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輪先把飛輪側鎖到定位,再用另一邊的幅條去拉張力,好嗎?(有沒有缺點?)

這兩天修編了兩個輪子,突然想到,先把飛輪側鎖到定位(就是以鋼絲在銅頭裡的位置判斷大概的完工長度),
再用另一邊的幅條去拉張力,感覺挺不錯的。(以前都是先把兩邊調好,才慢慢拉張力)
不像以前在調整左右正心時,會有飛輪側拔河贏不了的窘境。變成反覆調很久(技術差勁!)。

這樣的調法,拉張力非常輕鬆,等飛輪另一邊的鋼絲拉緊了,飛輪側「自然」就有高張力了(少轉十幾根幅條)。
甚至因為要正心,還要放鬆飛輪側。
「感覺」(沒有測張力儀器)這樣調出來的輪子,兩邊張力好像比較接近(比以前自己的調法)。

想問問,這樣做有沒有什麼「問題」,缺點呢?(飛輪側張力太大?)


我的步驟大概如下。
1.幅條兩側都先穿好鎖上。
2.把飛輪側大概鎖到定位。
3.另一邊稍微上緊。
4.調偏擺,真圓。
5.飛輪另一邊開始拉張力。
6.調整正心。





另外請教,拆掉舊花鼓時發現,軸心竟然「又彎了」,已經不只一次,實心軸,空心軸都有過了。
是什麼問題呢?(車子是賣場等級廉價車,就是變速勾爪是另加的,後輪軸心無法直接定位那種)
應該不會是沒鎖緊,因為我每次都鎖的很緊,快拆的也是,緊到我打開快拆有時都要拿工具撬開。
還是就是因為「鎖太緊」?

彎曲的地方都是飛輪側的軸承處。

實心軸
編輪先把飛輪側鎖到定位,再用另一邊的幅條去拉張力,好嗎?(有沒有缺點?)
編輪先把飛輪側鎖到定位,再用另一邊的幅條去拉張力,好嗎?(有沒有缺點?)
空心軸
編輪先把飛輪側鎖到定位,再用另一邊的幅條去拉張力,好嗎?(有沒有缺點?)
編輪先把飛輪側鎖到定位,再用另一邊的幅條去拉張力,好嗎?(有沒有缺點?)
2016-11-06 17:14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飛輪側鎖 缺點

wwx wrote:
這兩天修編了兩個輪子...(恕刪)


印象中你上一篇大家都說不要鎖太緊、不要想到就去鎖,

更不要憑感覺去鎖,否則出這些量測工具的用意是?

看來您似乎沒有把這些話聽進去,過與不及都不好,我想這是很淺顯易懂的吧!
康康說:萬般帶不走,惟有業隨身!

iamaliens wrote:
印象中你上一篇大家...(恕刪)


我已經沒有故意鎖很緊了。
我知道測量儀器的意義啊,但是自己修個幾百元的輪子買個幾千元的儀器,沒那種錢啊。

純討論討教土炮訣竅。
沒儀器,也有沒儀器的編法

車子倒過來立著可以充當編輪台
對照其他輪組的手感,用手抓幅條感受張力,不是特別遲鈍的人感受+-10磅內不難
拿東西輕敲幅條,聽音辨別張力平均度
用煞車皮的間隙與高度,校正偏擺與真圓

不過這種手法編出來的輪組沒有數據性,通勤練習用就差不多了
想站凸台還是買專業手法編的,上台的機率會提升比較多

wwx wrote:
這兩天修編了兩個輪...(恕刪)

請問你的體重?

vul4 wrote:
請問你的體重?...(恕刪)


80,人+車+雜物大概全車100多一點。
是要分析什麼?

wwx wrote:
80,人+車+雜物...(恕刪)

廉價車對於一些材料都是能便宜就便宜
當然包括輪子花鼓所以說人加車破百的狀況,軸心被壓到歪掉是正常的,因為當你坐上去的時候
棘輪座與花鼓驅動側其實是整台車受重最大的地方
這種軸心彎掉很正常,比起卡式飛輪的hub,鎖牙飛輪的hub,軸承離傳動側勾瓜較遠,力矩不一樣。
才剛破百就超過廉價車的負重上限喔?真害。
依我使用的話,是都沒有跑去下樓梯,人行道也沒有,最多就是柏油路上的各種不平。
(高速下斜坡有差嘛?就是橋和平路交界的那種,會有一個明顯的變陡的交界)

話說在軸心不加粗的情況下,要買到什麼樣的水準才能確保它正常使用不彎呢?(最好能到全車120KG不壞。)
大家可有經驗?(最好能給搜尋關鍵字,直接給連結更好)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