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長龍頭的選擇方式

各位好

以往我都用100-110mm -17度uno龍頭

目前單車有調整 需要用到130mm

想請問100變到130龍頭的問題

100mm中等長度龍頭鋁材質鋼性比較好處理 重量也好控制

長龍頭槓桿原理更大 重量級數就跳很大 大品牌都長龍頭也都不輕

導致我會擔心長龍頭鋼性問題 但又不想買很重的款式

想請問各位有經驗的車友 預算不到頂級前提 長龍頭選擇有撇步嗎?


例如會推薦碳纖維嗎? 到這長度鋁碳重量其實沒差多少了

或是推薦輕量化鋁商品嗎?其實有看到比uno輕25g的商品 不知道能不能買

還是說平民根本不需要擔心鋼性問題
2021-03-14 1:54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龍頭 選擇方式
如果是這長度,我的話會想要試試一體把。
我小短腿一族, 龍頭都14-15cm.
過去-17長龍頭選擇不多啊, 最早只有3T, 尺寸完整, 但一隻都不便宜.
後來有國產平價Uno, 輕到極致但尺寸不完整, 沒有15cm.
3T流通變少後, 還有KCNC龍頭可選.
要比Uno輕我覺得很難啊, Uno龍頭蓋偷到剩兩條.
鎖固還有方向性, 鎖反了可能毀掉碳纖彎把.
正確安裝的話, 強度應該不用擔心,
也沒聽誰把龍頭拉斷的, 就算天生神力, 也是彎把跟前叉會先壞.
碳纖龍頭為了安全性反而無法作太輕, 只是很貴而已.
直接跳結論, 大廠牌的經驗
Ritchey 跟 3T 是比較安全的選擇

使用長龍頭, 對碳纖前叉束管施力的力臂變長
挑選時要特別注意"後方開口"是否過大
造成"下唇"過薄施力集中
看圖吧, 重點是紅色線標示的厚度
下唇越厚施力越能分散


應力過度集中, 初期會開始形成"印記"

久了有機會損害碳纖束管


(以上三張圖出處)

我從來沒有需要用到超過100mm龍頭
但體重偏高所以有在注意這個安全性問題
以下是我手邊幾個龍頭反過來拍照
從左到右, 紅色線標示的"下唇"厚度分別為
Ritchey (AXIS4 WCS 90mm, 122g): 8.7mm
3T (ARX PRO 90mm, 129g): 8.5mm
ZIPP (Service Course SL 80mm, 134g): 7mm
Easton (EA90 100mm, 135g): 4.1mm


下唇留得厚的龍頭不見得比較重

最後分享個2000年代初期的3T Forgie XL 100mm龍頭
圓洞開口超小, 下唇量起來有 14.6mm
漆超厚, 螺絲也用超大顆但其實也沒有重到太誇張172g
ufowwt wrote:
下唇越厚施力越能分散

原來有這麼回事啊?
手邊有的備品, 幾乎都是8mm上下.
-17度的Syncros和KCNC龍頭, 也是約8mm.
照這個原則, 最安全的就是OD2龍頭, 接OD1轉接環應力最平均.
空力座管也有這類問題

無論用束緊或是夾緊的 都看得出來碳纖維凹陷的問題

請問龍頭照扭力值裝碳叉也會凹陷嗎

用全碳的就不會有壓凹的問題吧
jcchiou wrote:
原來有這麼回事啊?手(恕刪)


如果把龍頭應力直角磨圓一點

應該也可以減少一點剪力
Waynefinder wrote:
如果是這長度,我的話(恕刪)


全碳要很準確 我是覺得龍頭不能改 彎把不能上下微調 其實蠻麻煩的
TONY1978 wrote:
請問龍頭照扭力值裝碳叉也會凹陷嗎

很難說, 有時也要看碳叉的作工
龍頭長了力臂就長, 問題會放大

TONY1978 wrote:
如果把龍頭應力直角磨...(恕刪)

應該會多少有幫助, 但整體接觸面積越大有問題的機會就越小

另外compression plug的設計也很重要
能全面接觸支撐束管內壁的最好
建議是不要偷輕

有空看看這兩個影片八

真感謝 紮實上了一課

我回去拆uno龍頭 您指的位置幾乎只有3-4mm

我拿切下的前叉碳豎管實驗 故意逼個10nm當作槓桿應力加成 果然有勒痕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