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次測試所有車燈皆有取得Kmark,不然太多的車燈小弟也無從測起。唯一一隻兩顆電池的RS3,由於台灣銷售的型號有閃爍功能,所以沒有在燈殼上打上Kmark, 不過出口到國外的款式是會有kmark,這一點還事先向車友解釋一下,接著主角登場,由左邊開始 是
T牌的 LS740 K519 R牌的 RS3 K729 S牌的 PAVA K628 B牌的 IXON IQ K568
看來最早取得kmark 是LS740的燈 RS3是最晚取得



其他角度的特寫




在開始比較光型之前 先來比較一些 規格 ,因為有車友常常說 為了減1Kg讓10個小朋友出走,怎麼裝了個燈就要增加這麼的重,到底有多重? 那就比一下實際重量!!看來是電池少的比較佔優勢啦!!沒關係,我們就分開來量重量,第一個數字是空機重量 第二個數字是空機+固定座 第三個數字是空機+固定座 +電池,這樣就沒有誰佔誰便宜啦!!


先把電子秤歸零,不過這個秤有2g的誤差,所以,如果數據與原廠有出入,請不要見怪!!



LS740 114g 140g 260g

RS3 68g 90g 150g

PAVA ----- 108g 228g (車燈與燈座,無快拆,所以就不拆了)

IXON IQ 88g 110g 230g

一顆AA 的充電電池大概是30g左右,除了LS740比較重一點外,其他應該算差不多!! RS3 使用2顆電池所以車燈體積較小,重量也比較輕。


重量比過,就來比一下耗電量,這個部分測試的方式,就是使用固定電壓的方式,兩顆電池使用3V ,四顆電池使用6V的電壓供給車燈,接下來看耗電流的情況。當然,兩顆電池重量可以比較輕不過續航力就比較短


LS740 6V @ 308mA = 1.848W

RS3 3V @ 692mA = 2.076W

PAVA 6V @ 300mA = 1.836W

IXON IQ 6V @ 371mA = 2.226W

整體來說,耗電量比較高,產生的光通量相對也比較高,不過耗電量與流明數要跟槍燈筆可能還差一大截,隨便一支槍燈動不動就是3W 5W的,這邊的車燈不過是1.8 - 2.2W,不過效果絕對不會比槍燈差,最重要的還是光學設計。
開燈比較各車燈之前,先看看眾家車燈的光學設計方式,至於哪一種方式比較好,光型好的就比較好,不過 使用反射杯的好像都不太小,而使用透鏡的就比較小一點。


LS740 使用非對稱式的光學透鏡

RS3 自由曲面反射杯

PAVA 內部有一非對稱透鏡,先作聚光,然後第二層的透鏡再將光線進行左右的擴散

IXON IQ 自由曲面反射杯

接著來看投到牆壁上面的光型,在這邊小弟特別把車燈架在高度離地約為90CM,距離牆壁約為70CM,除了看光型外,最重要的是看在牆壁截止線位置的光斑一直到到地面的光通量分布,別小看這部分的光線,這個部分光線可以觀察,車燈前方約70cm一直到20M的遠處,光線的分佈是否均勻。


LS740

RS3

PAVA

IXON IQ

開啟眾神燈



各位可以看到 IXON IQ 與 RS3 除了牆壁上的光班之外,另外注意一下最強光束往地面往延伸的光斑,這就是為何這兩隻車燈的光線,可以把由近至遠的路面都照亮的秘密。一般是把最亮的光斑設計好,應該就可以過德規了,往下延伸的光束分布,就看各家車燈設計者的想法與功力了!! 不過當牆壁上的光束平攤在地面上,有沒有往下延伸的光線,照明的效果就差很大了!!
先看一下 近光 0- 10 M 的光線比較
不知道其他車友的想法如何,小弟覺得這個位置的光束蠻重要的,應該是要有,但是不能強過遠處的光線,不然會有反差發生,反而會讓遠方看起來比較暗!!
無光 的環境

LS740

RS3

PAVA

IXON IQ

接著就來比較一下 5M - 30M 的照明效果,觀察不同車燈的光束角度與對物體的辨識度,所有的車燈皆是以最強光線輸出。
LS740

RS3

PAVA

IXON IQ

接著由正後方來看整個光線的分布 ,這個角度比較接近一般車友騎乘時的角度。
無光環境

LS740

RS3

PAVA

IXON IQ

拉近一點再看一次
LS740

RS3

PAVA

IXON IQ

因為沒有廣角鏡頭,由側面拍一下燈前方 0.5M - 3M 的光束,換個角度來拍近端的廣角,這個部分我覺得是光學設計上面比較不好處理的,因為30M 外大約是15度的光束,但是近端的光束,要展開到160度,是有點難度!!
LS740

RS3

PAVA

IXON IQ

測試結束之前再來一張大合照!!

散熱問題,大家似乎不約而同的使用散熱塊在內部散熱,不過從消費者的使用習慣來看,PAVA的銀色環上的溫度,會有一點燙手,大約有50度,不過這是靜止時後的溫度,騎車後應該不會這麼高的溫度才是!!

固定座,PAVA的燈座設計得不錯,由於方便安裝與拆除,與車燈就直接用螺絲固定,美中不足的是,如果要調整左右角度,還要動用到十字起子才行,有點不方便。至於LS740的燈座,我的建議是如果可以增加一些橡膠與把手的接觸面積,應該可以讓人感到更安心一點!!


結論!!
車燈過德規應該只是最基本的要求,未來如果可以做到德規尚未規範到的角度(如近光0-5M的照明),才會是比較完美的車燈。
常常有人說照片會說謊,小弟的看法是,照片會說話。不用太去在乎 快門 或是光圈 或是ISO值,只要不要有局部過曝,人的眼睛都會自動的調整瞳孔去適應環境,眼睛不能調整的是在照片裡面有局部的過曝,產生太大的反差造成不適。所以,只要照片沒有局部的過曝,基本上照明的效果就不會太差滴!!


還有買車燈,是買燈具而不是買燈泡,各位仔細想一下,汽車大燈是燈泡貴還是燈具貴。一樣的燈泡,裝在不同的燈具,效果是不同滴!!


========================================================
應MouseHome大大要求,測量所有燈具的最高照度(Emax)在10M的距離,不過因為辦公室的距離只有4M左右,所以10M的照度就用3.5M量測的數值來作換算,測試條件如下
測試距離 3.5M

環境照度9.4 Lux (因為沒有暗房,待會測試值要減掉9.4 就是實際值)


測試的值可能還有誤差,因為要找到Emax,有時偏一點點角度就差了5% 所以,測試結果僅供參考,實際數據還是以原廠公布的為準啦!!
LS740 (179-9.4)*3.5*3.5/100 = 20.77 Lux @ 10M

RS3 (284-9.4)*3.5*3.5/100 = 33.63 Lux @ 10M

PAVA (234-9.4)*3.5*3.5/100 = 27.51 Lux @ 10M

IXON IQ (310-9.4)*3.5*3.5/100= 36.82 lux @ 10M

未來會有更多車燈會標示照度值,請注意量測的距離,比如說 PAVA 的照度 是 224.6Lux @ 3.5M 換算成 10M的距離照度會是 27.51 Lux @ 10M, 所以不能只看照度,還要看量測距離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