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Avid 09油碟煞 ELIXIR CR 使用心得分享

Sram集團的煞車品牌AVID以Juicy 3、5、7叱吒單車界多年,
國際評鑑屬頂尖設計的煞車品牌,去年卻有點感覺一系列產品似
乎有意轉向的味道,大家正在期待Juicy 9、0.....的出現時,上
市的新品卻脫離Juicy的等級型號排序,出現了ELIXIR這個型號!
剛好換下O Ring已經老化的Juicy5(很多人有此故障狀況)
搞一組來試試看囉!

聽說Sram已經打算將Juicy這個型號停產,以後全部改為ELIXIR
第一組就是ELIXIR R,接著就是CR的出現,CR才算完整的產品!
官方產品說明:
AVID原創的TaperBoreTM技術,將油杯與主動油壓缸整合,
剎把外觀更顯簡潔且重量減輕,具獨立且不需工具的握距調整及
剎車壓點調整,使用者能視外在環境或習慣作更快速的回應。
(總重含160mm碟盤較Juicy Carbon輕約500g)

左前右後煞把


C就是指PAD CONTACT 陽極紅色那段可旋轉調整手把按壓下到頂的距離
這就是所謂的“手感“


黑色卡夢款


而R就比較簡單(REACH),黑色轉扭調整調整剎把與握把間的距離
可依照使用者手指較長或較短來調整適合的間距


有沒有發現~油壺不見了~



後碟卡鉗


外型還不錯


前碟卡鉗


外型感覺比水果小一點,可是活塞直徑卻是大Size


最棒的設計之一在此~大觀察視窗,不用拆卡鉗可以直接換煞車來令片
注意一下來令片與碟盤間距較Juicy大,通風冷卻效益增加(這點跟XT很像)


更換後試騎兩趟同路線,一次晴天、一次遇到狂雨
~台中大坑清水巷上中正露營區、橫坑巷下
按壓力度明顯較水果輕手,大下坡煞車力道線性相當合宜
回彈的感覺特別,煞把回彈到底前會一點緩一下,超棒的!

我只使用過Juicy5以及XT油碟,
XT較直接反應明顯,有點像機械蹀煞,硬硬的!
而水果5號按壓力道則需要較大手勁,累喔!
但是以價位相差一倍而言,美國售價330美元
拿這兩款來比較真的不合理,沒辦法啦!


全車只剩座管還不是Sram!(中變因車架關係改XT)

國外影片說明~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IMz_Tof9a8
2009-04-25 22:43 發佈
jojo0099 wrote:
Sram集團的煞車品...(恕刪)


avid今年很多家代理,價格超便宜,相信會給大家很多選擇的.
jojo0099 wrote:
C就是指PAD CONTACT 陽極紅色那段可旋轉調整手把按壓下到頂的距離
這就是所謂的“手感“...(恕刪)


感謝jojo0099車友很詳盡的圖文分享,Elixir系列已經出來一陣子,不過路上的能見度還不太高.

Pad contact精確來說不是調整手把按壓下到頂的距離,而是用來調整"自由行程(Free stroke)"的長短.



小弟把之前寫過的文章再貼一次.

下面是小弟個人對Avid Elixir系列與其TaporBore設計之一些見解,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Avid Elixir系列的總泵(Master cylinder)與油壺(Reservoir)的設計的確和先前的Juicy系列(或市面上大部分的油壓碟煞)有很大的不同.

若要解釋其中之相異與設計改進,則必須先了解一般油壓碟煞總泵的設計.

以Avid Juicy 7系列為例,其總泵構造如圖,可看到油壺與活塞油道可經由兩個孔道(Port A/B)相連通.

Port A是用來平衡油路體積的通道,當來令磨損(油路體積減少)時,油壺內的油就可以經此流進油道,達到自動補償的功能.

Port B則是在主推進活塞移動時,平衡油壺內與主推進活塞油道之間液壓油體積改變的功能.

以Avid Juicy 7系列為例,其總泵構造如附圖,可看到Port A與Port B結構與主推進活塞之間的相對位置.



Photo from http://www.bikeradar.com/




1.在無作動狀態(為簡略圖面,暫時將孔道B省略).
2.煞車作動初期時,推進活塞(Piston)受到拉桿(Lever)作用而被推動,活塞移動所產生的壓力會經由孔道A流進油壺內,而不會推動卡鉗活塞(Caliper piston),此段時期可稱為自由行程(free stroke).
3.當推進活塞作動中期時,活塞會繼續向前移動.一但推進活塞超過孔道A時,所產生的壓力才會直接經由油管推動卡鉗活塞.




而Avid Juicy系列著名的Pad contact-point adjustment即是利用改變推進活塞與孔道A之間的距離,讓自由行程變長或縮短,調整手感.



Avid Elixir系列的總泵設計則是將油壺整合,環繞著推進活塞.一般煞車總泵上的孔道A則改到推進活塞的前端,稱為TaperBore.



Photo from http://www.bikeradar.com/



1.在無作動狀態.
2.煞車作動初期時,推進活塞(Piston)受到拉桿(Lever)作用而被推動,活塞移動所產生的壓力會回流至油壺內,而不會推動卡鉗活塞,此段時期可稱為自由行程(Free stroke).
3.當推進活塞作動中期時,活塞繼續向前移動.一但推進活塞超過TaperBore.時,活塞移動所產生的壓力才會直接經由油管推動卡鉗活塞.



而Avid Elixir系列的Pad contact-point adjustment則是利用改變推進活塞與TaperBore之間的距離,讓自由行程變長或縮短,調整手感.



舊式總泵的設計,只要推進活塞一移動,活塞上的橡膠油封圈就一直和油道壁面摩擦,不僅手感較重,封圈的磨損也較嚴重.而反觀Avid Elixir的設計, 推進活塞尚未碰觸到TaperBore時(Free stroke),活塞幾乎是無額外磨擦力的,因此可獲得較輕的煞車手感與低摩耗,其最大的優勢在於此.
motorcar wrote:
avid今年很多家代...(恕刪)


AVID以及Topeak以前都是賊安特獨家,現在已經確定釋出獨家經銷權,美利達經銷商都去Sram上課了!相信價格會更合理,裁管更換的壓特環取得方便也不用一定要跑賊安特了!
Joe
這一組碟刹用了幾個月....

感覺刹車皮和碟片的間隙比XT小很多,

調整上,就比XT難調到不磨碟,

不過,調好了,只要不拆輪,都不會再磨到....

而XT,連拆輪也不怕.

另外,在大下坡時,前刹重刹會有ABS的錯覺,前碟180 mm

後碟160mm就完全不會,而刹車皮市面上都還沒看過,

可能要再等一陣子吧..

下雨時,前後都會發出異音....應該碟刹都會吧.....

請問樓主,有沒有這些情況....
mavic777 wrote:
小弟把之前寫過的文章...(恕刪)


感謝mavic777的專業說明,讓這篇心得更完整了!
好專業喔~~
Joe
我玩的口味稍重 ...
蠻注意煞車的敏感度 ~ 前/後 203 浮動碟!
新產品有新鮮感!





但缺點~
1.這組煞車來另片如遇水 , 煞車聲會響徹雲霄!
2.來另片的間細 ~並沒有因為那顆紅鈕而變好調!
3.紅色鈕轉到底有個卡榫 , 只要稍稍用力 , 煞車線與殺把座會整個彈開而漏油!
4.如要重新灌油 ... 這新玩意兒有許多商家還摸不著邊咧!(怎麼灌?灌油前 , 需把紅色鈕調至最鬆?還是最緊?)
5.噱頭以外 ... 如不是大噸位的使用者 , 可能體會不出它差在哪 !(與一般油碟手感及銳利程度差不到哪!)
6.說是輕量化 , 但真的輕很多嗎?
7.不便宜!我全副武裝(全罩安全帽+盔甲)約 80kg
高速衝下坡 ... 體會不出與 xt / xtr 有什麼很大的不同 !

以上是個人的使用感想!
在許可的情形下,做一些值得回憶的事吧!
home0559 wrote:
這一組碟刹用了幾個月...(恕刪)


雨天會有碟盤異音,我用過的三款都會,有一個小祕訣,用三采水臘擦碟盤既可清潔又可消音
間細是小了些,但還比Juicy大一些,而拆輪後裝回,以前XT也會磨到盤,不過都很好調啊!
鬆螺絲、按住煞把、鎖緊就好了,所以不太在意耶!
Joe
frequency0206 wrote:
我玩的口味稍重 .....(恕刪)


是金色的耶~好美喔!在哪買的?我怎會只買的到白色的
很感謝F兄提出缺點及問題,這就是01的精神啦!
市面上沒有像這組有兩處手動免工具可調的結構,
相對的可動點多了,故障率也應該會較多,懂機械的都知道!
不過更人性化的結構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不是嗎?
您玩重口味的有沒有發生過撞到煞把油壺那個位置,
之前用水果5號撞一下就斷了,C型環把手固定處直接斷裂,
一對(沒單賣)7.5張國父
這組不知還是不是那麼脆弱~
Joe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