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誕🎁高框初體驗

114/1/5更新 一趟五指山的感受
假日車手實際外騎總是受限於休假清晨時間,而汐止的秋冬實在是雨多天,總算在今日給了個好天氣可至後花園繞一繞試一下新輪組。
棘輪聲可能是油還沒化開,還蠻安靜的,但讓我訝異的是下滑時和未踩踏時的滑行距離,尤其下滑時那速度我有嚇到新輪組真的很絲滑且滾動阻力很小。

耶誕🎁高框初體驗
——————————————————————
上一篇TPU初體驗,主要是為了搭配這組前低後高輪組,騎車那麼多年一直沒使用過超過45以上框高的輪組,因此這次決定購入前50後61的輪組,聽說這樣的設定也是可以很全面,但想想重量畢竟還是有差,為了縮小與原來輪組的差異,決定改變原來無內胎習慣,也藉由這個改變順便將車重也稍微減輕些。

新輪組實測約1481g+TPU72g+胎皮兩條約390g整組約1943g
耶誕🎁高框初體驗
耶誕🎁高框初體驗耶誕🎁高框初體驗
耶誕🎁高框初體驗耶誕🎁高框初體驗

原本輪組約1390g+20g無內胎氣嘴+無內胎兩條約620g+補胎液60g整組約2090g
耶誕🎁高框初體驗
(原本輪組是當初組車時車店直接組裝的,就沒有實際秤重,以上為各官網數據)

輕了約140g左右,所以這也是本次更換為OPEN胎+TPU內胎主要原因,想要用較高框高但不想增加過多重量,但必須說,今天使用新輪組實際路測相同約85~90psi 胎壓下,與舊輪組有幾個很明顯的差異:
1.較高框高受側風影響明顯。
2.滾動阻力我覺得跟胎皮有關,新輪組的胎皮阻力較小。
3.確實無內胎舒適性完勝,新輪組較顛。

想使用高框在預算有限下,這樣的搭配個人覺得還不賴

提供給想購入差不多設定的車友們參考。
耶誕🎁高框初體驗
對了 貼紙要在加個10g
2024-12-22 21:37 發佈
看起來你原本的輪組用的是VISION METRON 45 SL

這組若裝內胎進去應該也是會很顛

不過還是要看你的重量(體重+行李重)跟你打的胎壓

若有把這個因素考慮進去的話

其實無內胎比有內胎相較起來只有小勝


恭喜換高框

接下來應該會有不同的體驗

每個型號的輪組都有自己的個性

該怎麼做才能有好的配合是每個騎士都會有的經歷

但...我個人還是覺得車子配高框比較好看

然後騎車...有好看的照片就夠了

什麼成績都不重要
tony6718
tony6718 樓主

真的,成績就留給年輕人去拼就好,多拍點帥照很重要[讚]

2024-12-23 6:43
借樓問一下

假設沒有預算考量,高單價的TPU內胎是否安裝上的容錯率會高一些呢 (或者該說整體良率)

畢竟有車友可能積福多、人品好,就算用TPU內胎也沒顧過路

但可惜大部分市場上的反應還是因各種狀況漏氣甚至未穿刺就破胎
龍貝爾

這可能要問有使用高單價的TPU內胎車友才會知道了 就從bikefun的說明來看 應該是良率會有差 尤其是氣嘴跟TPU連接的地方比較不容易出狀況 但近年便宜的TPU良率也上升了

2024-12-24 8:16
mobet66

龍貝爾 身為無內胎使用者,TPU對我最大的用途就是作為一個不佔空間的備胎(因此手邊有的TPU內胎也根本沒有實際去使用過XDD) ,看來是該找個藉口弄一對開口/無內胎兩用輪組了

2024-12-24 9:11
龍貝爾 wrote:
看起來你原本的輪組用...(恕刪)


首先TPU 內胎騎乘感,跟普通內胎很不一樣,我自己覺得換了之後,吸震能力強了很多
tony6718
tony6718 樓主

可能我一直使用無內胎 所以我的感覺跟TPU 比較仍感覺吸震少了那麼一點

2024-12-23 12:28
龍貝爾

我有使用過TPU內胎跟無內胎 但最後求穩定跟爆胎易更換還是選擇傳統內胎

2024-12-24 8:17
住北部的話冬天注意一下側風,別被吹到路邊去了
allenhuang1971

東北季風...側風/大側風...下陂高框(50 mm以上)粉刺激 速度越慢越好 容易出事 ..粉容易被改變前進方向...騎機車都不會,騎高框影響頗大

2024-12-23 11:42
tony6718
tony6718 樓主

昨天一早前往五指山路上就很有感覺會偏一下⋯[冷]

2024-12-23 12:29
路越爛, 低壓無內胎的威力越強.
高胎壓雖然加速感很棒..,
但受到地面凹凸彈跳影響, 速度不好維持, 要一直耗費力氣重加速.
體感覺得好騎, 但整體效率是明顯低於無內胎, 會反應在獨推均速上.
好輪組可以帶來不小的感動, 但小心側風.
每年都好幾個朋友或朋友的朋友被側風擊落, 需要養傷.
jcchiou

對抗側風, 最穩的姿勢就是緊握下把, 突如奇來的疾風就無法預防

2024-12-23 12:03
tony6718
tony6718 樓主

看來要很注意側風這件事![XD]

2024-12-23 12:31
CLX II的側風應對能力算很不錯了

先前的CL50那個年份還有被風吹起來過

換了CLX II 就好多了

但他的缺點是因為前輪的鋼絲真的太少了

暴力抽車的時候很容易吃碟盤
tony6718
tony6718 樓主

還沒機會很暴力[^++^]

2024-12-31 20:04
Jeter530

tony6718 可能要看看體重,我62kg峰值催到1250w沒蹭過。

2025-01-30 15:34
batjames wrote:
...但他的缺點是因為前輪的鋼絲真的太少了

暴力抽車的時候很容易吃碟盤(恕刪)


你講的是C夾時代的問題

碟煞的碟盤是直接鎖在花鼓上, 卡箝是固定在前叉上
如果貫通軸有鎖緊還會吃碟盤
那是因為抽車的橫向力超過前叉設計的彈性(不夠硬)
跟鋼絲和輪圈的剛性無關
ufowwt

那是因為山路剎車下碟盤發熱變形, 騎平路冷卻後就會恢復

2025-01-04 9:27
tony6718
tony6718 樓主

[讚]

2025-01-05 17:3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