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騎到現在5年 還沒碰過這些麻煩事我是只要磨過警示點 就換胎 每年也一定換新胎目前只碰一次漏氣 但用CO2補足後輕鬆回家不知樓主怎麼那麼雖 該遇到的都被你碰到了單憑這樣 我在想 上山拜拜 可能會比換什麼胎都有用
winstonchu wrote:我騎到現在5年 還沒(恕刪) 我想我就是磨太慢 幾組輪交替騎 導致補胎液凝固前輪凝固非拆不可 自認活該倒霉後輪一切正常 居然發生膨脹咬死這才賭爛在這邊勸世一下無內胎的碟剎車最好一組輪打天下因為碟剎車 每逢換輪必蹭碟已經是日常 要調整很多地方加上油壓碟剎要拆輪都會有恐懼感 深怕來令片走位麻煩一堆導致很難像c剎 輪組隨心情換所以才會有長期不用 補胎液凝固問題
其實若只是為了安全問題與其使用無內胎系統,還不如使用實心胎系統目前實心胎系統有兩種類型(一).實心外胎有分全實心、中空兩種低階通勤胎的款式很便宜,跟不可折胎差不多高階胎就稍微要點價格實心胎有兩個缺點1.是重量問題以前一條4百多公克,現在不知道多少了因為重量在輪圈最外側,對驅動影響很嚴重2.是雖不會爆胎,但從物理特性來看,可能會因為出現斷口等瑕疵問題導致斷胎不過目前是沒聽過有斷胎的案例出現(二).實心內胎目前只有實心膠圈一種優點是外胎使用一般OPEN胎,可隨意更換並且因為有外胎保護著,斷胎的機率可說幾乎是0缺點是依舊有重量問題以上,說穿了實心胎最大問題就是重量而已(還有個小缺點就是很難裝)
自行車的無內胎,是一個謎。汽車、機車的無內胎,已經非常普及,用的好好的,平常也不大需要保養。但是,自行車的無內胎,卻需要保養、打氣。同樣都是無內胎,汽車、機車就可以做到很好,自行車卻遠遠落後,這是一個謎。
acer wrote:自行車的無內胎,是一(恕刪) 自行車無內胎氣密性無法跟汽、機車輪胎比,是有他先天上的限制。汽、機車胎不太需要計較重量,胎寬跟框寬都在比粗比厚的,這跟薄薄一層的自行車輪匡、輪胎、貼襯帶的氣密性當然不同等級。此外,汽、機車胎打到30幾psi就算高了,自行車隨便都打到破百,氣壓大更容易漏氣,氣密性難以維持,只能靠補胎液來治標,但治本要加強框體、大幅降低胎壓,這會嚴重影響騎乘體驗,以目前的技術恐怕是很難。
L2231 wrote:碟煞換輪毛病很多??(恕刪) 同個碟煞輪組一般拆裝洗車、出遠門,因花鼓跟碟盤的位置相同是不會有什麼問題。會出問題的是如果常常換用不同輪組,因為花鼓的寬度設計及碟片的位置都不一樣,每次拆換輪組都要重新調整碟煞的置中跟位置,來令跟碟盤的間隙又比C夾小得多,稍微不正就會有蹭碟、磨擦的問題,毛病很多應該是指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