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新手-----單車升級
近來常有朋友問道
我的車怎麼騎不快 要怎麼改?
改了變速器是不是會比較快?
爬坡怎麼那麼累 要換什麼對爬坡有幫助呢?
其實有經驗的車友都知道 決定一部車的好壞在於車架
而車架是一部單車的靈魂,挑選適當的車架尺寸決定了日後騎乘的品質及舒適性
過大的車架 造成身體的過度延伸 操控性也大打折扣
過小的車架 身體太過緊縮 舒適性不佳 易於疲勞
不管是過大或過小的車架,長久的騎乘都容易造成運動傷害
或許有人認為調整座墊位置或更換龍頭長度可以解決問題
但實際上不然,座墊的位置與踩踏的施力點息息相關,龍頭長短也是一門學問,搭配著身長手長去計算出來的結果.
在這裡就不多加著墨,站上有位Fitting達人suhumi,想更深入了解車架尺寸等相關問題可以多看看這位網兄的文章,相信會更有幫助!
成車也好組車也罷,車架的尺寸都該擺在第一位.不然再怎麼改裝升級都很難有良好的效果
OK!切入正題,針對單車升級順序做一些小小的建議
(1) 輪胎:沒有疑問的,這是影響騎乘路感,騎乘速度最關鍵的部分,想加快騎乘速度的車友通常在輪胎方面下手能獲得最大的效益,胎紋越細,胎面越窄,胎重越輕能得到較小的滾動阻力,也就能加快車速.缺點是胎紋細排水性不佳,雨天易打滑,胎面窄路感明顯,舒適性較差.胎越輕=胎薄=易遭穿刺.優缺點這部分就看自己的取捨了
(2) 輪組:一個輪組是由輪圈 鋼絲 銅頭 花鼓等四個元件所組成,越輕的輪組通常對於爬坡越有利,但越輕的輪組也伴隨著強度不足的隱憂,所以必須在兼顧重量與強度平衡下挑選適合的輪組.體重較重的騎士限制較多,需要強度較高的輪組.常見的DT,MAVIC,NOVATEC,Shimano,Fulcrum……..等都是不錯的廠輪品牌,品質都有一定的水準,越輕的輪組相對的價格也較高,官方網站的技術文件都可查詢到產品的相關資訊如騎士重量限制,輪組重量,鋼絲數量,編織樣式……做足功課再下手總是錯不了.另外手工編輪也是不錯的選擇,不但可以挑選喜歡的零件, 一位有經驗技術的編輪師傅還可以依照體重需求去調配輪組的強度與重量,但價格並不一定會比廠輪低廉.
(3) 傳動系統:包含大盤,飛輪,鏈條.等級越高重量越輕,材質的剛性也較佳.對於輕量化與力量損耗都有正面的幫助.大盤的挑選首重曲柄長度,常見的有165mm,170mm,172.5mm,175mm ,這部分又牽扯到Fitting的專業,原則上腿長越長曲柄要挑較長的.反之腿長越短的就要挑較短的曲柄.大盤齒數並不是越多越好,登山車來說44-32-22的搭配已足夠,公路車爬坡可挑選CT(50-34)盤或三盤的改裝.飛輪的齒差越大,能有較大的齒輪比範圍,最大的飛輪齒數越多越適合爬陡坡時使用.飛輪的齒差越小越能提供綿密的變速感覺,不會有進一檔踩踏太重退一檔踩踏太輕的不流暢感.
(4) 變速系統:影響騎乘品質跟速度最小的因素就是變速系統了,調整與走線的技術決定變速的順暢度,當然較高等級的變速系統會有比較好的手感,對於輕量化單車並沒有太明顯的幫助!
總結
輪胎---->輪組--->傳動系統--->變速系統 個人認為這樣升級會是較有幫助的!
也歡迎車友分享您對單車升級的看法!
轉角遇到女鬼 wrote: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用『...(恕刪)
但不是每個人都能用淑女車上長陡坡.
單車已是種運動與通勤兼具的器材 選擇適當適合的器材有 一定程度的幫助
成車可以原汁原味騎得很快樂 適度的改裝能騎得更愉快
我寫這篇的原意只是希望闡述較正確的觀念
並非鼓勵改裝高檔的零件 也非勸敗追求夢幻套件
我相信大家的是用"腳"騎車的!
http://wheel-art.blogspot.com/
thomas022065 wrote:
關於腳踏車我個人認為...(恕刪)
重點在最後一句,有錢再來改
那有錢一次到位,想必也不是壞事
有錢花錢,天經地義
我不懂在電腦音響相機等等領域裡面
當有人討論到器材的優劣時,總會有人放這種大絕
「人的能量,決定X的力量」....真要是這樣就好了
這種話講了等於沒講,某人騎15萬的車可能比不上閣下騎淑女車
但說不定您的淑女車會在山上被老阿貝的富士霸王海放,那您的淑女車也要拿去填海了?
不用這樣比好不好,既然是討論器材就是討論器材
是誰說買了好相機就要成為攝影大師
買了好車就要變成環法選手?
我高興拿這一級戰駒去河濱慢慢龜,難道犯法了不成?
最近小弟的車換了輪組,一部價值不到3萬,4年多的老車
換了訂價4萬多的一級輪組,騎起來舒服又省力,爽度破表
我覺得就值回票價了,能增加騎車的樂趣,也算是一種功能吧
這樣的順序,的確屬於是「把錢花在刀口上」的作法。
轉角遇到女鬼 wrote:
沒買肉球就不會騎,->我用鯨豚,便宜好用
沒買B牌頭巾就不會騎,->豐儉由人,還有一堆活動會送
沒改三級二級組件就不會騎->登山車2級的XT傳動買了一年,還沒換上去
沒改一體大盤就不會騎->登山車目前是原車配的07Deore非一體式,公路車是DriveLine 便宜一體式CT盤
沒裝線控前叉就不會騎->還好吧,現在騎登山車大部分都懶得鎖前叉
thomas022065 wrote:
關於腳踏車
我個人認為"人的力量,決定車的速度"
再年輕個20歲,再少個40公斤,我也會這麼說

我的公路車小橘,雖然花了不少錢,但是不管是花東380挑戰,還是假日約騎,或是輕鬆騎,都很寫意。經濟狀況許可,讓器材更適合運動,提昇騎乘樂趣,也有助於騎車興趣的維持。
小弟絕對相信有年輕小伙子或勇腳阿伯騎個未改的RB660、R1000,甚至單速的27 1/4通勤胎「腳凍仔車」,就能把小弟巴得死死的,但是So What?
錢砸下去,我的小橘就是比原來好騎很多,能耐我的體重,能快能慢,輕鬆駕馭。
不羈的靈魂,明天要去哪裡流浪?
小弟舉Shimano系統為例,其他公司產品請自行查閱參照。
先來談談登山車。
單以後變而言,登山車目前主流是9速系統,專業入門級是Deore。在這個等級以上,可以說零件是可以混搭使用的。Deore以上的等級還有LX、SLX、XT、XTR。
針對新手,如果礙於預算,一開始無法選擇主流的9速系統時,建議往後最好是別升級變速系統。
因為當您考慮到升級變速時,前後變把、前後變速器、鏈條、飛輪都要更換,而要搭配新的變速系統,也建議更換大盤,如此一來,您會發覺改這些零件所費不貲。誠心建議,24速、21速的登山車,別動變速系統。況且,當初搭配的車架一般等級也比較低。當然啦,用小朋友來換取練習技術、車架有感情等等,不在考慮之列,小弟純粹以經濟考量。
如果是後7速,或7速以下,鎖牙式飛輪,那連輪組都要換。而且車架等級也不高,想動變速系統,不如考慮新車。
誠如樓主所言,升級變速,對騎乘的幫助主要來自於變速的順暢,對騎乘的速度沒有助益。
再來說說公路車。
單以後變而言,公路車目前主流是10速系統,專業入門級是105。在這個等級以上,可以說零件是可以混搭使用的。105以上的等級還有Ultegra和Dura Ace。
跟登山車比起來,公路車的零件更是昂貴。登山車配備Deore變速市價約15K,而公路車配備105則要價約35K以上(G牌沒40K還買不到)。不過有趣的是,公路車比較講求「全套」,登山車大多為了成本考量混搭零件。很多配備Deore變速系統的登山車,大盤連Deore等級都不到,小弟建議如果可以的話,登山車一牽車直接貼差價換大盤,也是不錯的選擇。
正因為公路車的零件更加昂貴,因此新手選擇公路車時,要更加確定自己的預算和需求,不然隨隨便便都可能超出預算而爆表。
對於公路車變速系統,小弟建議至少選到「煞變合一把」(Shimano稱STI)等級的公路車,也就是Sora。一般新車價約16K至25K不等。雖然說變速完成後,跟騎乘速度就沒有關係,但是煞變把的便利性,會讓騎乘變速的樂趣更形增加。
而105等級以下,Sora支援8速或9速,Sora上一級的Tiagra則支援9速。
8速或9速系統,飛輪的綿密與10速系統相較,絕對有差別,尤其是飛輪採用大齒比範圍則差異更大。
例如小弟採用11-28T 8速飛輪,高回轉速下的確遇過多一檔太重、少一檔太輕的窘狀。但是,為了經濟考量,和爬坡的便利性,這方面也只好犧牲了。
不羈的靈魂,明天要去哪裡流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