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組測試要怎麼測試才準確??

我們拿今年的環法2021年來看

總共有21站

目前只有閃電的SL7搭配自家的ROVAL CLX 勝數最多 : 7站
美利達+ JUMBO 4+3 也包辦了 VISION METRON: 7站
UAE 可樂果 搭配 BORA ULTRA WTO : 3站
Canyon 搭配了Dura Ace : 3 站
BMC 搭配BORA ONE : 1站
Trek 搭配 Bontrager : 1站

這樣看來
1. ROVAL 最多的 7站
2. VISION 5站
3. SHIMANO 4站
4. BORA 4站
5. BONTRAGER 5站

還法是最嚴格的多日賽事,要經得起考驗,不是看測試告報就表示很厲害!!!!
VISION至今還沒有公開任何的報告測試 但是為什麼JUMBO願意捨棄 DURAACE搭配了METRON爬最難的山還拿到單站冠軍???

選手的最直接的方法測試輪組的好壞,除了必須要符合UCI的規定,通過認證後,才能在戰場上看到每個腳下的使用者,以往能見度最高就是SHIMANO的管胎,但是現在每家品牌也開始做輪子了,閃電 + TREK就是最佳代表,後來追上有CADEX為後期出現的新明星。可惜21年的環法少了GIANT就意味者CADEX沒有數據可參考,去年的話還拿到了幾個單站。

測試輪組最直接就是選手的暴力測試,衝刺瓦數可達800W以上,爬坡平均可達400W以上,然後輪組還健在,沒有損傷,才是最大的測試極限直,意思是說在實驗室做各種各樣的測試真的準確嗎?? 實驗的測試只是一種參考,最終還是要有選手來務實測試,無論多麼暴力,或是溫和,都要去摧殘輪組的性能,發會到最極致,如果通過了選手的暴力測試,加上單站的光環,那樣才能算是圓滿的落幕。

就是因為這樣,不能太講究書面測試報告,在實驗室測這個,測那個,然後發表了就表示是強者??
這一點就會被很多國內的手編輪廠打臉,痕痕的打臉都站不起來,第一: 沒有人會拿出測試報告跟數據跟消費者玩: CRODER,TOKEN,NOVATEC ,任何一家都不會,只有一兩個為了說服大家自己的輪組比大廠好,就很敢這樣玩。 這是國內的樣子,好回到大廠。此時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有了比較才能展現優勢,是這樣嗎?? 一半一半吧,目前很敢這樣玩只有g牌,什麼bora,zipp,mavic,lw 有嗎?答案很明顯就是沒有!!!!!

因為測試的數據只是告訴你一半,另外一半呢?? 就是實際去測試輪組,就像你考駕照一樣,筆試跟路考都,路考的分數還比較高,意味著你筆試通過,最後最大的關鍵還是在路考,筆試考滿分也沒有用,路考就是實際的測試才是關鍵。

輪組的測試就是一樣的道理,選手無論雜牌或是有名的品牌,只要是好輪,經得起考驗,就是好輪。

數據報告?

即使有,也不會公開給消費者研究,這畢竟是每一間廠的內部的測試報告僅共給內部的人參考而已

回到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怎麼判定是好輪???

第一: 就是要去測試,有的輪組如zipp或是cadex有提供試乘
第二: 市占率高低,好的輪就是跟蘋果手機一樣,被認可,所以手機市占率會變高,toyota為什麼在國內市占率高?? 就是被消費者認可的品牌。
第三: 輪組的好壞不能只看剛性強,花鼓強等,還要搭配車架的調性跟使用者的腳去測試,這意味者不是每個人會想要買最強的ultra wto 或是賴威,還要考量的因素最值得就是預算,摳摳。

結論是什麼

環法的好輪就是 7+7 的roval 跟metron
SHIMANO呢? 也算不錯的選擇,就是還沒有發表啊!!!!!!去哪買?

順便買之前,是不是應該跟SHIMANO要求所有的數據測試報告拿出來,還要背書,蓋章,輩分??
2021-08-04 14:1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輪組測試
不知車架的測試是否也可用同樣的方式給予積分。


taiyoto wrote:
我們拿今年的環法2021年來看

總共有21站

目前只有閃電的SL7搭配自家的ROVAL CLX 勝數最多 : 7站
美利達+ JUMBO 4+3 也包辦了 VISION METRON: 7站
UAE 可樂果 搭配 BORA ULTRA WTO : 3站
Canyon 搭配了Dura Ace : 3 站
BMC 搭配BORA ONE : 1站
Trek 搭配 Bontrager : 1站

這樣看來
1. ROVAL 最多的 7站
2. VISION 5站
3. SHIMANO 4站
4. BORA 4站
5. BONTRAGER 5站
あなたが思うより健康です
豪威

以上列表,我只養得起美利達車隊。如果峽谷不含運的話還算是勉强養得起他們的車隊。 [淚]

2021-08-04 19:35
豪威

以上列表,我只養得起美利達車隊。如果峽谷不含運的話還算是勉强養得起他們的車隊。 [淚]

2021-08-04 19:35
台灣就CHC有再幫車廠測試輪組性能
另外G牌CADEX就有把他的數據跟類似競爭對手的數據報告有公布在網上
https://www.cadex-cycling.com/tw/36-wheelsystem-stiffness
數據是最準的 也最客觀

給選手測試 多半不可預期因素太多
當天氣溫、精神狀況、疲勞度都有差
只能當參考用
因為吃人嘴軟 就算有缺點也不太會直接講出來
台灣也公布自己的測試報告公布給大家一公布給大家評論 我看只有CADEX而已
其他家 就沒有也不會給 原因 ?? 不能說的秘密

合理

反過來大廠 如賴威 AX bikeahead bora dt swiss 就不會跟消費者客氣啦

就是: 沒有

實際上內部一定會有留一份報告測試 但是不能公開

也就是說 消費者要問要拿報告 : 沒有

所以店家有時候會自掏腰包購買輪組給VIP客戶測試 , 合理

或是CADEX有提供付費測試 : 合理

那麼二線廠: 如 S 開頭 K開頭的 C開頭的 為了應付市場的弱點

有提供免費預約試乘輪組

這也是一種行銷也不錯

但是大廠的測試報告在哪???? 有嗎????

沒有

那麼如果是這樣 那怎麼辦???

就著看選手怎麼玩,自己就有一 個心中的答案了
輪組喔,耐用,好騎,帥氣,有知名度
就是神輪了啦~~~

數據跟奪牌數量實在不能代表什麼,
選手們的前三名差距都太微量了,
就算它們騎出差個45秒差距,我不太相信一般人是可以騎出多少秒的輪組差距。
一般就是騎乘感+心靈馬力而已。
成績很有趣有時候未必輕就好,搞不好PR還是用重的騎出來的。

選手世界我們很難想像,更難想像到底有哪些選手出來願意說說裝備的真話。

不然你仔細聽聽看,我根本聽不出來冠軍愛這台車的哪裡呀。
商業就是這樣 車架 輪組 輪胎 每推出新款

都嘴砲鋼性多10% 抓地多15% 空力多8%

找個運動員代言 消費者就跟著行銷買下去而已

標準在哪裡 根本都是球員兼裁判在講 沒有第三方證據
taiyoto
taiyoto 樓主

沒有喔 台灣還看不到ultra wto 的普遍性喔,你只會看到一堆捷安特

2021-08-04 23:27
我覺得選手因素佔9成5吧
輪組和車架影響應該整個比賽只差異40秒就了不起。

就如tarmac sl7號稱比起Tarmac SL6在40公里快上45秒。

還有zipp 和bora的新輪組好像都提到系統重量為 87kg,25mm 輪胎在 40km/h 時的滾動阻力無內胎 25 瓦。要騎到40以上的人不多吧,沒有個300w以上的高手應該差異不大

環法奪單站數量不準吧,摔車的大咖不少,狗媽F好像完全沒有什麼成績,這代表車架爛嗎?
還有pogacar是為了保黃衫吧,如果單純要拿單站再拿個幾勝沒問題吧
taiyoto
taiyoto 樓主

你應該是說 人+車才是關鍵,你自己那麼會說,都給你講拉

2021-08-05 22:52
Rafa Taiwan

就環法而言,選手還是佔9成5因素,pogacar就算換他隊的車騎,成績還是一樣差不多

2021-08-07 11:29
牽涉到人的能力與廠家保固
如果有人將輪組非外力因素騎壞
那就構成了消費者口碑產生新聞
所以自行車保固基本上可以當屁
非專業要測試出設計有問題不易
還不如多關心當下的疫苗實際些
速食業龍頭容器無警語燙消費者
就可以獲得鉅額賠償之類的爭議
若以此類推...
世界級大藥廠可以因為緊急授權
製造出不嚴謹沒功能甚至負作用
不乏致死案例那該如何?奈牠何?
novocain

小蝦米對抗大鯨魚是不容易但非不可能

2021-08-05 9:34
taiyoto
taiyoto 樓主

在台灣很難,沒看過一般民眾因為疫苗申請國賠,或是告高端,美國機會比台灣大100倍

2021-08-05 16:0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