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若"一半平路+一半山路"~使用"前/58mm+後/58mm板輪~與"前38mm+後24mm"有何差異'?

['好奇']"

請問版上的各位車友先進~!小弟手上有2組碳纖輪組~!

"前/58mm"+後/58mm"(1,590g')與"前/38mm"+後/24mm"(1,330g')

在路程是:["一半平路+一半山路"]的狀況下~要帶點強度騎乘,哪一組會比較合適呢'??

(PS: 鋼絲皆為'前20支'後'24支~!管胎規格都一樣~!)

先感謝各位車友先進~幫忙小弟解惑! 感恩~!

2009-11-04 12:41 發佈
JOHNNY-JU wrote:
['好奇']"請問版...(恕刪)


您都已經花錢買了,發個比較文,造福大家。
家裡5台車:Club 2000 50cm 白色+Flight M1 19" 白色*3 + Freeda 41cm 白色*1
理論上框重較重者, 不利於速度的提昇,但有利於高速的維持

所以如果山路是上上下下, 高框還可勉強使用,可能跟低框表現一樣好,或是在上坡初期利用累積的轉動慣性有更好的功率使用

如果是連續上坡,那框重者就比較重腳

這是我的想法搭配實際使用心得,輪組有鋁框,38mm,50mm板輪


kent21 wrote:
理論上框重較重者, ...(恕刪)


小弟看您騎武嶺的輪組配置~也是"前高框+後低框"耶~!

請問這樣子搭配~上坡有比較好爬嗎'?? 從埔里上武嶺這樣子~感覺如何'?

http://f4.wretch.yimg.com/advanced21/6/1647958292.jpg
http://0988926868.blogspot.com/
JOHNNY-JU wrote:
小弟看您騎武嶺的輪組配置~也是"前高框+後低框"耶~!
請問這樣子搭配~上坡有比較好爬嗎'?? 從埔里上武嶺這樣子~感覺如何'? ...(恕刪)


噗~~~~因為當天後輪破了,換上隊友的練習輪(比原本後輪約重5XXg)

我10月中又去了一次武嶺,這次用輕的輪組, 可是卻還比9月慢10分鐘

我覺得中間原因應該很多, 例如隔太久沒練車,沒封路 總之不同狀況下要比較輪組優劣勢還有點難判定


JOHNNY-JU wrote:
"前/58mm"+後/58mm"(1,590g')與"前/38mm"+後/24mm"(1,330g')

"前/38mm+後/58mm"吧~
這樣爽一點~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