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再一次勸退無內胎 (第四度中招 詳見127樓)

損無內胎的, 大概都是沒用過新款寬框無勾的.
產品屬性差別很大, 討論起來雞同鴨講.

有在看路, 其實被刺的都是小洞, 補胎液幾乎都能填上.
萬一填不上, 胎壓降低後漏氣也會變慢, 胎壓50平路還是能火力全開
只要不是那種會一次漏光的大洞, 龜回家沒問題.

現在也有很多外補工具, 並不需要拆外胎.
小花Stan's DART, DYNAPLUG, 培根(牛肉條), ONEAER
光頭胎可以用Giant的外補貼片.
如果要上內胎, 當然要先把補胎液擦乾淨, 幹嘛把自己手弄黏黏的?
外胎都能徒手拆裝, 上內胎有甚麼難度?
我只有兩套輪組,所以不會有補胎液沒有因爲太久沒有使用導致凝固的問題。

我自己是經驗。。。我雖然會帶内胎,但是基本上都是借個路邊的車友。

無内胎優點:
1. 爆胎率低;
2. 保養頻率少;
3. 如果輪胎被刺破的話,沒有瞬間泄氣的問題;
3. 如果補胎液補不上,登山車用的毛毛蟲 (我用 Nukeproof),公路車專用的 Stan's DART 都可以補上。像樓上所説的,沒有必要換外胎。ONEAER 補胎液體我也會隨身帶著,但我還沒機會用到。我是看了下面的影片才買來試試看。


(圖片來源:YouTube https://youtu.be/Alji6k9qjGw 可跳到 17:50)

以前因爲天天騎產業道路,在用内胎每個星期至少爆破胎兩次。後來牽新車原廠無内胎,除了有一次外胎被劃破以外,基本上我也沒換過新外胎了。就算是刺破泄氣了,PSI 50 還可以讓你安全騎回家(我自己的設定是 PSI 80-90)。

缺點的話,就如樓主説的。但是我用了無内胎三年 (2019式 GIANT Propel 開始),也只遇到過一次外胎被劃破,補胎液噴滿車架的狀況。遇到問題的時候真的會比較麻煩,但同時遇到問題的幾率卻低很多。

其實另一方面我也沒有DIY精神,我每半年做保養的時候也會連輪組輪胎的保養也一起做。畢竟買工具什麽的,也都不少錢,而且我的手藝也不會比技師們厲害。 而且我保養單車的時候,也可以順便到隔壁街保養我的小客車。
あなたが思うより健康です
其實就不要灌補胎液然後直上內胎就解決了
補胎液麻煩多多
我是無框勾系統hookless
所以外胎也要選這個系統的外胎
然後胎壁別選太硬的
cadex、giant course 0、high肉等等
遇過下坡時爆胎瞬間沒氣摔車,就知道清補胎液是小事了
JW75 wrote:
T大您好,不好意思借(恕刪)


管胎當然好 我只用到二級胎 就很有感了 而且馬牌有防磁刺管胎

講真的 管胎出外破胎 還是很麻煩

目前簡易處理法就是灌事後劑 補不起來直接55688

事前液越來越少人用 因為根本沒法子清

原地拆管胎比較少 除非是長途旅行非拆不可

如果用強力膠黏的 半小時還不一定拆的下

還有一點很重要 即便補胎劑奏效 未來在使用上還是會毛毛的

所以不管補不補的起來 終究還是換掉 這時候就好要看口袋深度了

管胎破一條1800 管胎膠300 當時救命的補胎劑350 =2450

開口胎破 一條內胎100元 價差25倍
t4236774

有一種低壓續跑泡綿是不是能取代補胎液

2021-06-13 0:52
TONY1978
TONY1978 樓主

好像對登山車比較有用

2021-06-13 12:39
TONY1978 wrote:
管胎當然好 我只用到(恕刪)


T大您好,感謝您的回覆,我如果最後選管胎框的話,目前考慮的是買瑪吉斯的high road管胎,我看蝦皮上有賣到1600左右的,這條號稱是一級而且有防刺,應該是最便宜的一級管胎了,不然其他牌子一級管胎隨便都3千多有點貴。我騎開口胎用過捷安特的入門胎跟GP5000,過去騎1年半總共才後輪爆胎過一次,車胎的使用狀況應該還可以,只要補胎液能應付一般破洞,考量到重量輕這麼多而且如果路感更好,我應該可以應付爆管胎的成本。

另外我想問一下您提到二級胎就很有感了,請問您指的是管胎路感比開口胎好嗎?老闆黏在輪組讓我試騎的管胎是一條看來蠻有歷史的舊TUFO S33 Pro舊胎,坦白講騎起來路感我覺得沒比GP5000開口胎好,但GP5000是一級胎原本路感就很好。我之前看過可利呼的youtube,他是說便宜的管胎騎起來沒比開口胎好,反而是開口胎如果用了乳膠內胎,騎起來的路感能夠跟好的管胎差不多。我現在考慮的兩個選項,一是開口胎然後用乳膠內胎,二是乾脆用highroad號稱一級管胎。不知能否煩請您再分享一下管胎跟開口胎路感的差異,非常感謝。
有一種低壓續跑泡綿是不是能取代補胎液
Vittoria air-liner

我前面有po影片了,而且已經有職業車手使用,不知台灣有沒有進就是了。一組售價美金99,也可以分開單買。
管胎我騎了五年多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管胎什麼都好但大家都是怕破胎的問題
先從選胎開始
不要選貴貴的輕量化一級管胎
胎面較薄中標的機會高
找個二級防刺胎基本上破胎的機率就比open胎少很多很多
我一年騎車里程4千公里五年下來破過五六次
平均一年約一次我覺得很ok
再來就是破胎處理的問題
管胎破胎漏風漏很慢
有好幾次是騎回家隔天才發現破胎
但我出門還都是會帶Tufo的事後補胎劑
說真的還沒有補不起來過
補完都還能正常使用到輪胎磨平才換
有一次騎完風櫃嘴從楓林橋高速下滑往故宮
時速五六十左右吧
突然"蹦“一聲接下來就是很大聲的洩氣聲
馬上停下車來胎已經扁掉了應該是蠻大的洞
如果是open胎不知道會怎樣因為速度真的蠻快的
用補胎劑居然也補起來了
但回到家還是會慢慢漏氣還是換掉了
只有這次是因為破胎換掉

最後就是補胎的小撇步
事後補胎劑的正常程序就是打開氣嘴灌個半瓶
然後輪胎轉個幾圈讓補胎劑填進破洞
但如果你有辦法找出破洞在那理的話
可以先清除刺破輪胎的異物(通常我用針頭挑掉)
再準備個針筒和針頭(針頭要粗一點的,不然補胎劑會直接在針頭內凝固)
裝入5CC的補胎劑
轉動輪圈讓破洞處置於下方
先看好針頭要插多深然後就從破洞處打針灌入補胎劑
打完針靜置個兩三分鐘再打氣就完成
好處是只需要一點點的補胎劑
就算完全凝固輪胎滾動時也不大會影響平衡
繼續正常使用都沒問題
五來騎下來還沒叫過55688
TONY1978
TONY1978 樓主

針筒法真的讓我對破胎信心大增 哈哈

2021-06-13 12:37
我騎登山車,之前騎柴山礦區,洩胎壓增加抓地力,應該剩20幾psi
結果上山內胎蛇咬破前輪,有帶補胎片要補,奈何老花找不到洞,又沒帶內胎,只好牽下山
半路遇到車友支援內胎,換好繼續騎上山,然後下山又給我蛇咬破後輪
這次沒車友可支援了,只好牽下山找車店,回來後立馬弄成無內胎系統
這樣就算是低胎壓下還是可以盡情騎山路
雖然換成無內胎,但是內胎還是準備一條,如果遇到補不起來狀況,還是可以馬上換上

補胎工具我是用充氣頭+肉乾條二合一工具組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