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mm快拆碟剎回歸可能性

摸碟剎車這麼多年
貫通軸142mm 快拆軸135mm 碟剎車我都有
當然推出貫通軸142 148當然好
但我用135mm也沒覺得哪裡有問題
我不是什麼高手135 142mm沒什麼感覺
真要說鋼性 公路車三刀輪才叫真正有感吧
而且古代登山車一樣135mm飛飛跳跳
也沒聽這套系統有致命錯誤
還有蹭碟不是貫通軸或是135mm問題
原因是卡的鉗問題 還有自己不會調


135mm好在哪裡
因為135mm在早期是公路登山共用
小廠愛是因為共用能減少模具成本
早期sram就是這樣做
試想公路車登山車都是142mm
gravel就能用登山車系統 登山車也能魔改公路化
135mm快拆碟剎回歸可能性


而且最近研究電輔
發現貫通軸很難自改電機花鼓
因為軸心設計不容易固定後花鼓
而且貫通軸逼太大力還會爆
各家車架貫通軸又長不一樣 廠商怎麼開發套件也很麻煩
沒錯….
大廠就是要綁規格整車賣

135mm快拆碟剎回歸可能性
135mm快拆碟剎回歸可能性


有段時間 dt有推出 135mm 9mm高剛性快拆軸
但要搭配特殊端帽 誰說快拆鋼性就是差
我用在我的caadx上 逼緊跟貫通軸一樣
而且可以死命逼
但終究被142mm打敗
135mm快拆碟剎回歸可能性
2023-07-16 17:30 發佈
TONY1978 wrote:
摸碟剎車這麼多年貫通...(恕刪)


對於高剛性的車架 135MM絕對是沒問題的

問題在於2.3線小廠.只能偷輕減重跟1線比.
下場就是剛性不夠..可能快拆的緊度都能影響卡鉗跟碟盤的相對位置..
應該說 不少貫通軸都這樣了...弄到快拆系統只會更慘

不過不得不說 快拆輪更換速度比貫通軸快多了..而且規個統一沒有軸牙的問題
例如環賽破輪..用快拆系統的話就是幾秒的事情而已

旅行車 登山這種比較粗勇或鋁車..又或者頂級碟煞公路車 我覺得快拆系統是可行的
不過考慮到成本.重量會吃虧.車廠應該不會願意
二三線廠絕對是反對底

主要是快拆系統.剛性需求也會比較高
就像是BB30 其實也不是什麼很難的工藝..但是就會有老鼠屎
最後廠商反而選擇比較簡單的工藝

要弄回135MM快拆可能要等到大廠領頭..想要做出改變
故意拉出門檻讓2.3線廠很難競爭.避免被削價競爭才有可能

不然135MM系統 .除了規格統一.換輪方便外...也沒有"性能"上的優勢
反而製造成本會增加...
車架廠還要擔心 輪組廠的配合度....
並不像BSA只是小東西 成本沒多少...
如果2024 TCR出快拆碟煞 .就算沒短版.性能再好,我想絕大部分的人會選擇觀望...
導致"賣不好" ,大公司能穩穩地賺熱錢.又何必賭博
CONA24

真的要回歸我想不會兼容舊規格,會變成new135、135(20**)之類的,要不大廠跟小廠拉不開差距,沒法賺到錢錢。

2023-07-16 22:49
利口貝爾

CONA24 就是因為用相容一般快拆.要求剛性跟準確度高,才容易跟小廠拉開距離.不然就會跟碟煞化/BSA一樣導致一堆小廠來瓜分大餅.入場門檻太低了.例如把碟盤標準訂在14MM以下.非一流大廠就玩不了

2023-07-16 23:43
大廠當然都是商業化高歌猛進
但別忘了 小廠經過幾年空窗
現在也越來越有勢頭
小廠輪組根本洪水猛獸一樣襲來
變速煞車也是越來越多小廠加入戰局
輪組廠都會出端帽替換
增加便利性

有點年份的車遇到貫通軸要補貨 真的很麻煩
我曾經找一隻2018 bh年車架貫通軸
買錯兩次
第一次以為貫通軸是通用 買來發現長度錯了
第二次長度對了 但牙距錯了
媽的…第三次才買對
還好我是淘寶買
如果台灣買品牌 買三次不就花大條了

還有一件事:
貫通軸六角滑牙怎麼辦
那邊扭力大概有10nm
光想到就覺得怕
jcchiou

deleted

2023-07-17 18:54
TONY1978
TONY1978 樓主

大面積接觸一定要抹油

2023-07-17 20:01
TONY1978 wrote:
大廠當然都是商業化高...(恕刪)


小廠會快速崛起.原因也簡單 毛利高 入門門檻低.

以前只要剛性太低.重量太重.就算全碳.2.3線廠.要賣高一點點的單價.基本上很少人能接受
導致2.3線廠也不敢花大錢製造惡性循環.做出來的等級就那樣
沒知名度但有實力的,甚至還要在國外註冊掛個牌.當外國品牌賣,才有出路
更別說雜牌白牌..輪組最為明顯...管你雜牌框幾年保固.買就是賭命
雜牌車架問題最多的就BB公差 跟軟

碟煞化導致整個門檻降低..加上廈門碳的進步 讓成本也大幅降低...輪組也不用考慮燒框問題...
加上空力崛起導致重量相對不敏感.軟=舒適 .重=空力佳
而本利比能達50%以上的行業.應該門檻沒有更低的了.

而小廠逐漸瓜分大廠占比其實也不一定是好事..小廠等著大廠研發然後跟著抄...
而大廠也不是白癡..都賺的少了怎麼還願意讓小廠搭順風車..就會漸漸變成擠牙膏

你以為大廠願意降價跟小廠競爭?..對於精品降價是下下策.賣不掉加價賣,拉高身價才能賺更多.
然後去開發更低階的產品去對抗小廠.雜牌,原本可能分3級.現在可能加到5.6級
鋁車鐵車都要加進去打


我觀察到
確實入門門檻也變低了,選擇性也更多
但是頂級車款卻更貴了,而且進步幅度很小,甚至可以說有沒有進步都不知道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