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聽說管胎有非常優異的"路感"
打上高壓不但路感清晰,還可以保留適當的Q度和彈性
不像open胎打高壓這麼死硬
聽到這些優點當然要搭配上管胎來試用看看
首先在網路上找了很多有關管胎的訊息
比較何種管胎好用 何種耐磨 何種輕量
不同廠牌又有何特色和優缺點
因為對於管胎並不是很熟悉
本來是想要買TUFOs33練習胎 60tpi
但後來比較後vittoria CORSA CR 價格相當但卻是220tpi
相較之下我選擇vittoria 因為我"自己覺得"220路感應該比60好吧!
按照網路上看到的方法裝上管胎後出門試騎
果然管胎路感不賴... 和open胎截然不同
就這樣騎了好幾趟也都相安無事
但老天爺就是知道我愛搞東搞西
於是在某一天的夜騎...後輪就聽到很大聲 吱~~~~~
全程大概不到15秒氣都漏光光...
於是只好用tufo補胎劑 ( 橘色事後藥 ) 灌進去內胎
在加以co2伺候...運氣不錯 順利補好回到家
心想tufo補胎劑還不錯用....
回家後加壓到150左右靜置一晚...
隔天看好像還好 但看"外胎"有一個蠻明顯的破洞微微凸
降到140外出騎車...(破過不敢打太飽)
一路上好像ok沒問題...騎了約30公里後 進入下坡路段...
又聽到吱~~~~~我就知道漏氣了
怕後輪沒氣會撇 控制煞前輪快點將車停下 (因為在下坡)
停下後查看後輪還有氣還沒全消...表示是漏氣...
只好路邊停車 繼續tufo補胎劑再來補一次...
這次運氣也不錯有補氣來co2伺候 但小心翼翼的回家了
試驗過後發現co2大概只可以到100psi
對於補胎劑補好後的管胎基本上是沒有問題的
但對於很多管胎這樣的胎壓是不夠的 以這條胎來說連下限115都沒達到
回家後檢查一下外胎發現或許洞真的是太大了...
不換掉應該不行了... 但又在網路上看過車友分享"補管胎"
心一橫來自己試試看補管胎好了
廢話這麼多 基於01無圖無真相的基本準則
下面來看圖說故事....

先想辦法扳開一小段 這也是最難的部分 在來挖胎棒之類的東西穿的過去就輕鬆多了

管胎撕下後將內側布質黏合處撕開

可以只撕開只破胎處 到時補好才不用粘回去這麼多

可以清楚看到縫合線(但TUFO好像是用膠合的技術將內外胎粘合成一體)

小心剪開破胎處逢線

注意勿傷及內胎,剪開越多到時要逢回去愈多 所以夠拉出破胎處補胎就好了

破胎處內胎用砂紙磨過後塗上強力膠 狗皮藥膏在一旁準備

塗完一層放乾後再上第二層

貼上狗皮膏藥,適度加壓稱強粘合效果

粘完後塞回內胎,並且進行仔細縫合工程...注意縫合不要傷到內胎
還有縫合線和線間隙最好等於甚至小於本來的間距強度才足夠
縫的好不好看就看個人家政課...

縫合完後準備黏合管胎內側布質面 一樣是類似黏管胎方法雙面上膠

時間差不多後黏回去,儘量處理的和本來相似 記得黏好後要洩氣然後稍加敲打增加黏合效果

接下來就同黏管胎過程 框面上膠 胎面上膠

撐上去後微調結束後打氣放置一晚

同場加映 這個就是TUFO橘色稱事後藥的補胎劑乾掉後
想橡皮筋一樣QQ的很有彈性
經過此條輪胎上限170psi耐壓測試 放置超過30小時
測量還有約160~165psi 看樣子這條管胎是救起來了
而不是說像補過的只能當備胎用 賺到賺到 但手也起了個水泡
聽說因為tufo管胎因為內外胎膠合在一起 所以沒辦法這樣補
只能靠它們家出的補胎劑
TUFO補胎劑真的不錯用 不是內外胎膠合的管胎一樣可以補
這次會漏我想是因為破太大...內胎切口處長度應該至少有1mm以上
以上純屬分享,因為我不知道是否有不對的地方
如有缺陷之處還請知道的車友不吝嗇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