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輪編製

最近剛剛完成編製26”前後輪給即將要進入組裝階段的26”登山車。零件慢慢買,等降價也等存錢。

明明是外行的我卻開始喜歡自己編輪子---買不到理想的,那就自己來。但是有個問題一直找不到答案:

我手上有兩個Velocity Deep V 700C鋁框,標註是track/fixie用。上網能查到的都是因為已經用Fixie hub裝好的輪子所以叫Fixie用的輪子,可是如果我只是用那個輪框但是用11速的hub自己編製輪子,這樣會有不適合嗎?

想說編好後當鋁質的Aero wheel用在我組裝的公路車上.......請對輪框性能有研究了解的大大提供些意見、理論、想法。我對track和Fixie不了解,不知道輪框的設計在road bicycle, cyclocross bicycle, fixie bicycle, track bicycle 上會有什麼不一樣的意圖與功能?

附圖是我剛剛編製好的26”車輪,內胎是Cannondale 的,外胎是WTB的迅猛龍(配套,前後紋路設計不同)

車輪編製
2020-10-25 0:5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車輪
我自己在組輪的時候思考了一下類似的問題,跟你交流一下。

近代腳踏車都是從Road bike 演化出來,後來越來越 specialized。

road bike 輪框主要以強度、輕量化、風阻為主,所以輪框spoke 的孔洞越來越少,材質從鋁、半碳、到現在全碳,並加上不同板輪來搭配地形。(但隨著碟剎,勢必再度修正。)


Cyclocross bicycle 介於MTB 跟 road bike 中間,所以強調強度,再加上碟剎使用,所以理念上等於放大版的登山輪組,但沒有需要支援高強度的off road狀態,所以框也不會寬到像26輪組一般。

fixie bicycle 最早期是競賽車零件退下組成,一開始也是多鋼絲去編輪來承受腳剎的力道,但是到現在,材質的多樣性,有更多的選擇去設計,往個性化設定比較多。

track bicycle,Track 是很極端的車種,完全沒碰過,我猜是以風阻、輪組慣性、鋼絲張力平衡為主來設計輪組。

希望有更專業的人可以來分享一下 :)
編輪要有張力器

不然只能算圈數 跟聽聲音而已

而且自己變無法張力釋放 過一陣子還要校正一次

有的麻煩 不然我也想編看看
TONY1978 wrote:
編輪要有張力器 不然(恕刪)


謝謝提醒。工具我全部都有,就是需要了解一下輪框的設計差異到底在哪裡。

都是強化,但是是否除了寬度上和尺寸上的差異之外,其實都可以通用?
rucifer444 wrote:
我自己在組輪的時候思(恕刪)


相當感謝您花時寫下如此詳細的解說。

想問一下,公路車車框的強度和登山車車框的強度以及cyclocross車框的強度在設計上的差異會在哪些方面?還是說其實除了寬度和尺寸外,強度上是差不多的?

我個人的理解是登山車因為需要應對的是大幅度的持續震盪與碰撞(雖然輪胎有吸震,避震器也吸震......但是玩家那樣跳斷層、跳遠、跳石頭.......基本上真正在強化上持續改進的是車架......),理論上強化方面是最全面的,只是強化方向是走抗破壞性的全方面強化(但是可能輸給BMX吧.....那種真正進行極端壓力和碰撞力的使用方式)。

公路車的強度主要是側向方面的強度。因為高速狀態下,離心力的驅使,輪框的正向壓力可以用離心力做些微性的鞏固補償(一般車手的體重也在比輕量化,所以基本上正向方面的強化程度我不覺得會到登山車的等級),而側向性需要加強是因為除了高速煞車,車手常常需要抽車或是高速過彎等需要有很好的側向輔助力,輪框的側向強化要好才能在spoke減少的狀況下還能進行同樣的功能,不出現彎曲狀況。(喜歡壓車的人會懂我的意思.......高中時騎我的變速車,除了騎快,真正在玩的都是壓車過彎的快感~~~~~~很需要輪框能承受那種大角度又高速下的側向壓力)

Fixie看上去大致上都是city bike類的,但是上網看影片,這車是沒煞車的!!!算是另一個版本的coasting brake,或是說腳踏車版的直排論!!!!要自己想辦法用輪子去煞車!!!!這也太難了吧!!!! 因此,我不太知道給fixie用了輪框在設計上會是要以哪一個方面去做著想......又,其強化的程度/等級會到公路車的程度還是不到公路車的程度?

Track車基本上是比短距離的最高速,我也不太了解這樣的車在設計上需要的想法是甚麼......這活動在台灣完全不流行,好像體專和體育大學都沒有在培養人才的樣子。

希望和您交流交流各自的想法。看看是否可以理出個頭緒
everest_chen wrote:
還是說其實除了寬度和尺寸外,強度上是差不多的?


去看知名輪組大廠Mavic

對於登山車公路車的強度有很明顯的定義

ASTM category,數字越大越耐操

公路車輪組的ASTM category 2以下

登山車輪輪組是ASTM category 3以上

asdfg0012345600 wrote:
去看知名輪組大廠Mavic...(恕刪)


感謝。我去參考看看。
我上面那篇好像也沒有回答到你框的強度問題,想到哪寫到哪,是我的疏忽。

也感謝上面車友回復 mavic 對框強度的定義。

我個人的想法是(很有可能不對,因為這只是觀察得到的結論,沒有數據),Track/fixie 的框都足以拿來編700C輪組。

Track車手的瞬間爆發瓦數,是比公路車選手還要強。所以輪組在不以輕量化為主要考慮的情況下,能以負荷選手爆發力的強度
,風阻,輪組慣性變成主要考量。為了能負荷這類型選手短時間爆發力,輪組強度也需要更強,而輪組強度則是框,鋼絲,跟花鼓三方面同時去配合,所以推理起來,Track專用框很有可能比
正常700C還要強。)

大部分 Fixie 的鋁框也沒有沒已輕量化為主,所以強度應該也差不到哪裡去。我得到這個結論是因為我做過幾個嘗試。我一開始編輪的時候,是拿通勤車的26輪組來學,反覆編了幾次,結果被
我釋放壓力的時候踩壞...

後來我買了一顆一顆便宜入門車26的後輪,量了框的張力,大約只有700C輪組的一半。後來我把這個後輪的張力拉到跟700C輪組相等。整個輪框也都撐的了,只是騎起來感覺就變得非常硬,路面振動的回傳也變得很大。之所以會這樣實驗,是因為通常我們買車的時候,原廠的輪組通常是最重,也是最耐操。所以,若把
輕量化這個因素拿掉時,我猜就算是通勤車的框也很有機會能撐的住我這樣搞。(只是純粹相信我們處於一個機械產能過剩的年代XD)實驗結果,最廉價的通勤車輪組也是可以拉到張力1200上下,現在仍然服役中。fixie跟track 的專用框應該更沒有問題。

那當然,這是在不是極限操控的情況下。畢竟你的 track 的框應該沒有偏心,而現在700C的框貌似都有偏心孔位來彌補兩邊張力。(這樣彌補勢必不足,但碟煞公路車的推行,後叉加寬,讓700C輪組的張力得到新的平衡。)不在極限下,你拿 track 輪組來編,應該是沒有太大問題吧。

至於登山車框,我相信那應該應該又是另外一個山頭去研究了...XDD

everest_chen wrote:
相當感謝您花時寫下如(恕刪)
rucifer444 wrote:
我上面那篇好像也沒有(恕刪)



太感謝了!!!!

看您這樣親身試驗的感想與推論,我很放心了。我可以安心開始編組那兩個輪組了!

鋁質的aero框~~~應該會很不一樣的感覺!!!

我那兩個框是Origin 8 牌子的 Velocity Deep V 700C。

做好後會上傳照片! 預計做3 cross的,因為我的體重比較重,3 cross在一篇解說文(忘記哪位作者了,去年看的)提到2,3,4交織的個別優缺點,整體來說,3 cross的最中庸,其他兩個方法各自有側向耐力或是正面耐力的犧牲。我能再找到那個文章的話會來分享


再次感謝!
rucifer444 wrote:
我上面那篇好像也沒有(恕刪)



https://www.noxcomposites.com/wheel_building

您好。這篇文章與其內部連結的其他參閱學術文章與您共享。

感覺專精編輪的人大概和數學家很接近了!!!!!....那些公式........很多看不懂啊!!!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