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心律偵測的必要性?

9127073 wrote:
話說39歲無任何疾病(恕刪)

1972年生
中社和觀音山心率供你參考

有個簡單的最大心跳公式: 220-年齡
比方說我46歲, 220-46就是174, 超越這個心跳數的運動強度, 會非常快就衰竭.
根據最大心跳的趴數, 將運動強度分為五個zone


專業運動員, 可以用95%的最大心跳, 長時間做有氧運動. 174x95%=165 (先說好我不行)
至於自己適合在什麼區間, 才能長時間維持耐力, 自己試過幾次就會知道.
長距離挑戰賽的時候, 將心跳維持在適合的區間, 通常能得到最好的成績, 也非常安全.
新手一開始不會去拚最大心律

應該先嘗試閾值 例如心律150-160騎一陣子 去感受疲勞恢復力

例如心跳150後 馬上停車 計算心律恢復到120的時間 越短越好

用身體感受去感受有氧心律上限 再來慢慢試最大心律

講個簡單應用:

假設有氧上限是160 每次爬山均心律都要180

那就可以考慮器材要改輕齒比 稍拉高轉速

以前輕齒比感覺很遜 會被虧幹嘛不去騎登山車

現在輕齒比 一切都有科學根據 時代真的不一樣了
不是說心跳越快越早死

我是看我老婆同樣路線她大概160開始算爆掉

160對我來說平路騎重一點就有了

所以想說是不是我自己心律不正常
9127073 wrote:
不是說心跳越快越早死(恕刪)


不管爬坡或平路
高轉輕踩爆心跳
低轉重踩爆大腿
自己挑一個吧
我是寧可爆大腿
1974年靜止心跳4X
騎乘心跳控Avg<150
土城加藤鷹
心跳是各別差異很大的生理數據。如果真的對自己的心率/心律有疑問,尋求醫療諮詢大概是唯一的途徑。

別人的心跳數據對你來說,參考價值並不大。

9127073 wrote:
不是說心跳越快越早死(恕刪)
心律帶 後期根本沒再帶

新手時期 心臟有問題 心跳帶還有用

後期根本不需要 尼不是選手 自己感覺心臟快受不了了 停在旁邊休息 放慢速度就行

然後 覺得心臟有問題 去看心臟科醫生比較實在 與其問一堆車友 不如去問醫生 還可以順便幫尼做運動心電圖
L2231 wrote:
心律帶 後期根本沒再(恕刪)


當心律太高才減速或是停車休息 這樣算是衰竭一種 一趟路幾次就下課了

心律錶就是維持心律在有氧與衰竭之間 做間歇訓練
長時間心律高,容易造成缺氧,除非你是馬拉松選手,心肺功能特別好。
如果心臟瓣膜閉鎖不全,易發生心律不整猝死。
心律偵測有其需要,運動需量力而為。
9127073 wrote:
不是說心跳越快越早死...(恕刪)

心律高,如休息後下降,代表沒有大問題。當然最準的是心電圖及超音波。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