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不換車錶與不買strava會員的情況下,分析心律的APP是不是Garmin為最佳解?

如題,小弟目前公路車騎出很大興趣,也明顯感覺有進步,想要進一步科學化分析每次騎乘的數值,現在是用迪卡儂心率帶(感謝板友推薦)發藍牙到Bryton的S500車錶上同步訊息,如大家所知,Bryton的APP除了看記錄外真的很渣(不過S500續航力真的猛!滿電我北高騎完還有40幾趴,平常都超久才充一次)。

有看到三鐵的朋友分享Garmin的APP 發現有夠漂亮和功能超多,如果想要用Garmin的APP我是不是需要買個Garmin的手錶? 如果是的話,迪卡儂的心率帶藍芽能否發射給手錶用呢? 因為聽說手錶的心律沒有綁胸口的心率帶直接

還是有大大可以分享其他目前車錶S500加迪卡儂心率帶的划算科學練功方案(其他更專業APP之類的)
麻煩各位大大解惑了,感激不盡~
2022-11-12 19:52 發佈
Daizen卡 wrote:
如題,小弟目前公路車...(恕刪)

試試看intervals.icu 數據分析比strava強大
Daizen卡
Daizen卡 樓主

好的,感謝大大分享,明天來嘗試一下

2022-11-13 2:25
Daizen卡 wrote:
想要進一步科學化分析每次騎乘的數值

想要進一步科學化分析每次騎乘的數值請採用功率計,
功率比心率來的更精確。
deleted
請你先回答,大家才好討論,你要什麼做的分析是 Strava 免費版做不到的?

請不要只是含含糊糊的,只含糨糊講話的話,那也不必討論,你直接去買 Garmin 就好了。

要討論就明確的說清楚,不然這篇,不知情的看了,只覺得是 Garmin 在打模糊仗的廣告。

Daizen卡 wrote:
如題,小弟目前公路車騎出很大興趣,也明顯感覺有進步,想要進一步科學化分析每次騎乘的數值,現在是用迪卡儂心率帶(感謝板友推薦)發藍牙到Bryton的S500車錶上同步訊息,如大家所知,Bryton的APP除了看記錄外真的很渣(不過S500續航力真的猛!滿電我北高騎完還有40幾趴,平常都超久才充一次)。

有看到三鐵的朋友分享Garmin的APP 發現有夠漂亮和功能超多,如果想要用Garmin的APP我是不是需要買個Garmin的手錶? 如果是的話,迪卡儂的心率帶藍芽能否發射給手錶用呢? 因為聽說手錶的心律沒有綁胸口的心率帶直接

還是有大大可以分享其他目前車錶S500加迪卡儂心率帶的划算科學練功方案(其他更專業APP之類的)
麻煩各位大大解惑了,感激不盡~
jcchiou wrote:
迪卡儂心跳帶, Scosche...(恕刪)




純心率的數據還是有一些價值
但的確不像功率那麼明確
心率是隨著運動被動地去滿足身體的能量需求
跟你當下即時的輸出(功率)比起來已經有所延遲
再去偵測它當然會覺得數據的反應不夠迅速
但是在日常練習或較為單純的場合還是蠻有用的
比如說這個路線本身作為訓練是一條什麼樣的路線
這一段坡對我而言又是怎麼樣的負荷

其實用重量訓練來類比還蠻適合的
功率這種數據跟重量一樣 10kg就是10kg
是一種客觀而且不變的強度測量
而心率就跟RM這種數據一樣 以12RM為例
問題不在於這啞鈴多重 而是你大約舉12下就完全沒力
重點不在於它到底幾公斤 而是 對你而言 的強度是12RM
因此它的確可以作為訓練的依據(但你還是不知道這啞鈴多重

好處是如果路段單純而且通常沒什麼風
在體況沒什麼變化的狀況下
可以知道今天的狀態如何
也可以知道這路段對自己是怎麼樣的負荷
或者是這個坡這樣騎會怎樣 那樣騎會怎樣
我常爬一段前陡後普的坡(日常練習
後來發現不管是前面衝快一點結果整條路心率很難降
或者是前面慢慢龜 中間從相對平穩的心率開始儘量加快
整段路的均心率和總耗時其實差不了多少
當然比賽或刻意測成績的場合 好的配速會有差
極端狀況下還會差得更多(尤其如果爆掉就不用玩了
但整體上還是可以用總耗時與心率的相對關係知道自己的進步狀況

缺點是仍然不夠明確 而且也很難走到哪用到哪
尤其多數路段(或者會經過很多地區的長路途
阻力是不斷變動的
在室內的飛輪或滾筒還好
打同一檔觀測心率得到的數據還蠻可信的

但是外騎一下車子不同 風向不同 甚至路線不同
其實如果有個功率計會方便很多
就好像10KG的啞鈴對你而言12RM
你下次要繼續練12RM這個強度
你就一樣找10KG的就好了
你想多騎FTP*(80~85)%=(160~170)w
你就儘量騎160w~170w就好了
(數字我隨便掰的
隨著進步 數字會有所變動
或者如果體況有異 也能提早察覺

如果只有心率帶
是會比較有所侷限沒錯
它在室內或熟悉的路線、路況比較有用
在不熟悉的路線的作用則比較傾向於監測體況或避免亂衝爆掉
在室內訓練,有功率計是基本的,也是必備的,除了功率計,更好的是心肺功能全套都能一起監控。

但是,戶外訓練不是室內訓練。

裝個功率計,又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喜歡的就裝吧。

比較想要知道的還是到底什麼是免費版 Strava 做不到的呢?

所以樓主呢,太忙?那也請多多少少回應幾句話,還是又是一個來 Mobile01 放消息,放了 Garmin 感覺比較好的風向,然後就『又』消失了。

phae4jaz wrote:
純心率的數據還是有一些價值
但的確不像功率那麼明確
心率是隨著運動被動地去滿足身體的能量需求
跟你當下即時的輸出(功率)比起來已經有所延遲
再去偵測它當然會覺得數據的反應不夠迅速
但是在日常練習或較為單純的場合還是蠻有用的
比如說這個路線本身作為訓練是一條什麼樣的路線
這一段坡對我而言又是怎麼樣的負荷

其實用重量訓練來類比還蠻適合的
功率這種數據跟重量一樣 10kg就是10kg
是一種客觀而且不變的強度測量
而心率就跟RM這種數據一樣 以12RM為例
問題不在於這啞鈴多重 而是你大約舉12下就完全沒力
重點不在於它到底幾公斤 而是 對你而言 的強度是12RM
因此它的確可以作為訓練的依據(但你還是不知道這啞鈴多重

好處是如果路段單純而且通常沒什麼風
在體況沒什麼變化的狀況下
可以知道今天的狀態如何
也可以知道這路段對自己是怎麼樣的負荷
或者是這個坡這樣騎會怎樣 那樣騎會怎樣
我常爬一段前陡後普的坡(日常練習
後來發現不管是前面衝快一點結果整條路心率很難降
或者是前面慢慢龜 中間從相對平穩的心率開始儘量加快
整段路的均心率和總耗時其實差不了多少
當然比賽或刻意測成績的場合 好的配速會有差
極端狀況下還會差得更多(尤其如果爆掉就不用玩了
但整體上還是可以用總耗時與心率的相對關係知道自己的進步狀況

缺點是仍然不夠明確 而且也很難走到哪用到哪
尤其多數路段(或者會經過很多地區的長路途
阻力是不斷變動的
在室內的飛輪或滾筒還好
打同一檔觀測心率得到的數據還蠻可信的

但是外騎一下車子不同 風向不同 甚至路線不同
其實如果有個功率計會方便很多
就好像10KG的啞鈴對你而言12RM
你下次要繼續練12RM這個強度
你就一樣找10KG的就好了
你想多騎FTP*(80~85)%=(160~170)w
你就儘量騎160w~170w就好了
(數字我隨便掰的
隨著進步 數字會有所變動
或者如果體況有異 也能提早察覺

如果只有心率帶
是會比較有所侷限沒錯
它在室內或熟悉的路線、路況比較有用
在不熟悉的路線的作用則比較傾向於監測體況或避免亂衝爆掉
phae4jaz

jcchiou 義大利那個踏板軸心的功率計不知道非卡踏能不能用[不知]預算拉高一點是還好,真正困擾的是能不能合乎使用習慣和品質(如果是不太會壞的東西,那就算貴一點也無所謂啊

2022-11-23 12:50
phae4jaz

jcchiou 如果單純要練功+測試而不太在乎外騎方便性,那其實入手準確度不錯的訓練台或飛輪比較實惠吧@@

2022-11-23 12:5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