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疑問]自行車材料行

我覺得有很大的差異

在於說台灣的市場有多大?

單車的DIY市場有多大,不要說01這個圈子裡
這裡不代表整個台灣的生態(XTR、FOX來來去去的)

機車、汽車拿來比是件很奇怪的事情
光是以零配件的更新速率來說,單車的速率高的嚇人
龍頭一年可能就推出好幾款,每年的車展都有新東西
就算比較大宗的車架、變速系統,幾乎每年都有更新、改款

相較於汽機車,一台車可以生產幾年?
光是外型部分可能改個貼紙、改個配件換個框就可以說是新東西,新版本
一台車可以上路個三五年沒問題,就算是過了一兩年賣掉,也還不會有種「這是好幾年前的設計」的感覺
光是Ford的TIERRA、Mazda 3、6推出至今幾年?
引擎有改乎?底盤車身骨架有改乎,加個氣霸側裙,多個CD音響、換個RECARO甚至MOMO就可以說是改款


可單車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Specialized EPIC推出至今才五年,至少改了三次,GT的I-Drive如今也改款好多
甚至2006年的車款已經會被人說是舊款了
零件更不用說,唯一不會因為這樣有差異的大概就是耗材

打個比方好了,今天真的有家單車零配件專賣,
裡面陳列數十種至數百種的零配件,扣掉很少有變化的墊圈、內外線、輪胎、內胎、把手套等等
滿足前面大大所說的大盤、變速器、煞車也有了
可能今年年初進的XT,M760現在他能照當初的售價賣嗎?9月份新年份的08年XT都上了
07的為什麼還要那麼貴?都是過季的阿?

上面也許都是特殊的例子,比如說碟煞,可能就還好,AVID跟MAGURA看來看去沒有什麼新改款

可是囤貨就是一種成本的消耗
當庫存越多、越久,所得的獲益相對就越低
可是一家店去看,如果很多東西都沒有現貨,需要等到量夠跟工廠定
這種店家,真的會有他的市場跟長久的未來嗎?

再來說到工廠
汽機車這類的改裝品之多,跟他的客源之豐富,
他可以定好幾箱的料,反正放個三四個月甚至半年都還有人會裝
可單車,一套零件,要讓工廠給你足夠的量,還要有能夠在收益跌到底限前全部賣出
只有一家店,很難,
這也是大部分的「精品店」都是連鎖的關係

為什麼強調精品,別扯到零件材料行,材料行叫料也是跟總公司叫
一般人去拿也是零件手冊上的價錢+10-20%(Y牌規定)
除非是車行本身去拿料,或著跟材料行老闆熟,或者老闆佛心來著
才會有較低的價錢

上面說的這個就到了「代理商」的問題
是的,有很多零件是台灣生產的,扣除掉龍頭、把手、坐墊這些不容易貶值的周邊零件
核心零件的部分「車架、傳動、輪組」
台灣較大的大概就是愛地雅、GT、GIANT、MERIDA、SR SUNTOUR、FSA、KREX、UNO等等
其他都是所謂的「外商」工廠在台灣,牌子是國外的
愛爾蘭商速聯、美商崔克
FOX也是外商阿,而且人家控管的可嚴著咧

很多東西在台灣買不到,或者是沒有盒裝保證書等等
(以FOX Vanilla來說,這是之鋼簧前叉,FOX公司貨很有誠意的附上兩根不同K值的彈簧)
是因為沒有代理商,有代理商的最有名大概就是三司達、三捷輪
如果東西跟代理商拿的「公司貨」,想當然爾,是很可觀的價錢
可是你如果要便宜,就是要跟車店一樣,找工廠一起直接跟外商零件廠定
在價錢跟手續上又很麻煩

so~如果要找其他的零組件,就是上述的什麼龍頭把手座管之類的
相信一定有店家有,只是不是那麼的種類豐富
畢竟成本不會小

再者,零件行要這樣開務必要搞連鎖而且資本要夠
不然囤著一堆會跌價的東西,又打不過網拍,人事什麼鬼成本的一堆,市場又小
生存卡難

雖然近年騎車的人數有增加,可是會想升級換換爽度提升的零配件的人
比例並不是那麼高(煞車皮要5、600?!很多人很難接受)
畢竟在多數騎單車的族群裡,單車是很廉價而且方便的代步工具

而願意花錢升級的那些人
能提供的金錢比例,還是不比其他交通工具使用者的比例

當然,也包括台灣自有廠商的思想、習慣
廠商自己出來開精品店相信是不會有囤貨的問題
貨源就是自家工廠,不怕店面沒貨或者賣不完

不過也有零組件供配商有提供較完整的零組件系統跟目錄,像達陸



wagamamafju wrote:
我覺得有很大的差異在...(恕刪)


您說的沒錯..

所以本人之前說的,由廠商或大盤商來做比較好...等於是庫存展示吧..沒有什麼囤貨的問題


其實汽機車的零件才多呢...改音響cd是台灣的特長..日本就不會這樣做了吧..因為關鍵的引擎他們

自己會做, 我們不會,只有變成汽車裝璜業,只改外觀而己..台灣廠商不長進,我們消費者只是跟著

享受三流待遇而己; 台灣雖美名的自行車王國,但關鍵及最高價的零件,我覺得台灣廠商一樣不長進,

自己的荷包要看緊!自己叫料自己裝,享受diy的樂趣


至於版本的問題, 可能是玩家級的層次...以前逛日本的汽車精品店,的確,過季的產品會打折..

但總有人會買,因為預算不同吧....有的人一個月賺100萬,那你叫他買個一萬元的車,會不會太委曲他了

當然是建議他買最in的產品囉!


本人開版的目的, 只是希望有個地方,就像量販店,一次購足,而不是到好幾家店去跑,打聽,

這幾年來,量販店的流行,也正反應現代人要求快速的需求而己...


像我剛才舉的g牌販售的可調水壺架,二家賣250, 一家賣350,都是同樣的東西丫!還電腦連線咧..


500-600元的刹車皮, 全車都1千多了..像我剛才看到一個小康家庭,兒子不敢買貴車..

就挑了個五千元的..大家想.他會去裝這種刹車嗎...全車車價的1/5
mobilebradon wrote:


您說的沒錯..
...(恕刪)


這就是廠商的心態
一直以來都是這樣

有時候我也只能跑車店
跟老闆打屁,順便聽聽看有什麼新鮮貨
或者拿達陸的目錄來翻

不過台灣的廠商對於開店將自家產品由直營店面販售
都沒有,似乎還是以組車廠、車店為主要顧客



不過在台中有個好處
法國的大賣廠牌迪卡農店面就在台中
至少有很多東西是很便宜,也還不錯用的
可是零件就少了,配件較多

真的有種逛大賣場的感覺

賊安特的那個只能說是自家商品的精品店
所以?

所以?

所以進了料是要放在庫房裏等它扁值?
或是坐在店面等顧上門?

顧客不認為需要高品質的零件,是客戶對料件很熟,所以知道不需要?
或是客戶的觀念停留在單車是代步工具,所以不願意花大錢?

客戶的觀念停留在古代,那是客戶自己該去進修,然後拿錢來給我賺?
或是想賣東西的人要想辦法說服客戶「這是值得的」?

要想要說服客戶,該該用騙的、用哄的?
還是該要創造一個環境讓消費者願意去追?

世上沒有那麼多笨蛋啦,用騙的、用哄的,上一次當之後,除非有必要,要不然不會有人想再進車店。這就是目前台灣很多銷售業遇到的狀況。

MAXXIS、BRIDGESTONE…每年贊助那麼多車隊、炒熱那麼多比賽、養紅那麼多明星,都是做善心的?

手上只有料件而沒有其他東西,那消費者當然只有比價錢,要不然消費者要比什麼?

當消費者只有價錢可以比,而通路商又拿不出其他訴求,當然從吃斷通路下手最快了。市場只有我一家,看你上哪比價錢。
這就是目前台灣市場的生態。

台灣的確是敗在市場小,但不是敗在消費力小。
而是敗在市場在還沒成長之前,就已經被固定幾家通路商給吃斷。
而這幾家通路商只滿足於既有利潤,只在意有沒有人要和他競爭(若有,先打死它),而不在意去培養新的市場。所以市場永遠只有那麼大。
每個到過台灣的外國人,都會很訝異我們滿街的泡沫紅茶、香雞排,他們很訝異我們哪來那麼多消費人口吃這些東西。

市場,佔住位子的獨佔者不願意開發,那當然永遠只有那麼大。
我覺得住台中,或彰化不錯...很多自行車代工..或機械加工業,都在那個區域,

還有台南,如果我住那里..一定想法子去找那些廠商哈啦

========================
大家請勿生氣...純粹表達想法...

個人覺得自行車材料行很難在台灣生根...
smartson wrote:
偶還沒有看過在幫人調騎姿的...(恕刪)


新竹的風城單車有一套丈量設備,可以量身定做公路車,沒看過不代表沒有,以上。
DIY電腦與DIY自行車等的難度有差很多嗎?我想應該沒有....


還是

有差吧…



這樣子感覺大家好像把單車店想得很壞的樣子

都想要抗大家的錢



大家都想要自己裝車

只要買零件自已來組



一切都靠自己


嗯,真不錯

會不會太看的起你們自己



腳踏車很組裝維修調教很簡單用看的就會?


不很難沒錯
但也不是這麼容易


而且你們裝的組的是自己的車


別人騎的讓你們維修組裝調教
你們可以嗎?


自行車業和其它的行業一樣
經濟不好

大家都努力求生存


不會有什麼暴利的情況出現


自行車材料店的存在與否


沒人開不是因為什麼新貨很難拿之類的原因


因為真正像各位大大自己碰車組車維修調教的
相信你們的車都有一定的價錢

但是台灣真正把單車當成運動的族群還不夠多


當成代步的人還是比較多的
學生為最大宗

學生沒消費能力,買車的價格父母親決定(國、高中生而言)

騎的都是十分平價車款(2-3000)

單車是代步的人們,他們只要可以騎就好

對其它配件不會有要求
車子有了問題,第一個想到的是家附近的自行車店

他們不會有興趣把時間用在車子上

更不可能自己買材料來動手換,別說自己調校了






大部份的人們都是這樣

所以自行車材料行,完完全只賣材料

真的很難生存




會存在
就是有需求

或許現在有許求的人還不夠多






或許很多車友的維修調校技術可能真的不錯
但畢竟你們不是專業的,你們吃的不是這行飯


請給專業的人們一些尊重





xbox360呀 wrote:
自行車業和其它的行業一樣
經濟不好 ...(恕刪)


這裡所指的自行車業不知是指店面還是G或M?
請去看一看上市櫃公司財報,G及M、F今年的EPS比台灣三大車廠不惶多讓。
oriole5129 wrote:
這裡所指的自行車業不...(恕刪)


應該是店面吧..

常看到店家都週六,週日還要上班的...

也許是f,g,或m要給他們的分店紅利多一點吧!

這類加盟店, 利潤主要是母公司分走了
==========================
其實要提昇全民騎車素質, 很多東西都要自己動手做..

而車行也要提昇本身層次,而非單靠零組件為主要收入來源;

像剛才有車友說, 新竹有車店為車友量身打造公路車, 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而且修行看個人,不是每個車行都是專業的, 專業的的車行也有年青的菜鳥師傅

像本人也做黑手四, 五年,經驗,其實有做,就會自然累積;技巧, 套一句我以前頂頭上司說的, 

說破了, 不值一毛錢;前幾天也是問了車行車胎如何裝, 回家就第一次上陣,很快就換好了..

這二天騎了40-50km,也沒出什麼問題;輪胎本來就有點偏,但我沒有車身固定架及dial gauge

要不然我會把它調好的...;不過這台t3出廠大概就是這付德性

其它的部份,以競技的公路車,那種當然要微調到很精細,但以我們一般用途的小折或其它車種, 

其實需要調的不多...真的不難..


沒人說車行是黑店,也沒有人不尊重車行..


但依消費者角度...如果自己不動手,發現其中的問題,那如何能體會其中的奧妙呢..

就像你花了10萬買一台車, 只供在那里而不騎...凡事都要下去體會的..

我想將來改裝風氣盛行, 這類材料店也許.雖然會受到排擠, 也許會有發蹟的一天


客群中有很多人, 有人愛動手,也有人花錢享受服務..

前面有人提asus...也許品牌桌上型電腦在台灣式微,但asus自己會多角化經營,

它們不是有做epc還有lcd tv等產品,就像騎車, 應該很多車友不想停留在有問題, 

自己無法處理的處境..當車友找不到適當的材料,也要有能力去鐵工廠或cnc做出一個零件..

其實有01網友之前就有成品了(這里指的可不是傳動系統,那個還是不要輕易嘗試), 個人覺得車友要有自己

思考及行動的能力,別人的利益並不等於自己的!尤其是學機械的,有太多這類的套裝軟體分析應力,應變的;這

剛好是一個學有所用的好機會, 電腦圖畫一畫就丟給工廠了!


車友要進步, 專業車行也要努力才行!

===============
如果要說台灣市場太小,發展不起來..

那對岸10多億人,他們將來一定會有, 到時大家到那兒一次購足吧
kwind_tw wrote:
差別就在於有沒有人想...(恕刪)


單車跟pc差很大好不好
量啊
沒那個量就不會有售後啦
pc買到新品不良或一年內有問題都還可以修
只要不是跟團敗一堆冷門的東西
不然任何零件幾乎都有代理商或製造商可找
以主机板來說好了
a/g/m在全省都有快修中心
事實上快不快不在討論範圍
但最少有送修管道
單車界偶看只有shimano有這個量可以開一堆服務據點
問題是人家還不見得願意開
點租下去人員聘來
店門一開就是兄弟要吃飯
都要算成本的
多花成本產品不見得能賣比較貴
不多花又不見得就要便宜賣你
那....豬頭才開勒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