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也整理了一台入門的代步車鋼管車,就是要水平才會更對味但我的也是還差了一點 (新的都比較高貴)也選用了牛皮坐椅,但真的不好搞 (還好選的有彈簧)主要是要先讓變軟,再調到適當的Q度→這需要點時間改車還是要騎的舒服,才會常騎看你的坐椅是向前傾,身體重心會向前,手臂及手掌的壓力會較大通常牛皮坐墊前端會微微的上翹,(少數款式是水平)讓坐墊可以支持到坐骨,會比較舒點以下是日本單車族改裝的例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rmygfdenK0&t=703s有的翹的很誇張,也變形的很誇張這個是 Brooks 建議的車型與坐椅的搭配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VxM8HLR_AY你的應該是類似 Brooks b17 standard建議坐姿要輕鬆點,真的所以大家多建議你改車把也可以再改寬胎騎起來會更舒服(反正也騎不快,我的改完 15.9 kg )這是改完後去路過""2023 TBA一日北高""但這車沒騎過長途所以目標設定""湖口→口湖""含休息時間,約 8.5小時 (約190 KM)最後又騎了40公里到車站,所以一天騎230KM還算可以(因為沒設定好)現在把 1.車把截短 5cm、2.坐椅變更軟、3.坐椅前後位置調整又更好騎了出門購物都騎著它鋼管車還是不錯的但要高貴,也是有的這裏最不缺,就是小惡魔們繼續享受騎行的樂趣吧
1.為何不用彎把,羊角把→→主要是這支是電鍍的。→→登山車架,偏小,搭起怪怪的。車架後叉是126mm,改變速很麻煩。輪組也可能要換→→就只是代步車,不想花太多預算。2.剎車的操作方式是否會造成長時間下來手掌麻木→→不會,主要還是設定(Fitting)。設定對了,這些問題就不會那麼明顯→→坐姿較輕鬆,身體軀幹約60度,重量在坐椅(屁股)較多,手掌的壓力較小些→→之前把手未裁短時,手的壓力更小(坐的更直)3.把手位置如果翻轉 180度,降低把手高度,是否會更舒適操控?→→我想不會,太趴了,這支上升量有 10cm左右,翻轉 180度後,龍頭會不夠長。→→但有特色→→現在拍買網站有另一款,上升量約 5cm左右,這款就適合,氣勢也有了,但暫時不會再改。這是它原來的樣子
大家都知道平把手在長時間騎車後會手掌麻木,覺得很難過。所以我就在思考,早期的武車那種類似90度的把手設計,還有 彎把 與 羊角把 也是類似設計,但這種類似 90 度的把手設計,卻不容易造成手掌麻木,那是否值得參考一下:舊式 武車底下是公路車的彎把剎車把手位置在下把位 這個位置是最佳剎車位置,可以握住把手的下端,最好施力,短時間衝刺可以做到,但誰可以長時間這種姿勢騎車 ? 上街買東西也用這種姿勢騎車呢 ?剎車把手位置在上把位 這個位置是不好的剎車位置,握住把手的上,中端,無法完整握住把手施力,剎車效果不好。但大部分時間大家都時這種姿勢在騎車,每次剎車都會握到手掌發酸,很不得人心的設計但是這種 後掠式 的小彎把,使用上覺得蠻舒適的,只是坐姿接近 90 度,騎車時間長容易腳酸。所以看看各位大大的使用經驗上 是否有哪種舒適的把手,又可以使用到全身的核心力量來踩踏板,不容易大腿肌肉酸痛的把手可以使用 ?
是否有哪種舒適的把手,又可以使用到全身的核心力量來踩踏板,不容易大腿肌肉酸痛的把手可以使用 ???→重點就是要善用下把位置,使用不同的肌肉群參考一下舒迷的說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t7ExYJ0FB0那就建議改用 ""外擴車把"" 或 ""礫石車車把""下把位較寬,握""變把""及""下把位""的位置時,會舒服很多,因為握下把時比較不會彆扭 (空間較大)但較不合乎流體力學,美學也較差一些但我想那是均速在 40km/h 的高手再來考慮吧礫石車車把外擴 30度,車把寬 420mm,下把寛 555mm外擴車把外擴約 12度,車把寬 400mm,下把寛 460mm使用上,以礫石車車把較舒服也有外擴 12度、20度、25度規格(寬度不同)但越寬在車上的比例就會比較奇怪些就看你能不能接受了一般公路車就建議 12度的就可以這是國外改裝的例子最後要說的是,我們都不是頂尖的運動員有時無法比照他們那麼專業的設定騎的健康,安全,才是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