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週前,買了台捷安特CS800,就用力給它騎下去。
前幾天,大清早到河濱公園騎了幾圈(總路程約10km左右),次日清晨要再騎,發現前輪的氣漏光了,打了氣,上路再騎,約8km左右就回家(怕氣漏光),靜置到中午左右,氣又漏光了。
這下問題嚴重了。試了調整氣嘴的高度、角度,中午時分再將氣打滿,到晚上又漏光了。反覆試了幾次(不同的氣嘴角度)都一樣。
今天下定決心抓漏。
仔細目視檢查,將前輪慢慢轉了一圈--找到了--夭壽哦,是支釣魚的魚鈎扎在輪胎上 !!! 沒錯,前幾天有兩三個釣客在河濱公園的池溏邊釣魚 !!!
拔下魚鈎後,用滴管將肥皂水滴在破洞處,漏氣吹出泡泡--哈,抓到了。拿支筆做上記號吧!
接下來才是考驗的開始。
剛買的一包補胎工具組,內含兩支塑膠的挖胎棒。但鋁合金輪圈看起來漂亮又脆弱,怕挖胎棒用下去會在輪圈邊緣留下難看的痕跡。
稍作觀察之後,決定徒手挖胎。
CS800的26x1.75(47-559)外胎徒手挖並不難。關鍵在務必先將內胎的氣洩光(用原子筆尖或其他類似物品壓住氣嘴心,另一手按壓輪胎各處逼出餘氣)。待內胎的氣洩光之後,先用兩手拇指將外胎的內緣(靠輪圈處)往內(內胎處)壓入,然後向外胎外緣施力頂出,再將它拉出輪框的位置--這要多用一點點力。過程不難,如果做不來,再多試幾次,就可以掌握到力道的大小,一定可以成功的--我是第一次DIY補胎,試一次就成功了。
不必挖出全部外胎,我只挖出三分之一多一點(不到二分之一)而已。再來就是拉出內胎,將氣打飽,用手背在可能的漏氣點處來回感應,應可感覺到有氣吹出,這樣就可以大略定出漏氣區域,然後將該段內胎壓入水盆,靠氣泡的位置確定漏氣點,之後務必徹底擦乾(這很重要--不擦乾是黏不上補胎片的),將漏氣點用筆做上記號。
然後用沙紙或工具組所附的磨胎器打磨漏氣點(這很重要--不打磨是黏不上補胎片的),打磨區比補胎片約大一點點。磨完後,再將打磨區擦乾淨,然後先將剛剛打進去的氣放光(再一次故技重施,用原子筆尖或其他類似物品壓住氣嘴心),放完氣後,再塗上膠水,待膠水稍乾(約數10秒到5分鐘,依膠水的廠牌、品質、已生產的日期多長、補胎當時的溫度而定。可隨時目測塗佈的膠水之反光程度來判定),貼上補台片,這時將內胎壓平,以便在補胎片上施力按壓,使黏貼處更加緊密。
慢慢來,黏貼補胎片後,先靜置個10到20分鐘,讓膠水充份乾燥後,將內胎稍打一些氣再塞回去,這樣可以避免內胎在塞回的過程中打折。同時要注意氣嘴位置、角度是否因內胎的拉扯而歪斜,若發現氣嘴位置或角度不正,可適度放掉些氣,再輕拉內胎調整。
最後,將外胎位置還原。這過程一樣要使一點點力,如果覺得有困難,多練習幾次,一定可以成功的。
第一次DIY補胎(且是徒手挖胎),過程戰戰兢兢,生怕弄傷了新車、弄壞了氣嘴,以致過程中忘了拍照存證,事後只能以純文字描述,請見諒。有錯誤之處,請老手們不吝指正,有遺漏處,也請不吝補正。謝謝。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