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在鳥不生蛋的地方,只要稍稍偏鄉一點,縱使讓你找到五金行也未必能買到適用規格的工具.
我改的電輔車曾在馬公破胎,還好當時有帶一支特殊規格的18mm梅開扳手.(解後驅電機輪軸用的)
未改電輔之前(FD806)在騎往台南途中在二水破胎,一般五金行沒備料15mm的梅開扳手.
折騰了一陣子好不容易在一家大賣場找到15mm的扳手.
半途破胎不是沒遇過,只是剛好都是快拆軸心的車,路上補過胎也換過內胎,都可順利脫困.
這些車都會騎出門.

但未必每台都配置快拆輪軸,能少帶一樣是一樣.(除了那支18mm的)
為了避免再遇到以前那些尷尬事,憤而將鎖牙輪軸都改成快拆軸.
之前改過賈慧的前後輪快拆,雖改好了,但過程遠不及當初想像的那麼單純.
這回想改的是老奴才跟阿勇,動手之前先做點功課,免得到時措手不及又得花時間待料.
快拆軸心有這些規格

通常,鎖牙輪軸的車大多都是較低階且非偏運動取向的車種.
特性就是耐操.耐摔.容錯率高.耐借(借來借去都可上大街).耐忽略(放任不管也不會馬上死掉).
若是變速的車種,通常都是最基本的6速或7速+三速大盤.
所以上圖那規格表中的飛輪側套軸幾乎都是一樣的.
我要改的軸心在此.(前.後軸心+快拆桿)

前輪108mm,後輪145mm.
軸心外徑,前8mm.後9mm.

實心鎖牙車軸10mm.
老奴才的前叉,U形的輪軸座是用來承載輪軸的.

快拆軸心放上去時若超出U形座表示軸心過長.
當快拆桿鎖上逼緊時只是逼緊軸心,這將導致輪軸無法緊密與前叉逼緊,輪組仍會搖晃或掉落.
做這個比對的目的是要確認快拆軸與前叉間隙是否合乎要求.
調整快拆軸心螺絲與花鼓培林外蓋可找到輪組的中心,中心位置確認後再來修正快拆軸長度.

過長的部分須磨掉,確認快拆軸逼緊時可正確的將輪組與前叉逼緊.(而不是頂著快拆軸心)
就醬.前輪快拆更新成功.

換下來的實心鎖牙前輪軸.(沿用原車的散珠軸承,所以多了兩個珠巢)

拆花鼓時,建議放個紙碗在下面承接小珠珠.掉一顆很鬱卒,掉兩顆就崩潰了.
前輪換完,換後輪.
基本原則跟換前輪一樣,先定位輪組中心位置再調整軸心長度,讓快拆軸心末端可跨在後叉上.
老奴才是標準的變速車架,左右下叉各有U形勾爪承載後輪軸,只要抓到輪組中心位置,軸心便順勢滑進定位.
傳動側飛輪的位置已有軸套,

另一端則利用快拆軸已附的軸套套入再鎖上最外側的17mm薄螺帽就大致底定.
這邊附帶說明一下.
因為後叉寬符合快拆軸心規格,所以後輪軸的安裝較為順利.
原車飛輪軸套與快拆軸的軸套規格是一樣的(等長)
所以在兩端各鎖上軸套之後,輪組中心也對正了.
但這車架原本的飛輪是6速,我將它升為7速.
快拆軸逼緊後會干涉到最外側的14T.
因此在軸套內側加墊了一片2mm的平墊圈.
如此一來便恢復了原來的Chainline,運轉平順.
這車雖淪為賣場鋼鐵車,但整個車架中規中矩,沒什麼好嫌的.
或許它也有其他快拆輪組與酷炫的塗裝,只是我們沒見過而已.
這車確實好騎,只是塗裝太低調,符合耐借.耐忽略的性格.
哈哈哈…
老奴才搞定了,換阿勇上場.
阿勇的前後輪與前輪實心軸.

輪軸配備珠巢培林,花鼓蓋規格也相同,看來容易更替.
果不其然.很意外的,實心輪軸的法蘭螺帽竟然能鎖進快拆軸心.

盡信書不如無書,既然那麼剛好,我也就不客氣了. 前輪,Done!
再來是阿勇的後輪.

也是散珠培林.(紙碗被毆教練咬碎了,墊一塊布防止珠珠出走)
後輪的附件顯得有些複雜.

花鼓蓋大小不一樣,又不能直接以舊品鎖上.(牙紋不同,鎖不上)
因此以飛輪套筒敲下蓋子互換.
飛輪側的輪軸套筒長短也不一樣.

阿勇是6速飛輪,快拆軸心附的是7速飛輪的規格.
沿用6速軸套,省得再去調整Chainline.
另一側若墊上附帶的軸套則過長,導致軸心跨在車架的長度過短.
因此改採墊片墊上.

而車架的空檔處補上一片定位片,讓輪軸可維持水平一直線.
傳動側有變速勾爪定位,另一端有定位片定位.

輪組滑入後,輪胎就在車架中心線上了.
換裝完畢,多了一支駐車架.

看來,阿勇的駐車架又要改為中駐型的了.
更換快拆輪軸可能會改變Chainline,定位後剎車也需重新調校,其他大致沒什改變.
試車時可爬個小坡或抽個車,讓飛輪完全鎖固,並留意快拆輪軸有否移位.
再來就是享受快拆所帶來的便利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