定位墊圈後,才變成135的尺寸;因此將定位墊圈放於自行車架的外側,就可以輕鬆安裝於127的叉寬內。但跟117相比,多了10mm還是難以安裝的,因此只能反向思考,利用前輪100的組裝配置,搭配上墊圈、幅條調整以及車架可以輕鬆內縮的優勢,來進行安裝。

解決了18V電輔輪的安裝叉寬問題之後,如下圖所示,由於安裝的是後輪處,則需要重新鎖上單速非輪,所幸18V電輔輪已有固定的旋式飛輪安裝螺紋設計,僅需將舊的單速飛輪卸下進行轉移就可以完成。但由於過往的經驗已知,單速飛輪的結構較為傳統,並沒有針對拆裝進行優化設計,往往很容易卡死,無法輕鬆拆除;所幸單速飛輪的單價也十分親民,即便購買新品安裝,費用也不高,因此建議DIY的使用者,不妨直接購買新的單速飛輪進行更換。

此外,由於單速飛輪的鏈條缺乏自動調節功能,需要依賴安裝時將輪子拉緊來調整鍊條的鬆緊程度,確認好位置才能完全鎖緊18V電輔輪。
另外就是傳統的自行車輪軸尺寸,其實是英制 3/8"約為公制的9.525mm,實際上為了好安裝,還會略小一點,如下圖所示,僅量到8.37mm而已。

而現今的18V電輔輪軸心已然改為公制單位,前一代的版本基礎設定為10mm,這就導致較為老舊的車架及零件會無法順利安裝,需要自行磨大一些。所幸後來請教自行車廠商,了解傳統車架的設計規格,進行輪軸的尺寸修改,如下圖所示,更改安裝於車架上的尺寸為公制的9.5mm,就能相容傳統車架及相關零配件了。

後續就是指撥油門的安裝,可參考安裝教學:18VeKits 電輔輪指撥油門安裝紀錄,完成的成品情況,如下圖所示。

再來進行控制器的安裝,相關教學請參考:18VeKits 電輔輪電控系統安裝紀錄,其安裝成果如下圖所示。

最終進行插電運轉測試,整車成品如下圖所示。

其實這些看似已經無人招領的報廢自行車,能透過18VeKits 電輔輪升級改裝之後,再次活化,提高使用意願,原本就是當初設計的初始概念;因此在18VeKits的產品設計初期,就要求不能更改原始車體型態,保留老車的一切結構,但注入了電動的新功能,帶來新的使用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