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買了登山車之前,為了測試自己對單車運動的熱度及毅力,買了一台二手車....royce union...shimano sis(GS200)21段變速器...
對單車友了初步認識,基本維修是日後長征的必要條件,所以趁著假日,買一些零件玩玩..反正就車就當實習麻豆吧..
1.外胎:原本是26*2.1的巧克力胎,真是有夠累,而且沒彈性了...
2.煞車皮:已經類似碟煞的來令片
3.牛角:傳統鐵製管狀
過程:(不知道要搞多久,也不知道搞不搞得訂,所以沒照相)
1.拆快拆:沒拆過,雖然年久失修(朋友說:看結構,至少十來年了),還蠻順利的
2.鬆綁煞車線:有助益到折到的地方,之後恢復原狀就好了.....
3.卸下輪子:前輪很順利,後輪有注意一下鍊條的相對位置,也算順利
4.拆外胎:洩完氣後,用挖胎棒(映象中,國中時拆過七段變速車,只是用老虎鉗就搞定),有些費力,把一邊挖開後,手竟然會抖...卸下內胎,檢查尺寸,26*1.95/2.1,應該沒問題,不然就要在去買貨了..發現到內胎很厚...然後把整個外胎拆下..順利喔!
5.裝新胎:接下來安裝新胎(其實是網路上買的舊胎,狀況還不錯,畢竟要實習,且是舊車,最重要的是環保),一邊裝上很順利,裝上內胎,特意把氣嘴抓正(因為原來歪歪的,01上爬文有教過,要注意),然後慢慢塞入(怕被擠到,打氣是會破掉,可是我看內胎很厚,可能嗎?但還是要小心),再塞入另一邊外胎,有些費力,還算順利...另外一輪也很順利...
6.裝回車架:打完氣要裝回前輪,很順利,也把快拆鎖上,後輪好像就不好搞了,記得很好拆啊!原來後叉有彈性往且往內縮(間距差了1.5公分左右),而兩手又沒力氣了,搞了好久搞不定.....先休息一下吧...
7.檢查煞車:休息著時,除了想對策把後輪搞定,一邊檢查煞車(因為煞車現已經放鬆了),先猜下來看看,靠!真有夠硬,難怪煞車時吱吱叫...出門去買四塊來換吧!順便透透氣去...
8.換煞車皮:沒拆過,還是要注意如何恢復原狀,果然不出所料,裝回去時對不準,這車是舊系統,應該叫懸吊型的,仔細研究,重點是卡煞車皮底下的一個『墊片』是有高低不同的,有助於調整角度,好厲害的零件....(待續)
9.搞定後輪:已經過了2-3小時,在搞不定,就拖出去了..(是車子,我在客廳操作),在看看前輪卡槽,應該沒問題吧!試了多次,總算搞定...
10.換牛角:之前逛街敗了一組(當然也是很便宜的),先把舊的搞定,螺絲是使用螺帽內六角型的(不知道如何稱呼),一邊很容易搞定,拆下後裝上新的,新潮不少...另一邊可就沒那麼順利了,竟然滑牙了...用活動板手、老虎鉗都搞不定(螺帽是圓的)....

11.就這樣搞了一下午...
12.驗車:很好,輪胎沒有風阻聲...煞車靈敏,沒有尷尬的聲音....變速也正常(除了前變大齒輪便不上去)....

後記:
1.爬文爬了一堆,沒有實作,不知甘苦
2.老車搞壞不心疼,搞好很爽(進步空間大)...

3.煞車及變速系統的線改天要自己換(都生鏽了),前變要學習搞定他..
4.老實說,這車的齒輪靜肅性很好,比新買的520好多了,已經拜讀過變速器調整篇,還沒試過....對於車行老闆說,有聲音正常???





摩根 wrote:
下雨天是保養腳踏車的...(恕刪)
大大應該是住北部吧!所以雨天作裝備保養...

我住高雄,昨天倒是晴空萬里,所以搞得我汗流浹背...期間還外出採購...

本來今天要再測試一下,沒想到鋒面到高雄了,整天下雨,不時還有大雨滂沱....只能紙上談兵了...假日則保養車子是不錯的..
寫了一大堆,沒有圖片比較沒人理我吧..

green將 wrote:
寫了一大堆,沒有圖片比較沒人理我吧.....(恕刪)
不會'我很認真的看了...
1.十來年的車有快拆'當時的級數不錯了.
2.助益--注意.
3.練調--鏈條.
4.映象--印象. 老戶前--老虎鉗. 26*21的巧克力胎--26*2.1才對.
5.怕被擠到,打氣是會破掉,可是我看內胎很厚,可能嗎?---可能'外胎唇夾住內胎'再厚一打氣一樣破.
6.原來後叉由彈性往內夾???---看不大懂.
7.

8.重點是卡煞車皮底下的一個『墊片』是有高低不同的,有助於調整角度,好厲害的零件...很好的觀察力.

9.在搞不訂---再搞不定.
10.螺絲是使用螺帽上六角型的...是不是叫內六角螺絲. 順力--順利.
11.

12.

讀後感..車子只要拆拆裝裝幾次'您也會變成專家.鼓掌一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