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戴的是 PEARL izumi,就是大家說的PI的,型號已經忘了,是在FB上收來的,一雙500多吧!戴起來很舒服,襯墊也很厚實也有彈性,我前後買過5-6雙手套了,有國內大廠的,也有網路快樂版的,目前這雙我最滿意,價格又便宜,真的物超所值,推薦給你參考!
我自己用過PI的手套,覺得騎到40K以上手掌還是會有不舒服的感覺,之後就有朋友推薦國產品牌WELLFIT威飛客的,我覺得價格算平易近人,然後我是選用公路自行車的手套,上面用X-GEL的吸震材質,大概700多元,我覺得CP值頗高,然後騎超過40K手掌還是不會不舒服,推薦可以去試試看。有圖有真相:
jackhung_web wrote:手會痛是因為姿勢不...(恕刪) 轉載《單車時代》雜誌:==============手套的基本作用一、保暖防寒維持手部的溫度是手套的首要任務,尤其對於盛行於自行車運動的中高緯地區,面對高山站的氣溫嚴寒,為避免雙手直接與空氣接觸,或避免體內的熱能流失,傳導到冷冰的車手把上,手套於是成為不可或缺的裝備之一。我們的雙手雖然靈巧,但肌肉重量與其他部位相對較少,有著手套的隔絕,能夠防風、對抗低溫、減少蒸發冷卻,以降低雙手凍傷的機會,甚至預防可能發生的失溫情形。二、舒適緩衝自行車運動不只是雙腳的踩踏掛帥,騎乘當中,我們不斷在雙手施加壓力,要在數小時的騎行過程當中達到舒適,才能真正享受騎乘的樂趣。面對不同路段的崎嶇地勢,手套扮演著緩衝的角色,過量的訓練可能對軟組織施加壓力,進而壓迫到手部神經,造成常見的腕隧道症候群 (Carpel Tunnel Syndrome)。三、穩固抓附有的自行車手套會利用材質的搭配,利用橡膠類的材質,讓車友和選手在騎乘時, 達到更好的抓附能力,讓自行車的操縱性有所提升,對於征服Offroad的Mountain Biker來說,小小手套具備的重要性不可小覷。四、便利擦拭自行車選手長期待在踏板上賣力前行,大量出汗的情況勢必無法避免,偶爾也會出現流鼻水的狀況,這時候,使用車衣或衛生紙來擦拭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對車手來說並不方便,不少人會選擇利用手套的背部拭去臉上的汗珠和鼻水,新一代的產品更增添了”Nose Wipe” 的功能,受到部分車友喜愛。五、傷痛防護當面臨緊急狀況,或什至不幸摔車時,人體的正常反應往往是拿手出來支撐,阻擋外來的危險;但是,雙手其實是人體最難復原的部位之一,一旦難以活動,將造成生活上諸多不便,也因此自行車手總是全副武裝,不忘戴上手套,減輕受傷的程度。手套的作用不只在雙手得以展現,就像在手的外部加穿一層防護衣一樣,吸震緩衝的功效,從首當其衝的雙手,到兩手臂、肩頸部,延伸至背部的騎乘感受,影響甚大!===============我想應該不只是姿勢才有可能導致手痛喔!當然如果姿勢正確可以減緩手部的不適感,但手套是幫助吸震的吧!另外就是摔車時可能會少幾個地方破皮。
mindy1313 wrote:終於被朋友說服開始...(恕刪) 找沒有魔鬼氈的,帶起來舒服的就好,Monton的手套就很好了。手心面的緩衝塊...原諒我帶過2~300跟7~800的手套,感覺差不了多少。後來還是選手感好的,用變化把位的方式來減輕負擔。記住上半身的重量不要壓在手上,不然估計帶什麼手套都一樣。關鍵字「核心肌群」。
自行車手套在市面上的選擇很多...其實就是多去比較看看適合自己的手型有人提到的wellfit是屬於台灣自家品牌,專門做手套的,跟一些國外牌子比較起來價格相對比較平易近人~我自己有使用過這家登山車手套,他們的品質跟功能性真的不錯,但個人覺得外觀配色甚麼的可能還要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