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想升級輪組,該怎麼選擇呢?

astonisher wrote:
我當初是騎TCR adv...(恕刪)


繼續第12樓...挖了strava一下,終於找到以前bora one和PR2爬坡比較。當時bora one剛好維修,就拿回PR2湊著用
27 October 2019: PR2 (1980g) 外胎:gp4000 clincher 25c





————————————————————————————————————
10 November 2019: 換回修好的Bora One (1435g)外胎:gp4000 clincher 25c



全程8.9km / 坡度 3.4%
PR2: 27分40秒 (平均心率180)
Bora One: 24分48秒 (平均心率184)
測試時間只相隔2星期,體能應該不會有太大變化, 唯一遺憾是當時還沒入手功率計,不然數據就更客觀
辛苦程度接近, 但時間卻相差蠻多。你能說騎PR2那天狀態不好,那天風阻大逆風但還是改變不了接近3分鐘的差距。我不是鼓勵敗家,我認為訓練和像樣的裝備都一樣重要,只是PR2真的太爛,要換!
利口貝爾

好的了解bora[^++^]

2023-08-15 12:18
jcchiou

笨重的輪組, 隨著距離拉長差距會越明顯, 起步爬坡都更費力, 肌耐力磨耗多

2023-08-15 12:29
看到這句,特定登入來回覆.....
→還有,騎車時經過減速條我看朋友輕鬆騎過去,而我是被震到需要煞車減速,這是什麼關係呢?

以下是經驗跟推薦

目前考慮的輪組有
1. Cadex 42/ 或 Cadex ultra 50.
→沒用過,不知道,但是感覺上跟Bora差異不大。性能確實不錯,但屬於高胎壓
2. Bora ultra wto 45
→用過Bora Ultra Two & Bora One disk
加速跟維持速度很棒,但路感很生硬,減速條絕對是... 甘霖老師草之百
路況太差的路面,只想死
3. Dt Swiss arc 1100
→沒用過

如果考慮穩定維持
推ZIPP 303 系列 配28C胎
無內胎低胎壓很舒服,但加速性比較差
爬坡不算會拖,但也就是順順爬過,別想說要衝多快
找到前幾個月5月份測的
HASA RSX+HASA原廠42高碳輪,50歲,體重84.7kg,車重8.4kg,車胎Duro 25c open胎





DT ERC1100 Dicut 35,車胎維多利亞28c無內胎





DARE MR1S,輪組跑0,全車7.3kg,車胎maxxis high road 25c無內胎





我是烏龜組的
chinya

有功率就能客觀比較了,HASA廠輪因功率開小一點所以時間輸多一些,但同功率下我猜還是輸幾秒吧

2023-08-16 4:38
zakkwang

用高5趴的輸出, 換來縮短9趴的時間, 換高階輪組的效益一定是有, 只是個人價值觀需不需要而已

2023-08-16 15:06
建議買Jonas Vingegaard車上的那組輪組,他可是今年的黃衫,這樣才不會有懸念
訓練台,功率計,輪組都買。
健身房,訓練台輪流練,進步幅度比較快喔。
我都有買不過現在很懶都專心買衣服。
GM0527 wrote:
還有,騎車時經過減速條我看朋友輕鬆騎過去,而我是被震到需要煞車減速,這是什麼關係呢?


不要把身體的重量都靠座墊跟手把上。下坡時手輕輕扶住手把就好,手把是讓你控車,不是承載上半身重量用的。然後看到減速條時屁股微抬,雙腳踩在踏板上支撐身體的重量,膝蓋微彎用兩腳當避震就可以輕鬆滑過減速條。
TONY1978

應該再減速條旁追焦 就能看到各種詭異騎姿

2023-08-16 15:24
我對輪組的看法
我會用二級碳當分界
例如slr1 配gp5000
這輪組性能對於大部分的人就是上限了
再搞一些一級神兵 騎感一定有差
但對於成績不會有什麼差異 可能只是幾秒差異而已
等個紅燈 等個老太太過馬路 都不止幾秒
沒在比賽 一級意義不大
而且一級容易故障 特規品多
allenhuang1971

升級Cadex Ultra/ 50 mm,1349 g;成車SLR-2 50 mm /1689 g;為了減重,Rival碟盤改Shimano RT-900,東減西減 從8.4 kg變7.3 kg

2023-08-17 20:45
TONY1978

cadex就是下重本了

2023-08-18 16:30
TONY1978 wrote:
我對輪組的看法我會用...(恕刪)


相同用在變速上
電變一定需要嗎
機械變一定會比電變慢嗎?
不管輪組 變速 還是大導輪
其實北高以上里程可能才有巨大差距
都是累加上的差距
所以要不要升級看個人
我認為升級輪組還是有好處
只是我們不是競賽組
追求一些速度也可以
還是注意安全
eric62

allenhuang1971 這個職業病就只能用鈔能力來解決了

2023-08-17 10:20
allenhuang1971

嘿壓 錢能解決的事都不算大事.... 換換病的症狀又發作了...改到頂就不會怪車子了...阿斯

2023-08-17 15:27
單車李 wrote:
相同用在變速上電變一...(恕刪)


電變本來就不影響成績了.說不定還是負成長..
主要是前後變比機械變腫風阻也會比較大.這也是電變每代進化要縮小電機得主因
但不管怎麼縮小 還是都比機械腫
而花一樣的錢,機械變速還會比較輕


而外觀藏內線的部分我只能說主流影響成分還是比較多.BMC 多久以前就全內線了.當初也沒那麼多人一定要全內走.其實就是主流的帶動罷了

而輪組升級的部分我是強烈建議一定要升級.也不是推那個比較好.
主要是你騎公路車.卻帶了個重拖的輪組.
都碟煞了卻來試鋁輪
使用碟煞最大的好處不就是爽用碳輪?除此之外還有任何好處?
絕大部分的人第一次升級輕量輪組都非常有感的.之後再升級其他東西都不會有輪組來的驚艷

頂輪跟練習輪的速度差別大概就是抓上把跟抓下把的差別.如果你這兩者沒差.那可以不用買
allenhuang1971

雨天與長下陡坡 碟煞最大的好處 下坡與下坡過急彎的安全感! 如果覺得沒差別,可以騎圈煞就好了

2023-08-16 21:51
eric62

頂輪跟練習輪喔,滑行時掉速差很多,起步跟爬坡有差

2023-08-18 10:49
我選45帥的。哈哈。沒騎過的3沒得比較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