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先來個重量比較,左邊為6700,右邊為6600。






除了陽剛的肌肉線條及更凸顯品牌形象的設計外觀外,


最大的差異就是不再有像蟑螂鬚一般的前後變速線,

因為變速機構移至扶手部位,所以撥把上端結構精簡變小,

連長度都明顯退縮了些,

取而代之的是原本煞把直接控制的換檔機構必須由新設計的槓桿來帶動,

且因變速線出線位置的改變,進線孔也改至扶手下方。


雖然說6700整體重量更輕,造型更強眼,煞變把也有了走內線的設計,
但個人卻覺得安裝便利性大不如前。
裝煞車線必須動起子拆除銘牌,
要翻開那硬到不行的護套才能在最深處找到變速線入孔,
總有點那麼「江郎才盡(簡易的結構專利已被申請)」亦或是「因噎廢食(為了走內線而放棄方便性)」的感覺。
這內線設計在2010年下放到105後,
2011年的「8000?」或「6800?」應該會有更便利的結構修正吧。
解析度更高的圖文同步於部落格更新。
下一篇「魯班造車、攻城掠地 SRAM 2010 FORCE VS SHIMANO ULTEGRA 6700」,
看看有沒有空生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