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請問爬坡輪跟板輪真的有差別嗎?

直接回答樓主的問題吧,如果車上已經是新版SLR1,就別換了吧
如果是爬坡鋁輪一定不會比較快的,如果是一級爬坡碳輪,那應該會好一點點
就真的是一點點而已,當然踩踏的節奏跟心靈馬力應該會好比較多,但實際上速度最多就是快5%吧
不過其實5%也不能說少了啦,在斤斤計較的賽場上,能早一點到就是早一點到
ggllbb wrote:
昨天看了一個影片,裡(恕刪)


忘了說,影片是說以40公里的行程來算,比賽用車和市售公路車大概快1分鐘。
我52歲時,用DEFY3騎中社,原廠輪,大約20分左右。後來因發懶斷斷續續很落漆的騎,55歲時,大概只能騎24分。

接著決定「振作」,換了DT SWISS RR21,結果只快了30秒,不能再快了😂😂
我是肉腳,
但剛好新SLR1跟 PR1400 OXIC都用過,
這二組騎起來都很舒適都很值得擁有,
但二組相比,
PR1400 OXIC平路弱了一些,
新SLR1爬坡弱了一些,
但就我個人經驗,
差異也大約在2%左右而已,
但出去騎車很少只有爬坡或只有平路的,
所以實際使用上差異真的不大.

二組重量我記得差不多,
我是覺得新SLR1比較全面,
只是碳框耐用度不如鋁框好(碟煞就沒差了)
如果己經有新SLR1還要再找專門的爬坡輪,
建議找低框管胎的專門爬坡輪會更有感覺,
但用途就很侷限了.
ggllbb wrote:
忘了說,影片是說以40公里的行程來算,比賽用車市售公路車大概快1分鐘。


你講的是車子,這樓講的是輪子。

車子車子.... 輪子輪子,傻傻分不清楚。

一般市民組,瓦數 200W 算很高了,使用低框輪,40 根本騎不到。

要刷平路,速度要拉上 35KPH,用高板框一定超有感。

速度 35KPH 拉上 40KPH,瓦數必須提升從 250W --> 350W,高板框幫助超級大。

以下才是跟這樓有關的影片,跟上這樓的討論吧。

1分鐘的差異, 真的很小沒錯.
但騎車競速時, 是非常大的差距.
時差1分鐘可以完完全全看不到對方車尾燈, 怎麼努力都無法縮小距離.
是讓人感到絕望的實力差距.
看到會拿[阿伯菜籃車 ubike上武嶺]當案例的

直覺會認為這是外行人的觀點

這與認為菜車與發財車才是北宜真正王者是一樣的外行(一定還有人疑問:真的不是嗎?)


以前單車熱一堆器材王道論的 也有腿力王道論的觀點 拿到今天根本很難立足

在功率計與strava前 自我感覺良好的謬論根本無法遁形


再說回空力板輪與爬坡輪

只要重量夠輕 剛性夠好 空力輪拿來爬山是沒有區別

但這組輪子放在平地用 會很硬容易碎震彈跳 側風再來亂一下 速度反而起不來

現正流行寬胎與無內胎 剛好可以抵消過硬問題 再加上碟煞解決燒框問題

現在一組高碳板輪就可以打天下了 只是側風一樣無解
樓上觀念...... (無言)。

這樣子說吧,器材王道論 腿力王道論 <--- 本來就不是 Apple-to-Apple,沒有爭點,沒必要說成有爭點。

功率計、Strava的數據是真實、科學的,這是事實。

同樣的,實際騎乘的表現也是真實的,也 "無所遁形"!

菜籃車阿伯、瑞士女孩,他們腿力的確夠好,這也是一個很單純、簡單的事實。

騎車,講究的是整體表現,要有好的騎乘的表現、成績,[腿力] + [裝備] + [訓練]

要說王道,每一個都有道理,但是,最不王道的是在網路上打嘴砲。

真的騎車了,騎的開心、健康,沒什麼好爭的。

--------------------------------------------------------

這樓歪太大了,不再回應了。
希望13大能夠在fb開釋一下
輕量的高框所以綱絲長度短,會比較省瓦數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