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長一段時間,輪圈歪了都是置之不理或是換掉,最近拜讀許多單車技術文,
終於曉得怎麼自己修輪了,剛好手邊協力車騎斷兩跟鋼絲,就拿來做實驗了。
以下看圖說話。
1正視圖,中間下方為自制槓桿量表,右邊黑色為借來的直尺,橫向木片是為了長槓桿延伸,可旋轉收起。

2左視圖,突出兩片板用來靠齊輪框,量測正心偏差

3後視圖

4右視圖

5上輪校正

6自製槓桿量表,用一根衣架去皮曲折而成。

7槓桿量表後視圖,外加20元配重,增加量表靈敏度

8偏擺校正

9上視圖,v槽直接放

10定心量測

11定心量測,也可平放量測

槓桿兩端比例大概1:10,目前偏擺可以調到右側直尺振幅1cm左右。
不用眼睛盯著小隙縫看到脫窗。
順便請教有經驗的前輩,小弟理解到的觀念有沒有問題。
1.鋼絲長度用這個計算器「大概」(因為有些尺寸實在難以量測精準)計算出來後,
可否故意買稍短(2mm?),然後用長銅頭(12加長到16mm)彌補呢?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18&t=973598&p=1
因為調這些爛框,有時候調好鋼絲都跑出頭來了,長銅頭可有使用限制?
2.Cross (X)幾個交叉,就是錯位幾個孔,由「ohmylife的單車生活」所寫的文搞懂了
http://blog.xuite.net/ohmylife/bicycle/22134665
借底下的圖,花鼓和輪圈都打上編號,就一清二楚
1編到1就是x0
1編到4就是x3

3.鋼絲內外側目前接受此派說法http://blog.xuite.net/ohmylife/bicycle/22133933
後輪,後拉,走內側,
前輪,前拉,走內側。
(內側:鋼絲由花鼓外側往裡穿)
(不曉得什麼原因,我家的賣場車後輪的後拉鋼絲同一輪,左邊走內,右邊走外,這又是哪門哪派?)
4.初次上緊鋼絲最好分次慢慢鎖,不然一開始鎖緊的鋼絲,調整到最後容易凸頭
5.調整找最極限(偏擺就是偏最左或是偏最右)的偏差點,「慢慢」調,
目前個人覺得一次最多調個一圈差不多,調了就換點再調,不要想一次修正大偏擺。
6.正心調整一直被用詞混淆,調整的不是(軸)心,從頭調到尾都是調框,
正心量測的距離大者,表示框太偏此側,另一側要鎖緊拉回去。
以上觀念,不曉得有什麼需要導正的地方,還請先進前輩不吝指導。
最後,雖然用著簡陋的工具,調整著廉價的輪圈,但是看到輪子不再s型(肉眼不可見程度)
實在很爽,鋼絲騎斷也不怕,補根鋼絲就行。
這個技能真是適合各級家庭主婦,學齡兒童,掃街巡邏人士,
把鐵馬真的當成鐵牛,鐵驢,鐵騾在操,停車硬擠亂放,沒事還要載著麻己出遊,
這招學著真是受用無窮!
========20130303新增心得============
我最近才發現曉得,正圓原來如此重要!!
本來我調了差不多了,因為之後怎麼鎖緊正圓都不改變了,玵且也快鎖不動了(太緊了)
就想說那就這樣吧。
試騎時輪胎重得要死,好像載了一個人在騎,研究了一下才發現正圓調好點,就變輕快了。
(不過我後來因為上緊圓不改變,我就索性放鬆了,圓就有變好)
以後我正圓都要調到極限為止,影響好大啊
==============0417新增36孔Crow's Foot鴉足式後輪===============
連結如下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18&t=3221291&p=2#43160556#4316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