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內胎會不小心把輪框墊片弄起來嗎?

在許多車種中最後選擇了GIANT ADV2。



當日牽車回家路上,聽到很大的氣爆聲,前輪就這麼爆胎了,

因為當時騎過的是類似果菜市場貨車卸貨的地方,

覺得壓到什麼玻璃爆胎也是很正常,回家看了許久外胎沒破,

內胎破了一個小洞,於是便只更換內胎。



之後又騎了三次各40公里的路程,今天正要騎的時候,

發現前輪處在完全洩氣的狀態,好像是半夜突然又破洞才洩氣的。(車子停在家裡)

看了一下又只破了個小洞,還慶幸當時路上沒爆,在家才爆胎,

於是又更換了內胎並先充一點氣,然後邊充邊調整內外胎與輪框的接合,

但在充到約110PSI時,突然又聽到洩氣的聲音,內胎又爆了...



於是連外胎都拆下來,想看看輪框上是不是有卡了什麼碎片,

最後得到如圖:換內胎會不小心把輪框墊片弄起來嗎?
更換內胎時都與老爸一起換,他騎車也是五六年了,這種小耗材他也換過好幾次,

就說墊片應該會是非常服貼的,怎麼可能會這樣摳起來,

就叫我帶著輪框到原車行問一下看是不是出廠就這樣了,還希望可以凹兩條內胎回來。



不過到了那邊看老闆的反應我就覺得不可能了,

老闆聽了事件的經過問說:

你有帶內胎跟外胎來嗎?


於是我反問帶那個來要幹嘛,有關連性嗎@@?


老闆說:

這一看就你換內胎的時候自己把它摳起來的,

我要看你怎麼換的,一下就知道是怎麼弄的。


其實更換內胎時大部分的工作都是我爸做的,

真的要自己換的話我還真的不太流利,但是我也表示有家人騎車多年,

這種東西換過不少次,真的要摳起來早就摳起來好幾次了...


但老闆還是堅持這絕對是用挖胎棒弄起來的,

並繼續口述換內胎的過程之類的,說什麼你一定是充氣一次充到飽,

那要先充一點,像這種爆法我見過很多次了云云。



其他態度上的部分就不提了,

主要還是想問,這真的是人為挖壞的嗎@@
2013-06-09 1:57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內胎 框墊片

來點有特色的 wrote:
在許多車種中最後選擇...(恕刪)

以你照片中的襯帶是有可能被挖胎棒挖傷的,而且這襯帶似乎也寛了一些.
順便換一條內襯100多就粉好用了,我的襯帶也只有中間凹槽內而已,不像你的已到外圈了.
內胎就別計較了,再買一條或快乾加狗皮補上就行了.
裝完先打個6-80.整輪拿來向地上敲一敲沒漏氣再加打到110,但這兩二天這麼熱,建議打105就好了.

來點有特色的 wrote:
在許多車種中最後選擇...(恕刪)


這不叫墊片
這叫襯帶

這痕跡就是您挖胎的時候去挖到的無誤...

有的時候 老一輩的人不知道這車的價值
會把六萬元的車當做六千元的車在處理
不知您父親之前都是處理通勤車還是也都是處理公路車?
方法其實都一樣
但是有一些小眉角是不一樣的
就像挖胎
公路車第一捅跟第二捅跟第三捅不要分隔太遠
寧可多挖幾次
也不要在第二捅就為了省時間拉寬距離而捅的太深
襯帶是要保護內胎不要被鋼絲與銅頭刺到,你的襯帶現在是寬20mm的可以換成14或16mm,
只要不會滑動就可以了!!

看這圖片,我個人感覺是撬破的...但看不出是工廠還是車主撬的

我撬破過一次襯帶,當時是用金屬撬胎棒
那次之後,我就改買塑膠的撬胎棒,也不再撬入太深....

不能說騎車很多年或換過很多胎就不會失誤
我也騎車10年以上,也換過不少胎...但也是會凸槌的..
事實上,雖然我騎車10年了,但感覺維修的功力還是很淺呀~

來點有特色的 wrote:
在許多車種中最後選擇...(恕刪)


那是襯帶,不過你的襯帶是20 X 622,好像有點寬,比較適合給29er登山車框用。襯帶主要是保護內胎不給輪框內幅條孔割破,遮蔽輪框中間那一條凹槽就夠了。太寬反而容易被挖胎棒挖到。
那些長久以來享有諸多權利的人,忘了這是由許多人犧牲奉獻換來的。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