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輪如其名!!


我只能說影響PR的變因很多.
我該後悔嗎?花了大錢,我不願意承認沒效果,起碼新輪帥,看了也爽.
沒為什麼,因為我換過,我也多次比較測試過。
SL1、Zipp super9,Kashi E85S, Corima Tri-spoke 30th edition ,
輪組再怎麼換,
終究比不上自己的狀態,
訓練量才是最重要的差異,
下次換輪組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下車友對方的週騎訓練量,先讓自己達到一樣的水準後
再來思考裝備差異性會比較實際。
那為什麼我們還要花錢換輪組呢,
沒為什麼,就是替自己的車換上一雙新鞋NEW LOOK而已。
不信的人自己去問問中社15分的小緯。小緯中社15分沒上卡用一台平把車水準都告訴過你了,沒差。你沒有那15分內的水準,真的就不用再思考升級裝備多有用了。
那些說有差的,我真心覺得我怎麼還沒在環法看到你。
1,你跟不上別人,最先想的不是換車換輪組,或輕量化
你應該去看他的strava區段pr跟自己同區段pr差距多大,如果時間差距超過5%,我覺得你換不換輪組,你都跟不上
還有,如果你在後面吸,死活都吸不上
馬上被甩開,我覺得你至少少他50瓦功率,你換輪組也一樣跟不上
2,輪組(低框)騎起來感覺好騎(輕),跟一個平路路段或山路區段的實際成績
可能跟你的想法有出入,或差距不明顯
白話一點就是,騎起來感覺好騎的,速度不一定快
3,騎車不是只有速度,還要考慮安全跟帥度
如果是我
“就算”換低匡輪組爬個風櫃嘴可以快30秒,我還是會選擇60mm板輪
“就算”23c爬風櫃嘴可以快30秒,我還是寧願用32c
而實際上就我自己的測試
板輪加寬胎,在我身上,速度不會比較慢,也差沒30秒
帥跟安全,可是從你牽車出去就開始到你回家為止
4,我自己用過
PR2兩萬多公里
SLR1 42/65mm兩萬多公里
dtswiss RR21db一千五百公里
在相同輪胎下gp4000/28c or gp5000/32c
其實爬山速度都差不多,就差幾秒而已
以前我貼過比較數據,現在我懶的去翻
大部分pr是slr1 42/65mm破的

唯一例外是觀音山pr是pr2破的(18:07),快slr1四秒
我後來換車,又換輪
選擇了rolf prima ares 6(60mm)
目前為止,騎乘約七千km

輪組當然是要選帥的
低框輪組“在我身上”不見得有快到
但真的是醜斃了,送我,我都不會裝在我車上
(我個人從不迷信輕量化,對市民組假日車手,真的不重要,我的車九公斤多)
ps,
以上言論
只僅止於50+歲的市民組的我
菁英組和選手,請無視我的發言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