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sue wrote:沒有人覺得補胎液會把(恕刪) 我之前遇過一次無內胎跟外胎整個咬死氣都洩光了也無法用手指的力推開後來把外胎剪破用老虎鉗夾住硬拉才剝離所以我現在都一兩個月把氣洩光把外胎跟輪框分離再除新打氣我可不想萬一在路上遇到破太大要塞內胎時外胎翹不開的窘境
自從無內胎系統跳換到開口胎之後。優點1.長時間不騎車我也不用擔心補胎液會結塊2.低階的無內胎外胎,價錢可以快買到一級公路胎!!!!再加上輕量化內胎,也沒差多少錢3.開口胎真的有夠好拆,連翹胎棒都不用 爽!4.開口胎就算漏風,換內胎正常來說大概花個10分鐘就可以搞定,而且不黏手。缺點開口胎只能用較高的胎壓,顛簸感滿重的!25C開口胎打80 psi真的會有拖的感覺。25C無內胎依樣80 psi 路感QQ不會拖的感覺。要隨身多帶一組內胎! 稍嫌麻煩級一公路胎+內胎重量,其實不會比無內胎系統來的重。混合型的路段,山路丘陵平路一半一半的,我絕還是會選用開口胎系統就好。超長途平路較多的,路感比較舒適一些。
其實要輕量的話 OPEN胎 再加超輕的特殊內胎絕對打爆目前市面上絕大部分無內胎外胎我使用無內胎經驗算是不錯 也用了兩車份也會想繼續使用後來朋友拿了一組KAISH EAGLE S38碳輪給我用 上面GP4000還很新就想說把它用的差不多再來換也真的用到可以換的時候另一個朋友拿一組RR21 配PRO ONE 內胎版我還在努力磨耗它XD但最近外騎太少 我想很有難度想試試看 MAXXIS HIGH ROAD TR看看主要是OPEN胎 下坡時 真的遇刺 洩氣太快了沒有第一時間發現 並穩定的煞停的話那個風險實在太高了我是遇過兩次 運氣好 警覺性也夠都很快地就發現了但畢竟不是每次都那麼幸運假如無內胎的一些不便可以換來提高騎乘一些安全性的話我個人是願意麻煩一點的
TONY1978 wrote:以後開口胎 無內胎 (恕刪) 無勾框體跟能不能塞內胎沒有關係無勾框體 適合使用支援無勾框體的無內胎外胎而有勾的無內胎框體 則不需要管這條胎支不支援無勾狀況糟到 補胎液 補不起來的時候還是可以塞內胎應急至於好不好拆裝的話跟框體和無內胎外胎 品牌 規格 影響較大也貼上剛剛逛YT看到的影片https://youtu.be/uhtzUM6iFNg假如不嫌麻煩 我也認為再一些平路絕大多數 譬如北高 輪霸西濱之類的路線甚至武嶺只爬坡不下滑的路線低滾組的 重量低的OPEN胎配上乳膠內胎或Tubolito內胎比無內胎更有優勢雖然還沒使用過無勾的框體配無內胎但我目前對無內胎最希望的是希望支援無勾的無內胎外胎 可以有更多的選擇譬如NEW GP5000 TL .......等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