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usMa3000 wrote:我的改裝齒比不只小於1(恕刪) 我是覺得輪組才是一切,好騎的輪組爬坡比齒輪比重要齒輪比已經微小於一了,剛剛好就好,再低其實就比牽車還要慢了~~~而且太慢車會偏,騎S形更危險
寬胎時代 輕齒比會滿重要的大於1小於1都沒關係 能自定義才是對shimano很沒意思 公路車鎖50/34 飛輪也鎖34t而且34t飛輪沒什麼誠意減重 反正選手不用就隨便做有心輕量超壓縮盤 44/30對11/30 可以少1-2百克sram少贊助一級賽 反而產品比較靈活還有現在飛輪已經到10t了 小齒對鏈條拉伸很敏感無形又縮短鏈條壽命了
飛輪減重的誠意是用錢堆起來的。11速的11-36t 飛輪我買了兩個,重量用手拿就知道差很多,只是輕的那個價錢是重的 2.5倍,也算是誠意滿滿.......... TONY1978 wrote:寬胎時代 輕齒比會滿(恕刪)
人的天性就是容易這樣.我承認我自己也是.年少時天天想裝成熟.老了又想抓住青春的尾巴.騎登山車就拼命改成公路齒比.然後外胎改成26*1吋的高壓細胎求速度.騎了公路車又想改寬一點點的外胎.然後改登山車的齒比來爬陡坡.其實可以各買一台來騎.反正功能性就是不同.....不過說真的改車的樂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對單車的觀點: 是車給人騎, 不是人給車騎.大家說騎公路車要做 fitting, 從車架尺寸, 龍頭長度/高低, 曲柄長度, 都要配合騎者的身體條件來做搭配.變速齒比對我來說, 也是 fitting 的一種. 根據個人的體能狀況及騎乘路況做優化調整. 市售系統配合不上, 我就自己改裝. 就像買成衣不太合身, 我就會想辦法修改衣服.連職業車手跑平路, 丘陵, 登山賽 都會視狀況使用不同的大盤及飛輪, 來達成最優化齒比搭配, 而不是一套規格打天下, 那我們一般車友何必自我設限.PS. 我改了 Gearoop 的超壓縮盤後, 就把 sram force 原廠大盤給賣了. 11-32t 飛輪也賣了, 回收點資金貼補家用. TONY1978 wrote:自己的體能自己最清楚(恕刪)
我最近也在看,Shimono好像到1:1齒比就極限了,Sram還能更低,看起來Rival AX能直接配43/30+10/36,但奇怪的是都沒看到人這樣配,是有什麼原因嗎?我是想買成車,花一點錢改裝是OK,但是齒比要越輕越好,現在體力沒那麼好。
最終改裝SRAM 原廠的鏈條用了幾年, 用尺規量測後, 到建議更換的範圍. 這次把 加大偏心下導輪 也一併換上(裝這個大導輪, 鏈條會比原本的設定多幾節, 所以在換新鏈條時一起弄). 之前買了 CNC 加工的 11-36t 輕量化飛輪, 搭配輕量化爬坡輪組一起裝上.我用了 3個 Gearoop 出品的改裝零件 來改 SRAM Force 22 變速系統1. 48/30 超壓縮一體式大盤 (號稱鏈線維持原廠設定, 同時整組大盤比原廠的輕很多)2. 10t 上偏心導輪 (後變吃比較大的飛輪不用延長座, 變到小飛輪時準確度仍可維持)3. 16t 下偏心導輪 (鏈條可以長1~2節, 可變到大對大, 但是這個位置還是不用比較好)這種改法, 原廠的 碳纖維曲柄 和 後變搖臂 都可保留沿用 (可以省很多錢)飛輪和輪組花鼓都是 CNC 切削的輕量化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