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9

腳踏車改電動助踏車DIY實作記

Wwchan7 wrote:
真是太棒的post,佩服老大(即老朽大大)的毅力及求知的精神


謝謝鼓勵

調整磁煞深度的方法如下:
1.將車輪架起
2.按住剎把,開電門(鎖)
3.將轉把從最低位轉到最高位
4.將轉把從高位開始往低位轉…(在中程鬆開剎把)
**如果在最高位鬆開剎把,這時的EABS的剎車深度最大
**隨著往下調節時放開剎把,EABS的剎車深度也會隨之降低
**調整好的EABS深度自動存入晶片。
此深度調整原理和轉把控速原理一樣,是改變PWM的波寬。

但是並非所有有EABS功能的控制器都能做此調整,因為雖然能買到的控制器大多能通用,但細部特性還是有些差異,例如有些控制器有倒車接點,顯然那是電瓶代步車用的。

一如前帖,若使用鋰聚電池而又欲裝磁剎回充時,請務必裝上電壓錶,以便隨時觀察電壓變化。
磁剎回充車最適合的路況是先上後下,此”先上”若能耗去約1/4電力,則一路大致不會有問題,因為回充電流即使平均5A,以五指山下大湖路況,30分就下來了,所得電量頂多是5A x 0.5H = 2.5AH,而上山至少要耗去7~8AH,很好控制。

反之,若先下後上,先下時就得將磁剎關掉(關電門即可),這樣就失去安裝磁剎的意義。

又:Y拍可找到”回充型鋰電”,特性如何不得而知,因目前似無此需要未試用。

還有還有: 到日本要揪團嗎?請另起一樓吧,從整裝開始...熱血期待

帶車去有點累
我去租一台200元,3天300羊,
雖然是淑女車

但是東京也是給我騎遍遍
BLOG http://mpsevo.blogspot.tw/
版上及其他論壇都有post去日本(甚至歐洲)騎腳踏車旅行的好文,個人覺得實在是個省錢又自由自在的旅遊方式,如果加個5公斤的重量換來電動輔助系統,那就更加輕鬆及放心了
因坐飛機有託運行李重量限制,跟老大的想法一樣,首重電池重量,其次是價格,固鋰聚乃首選,惟回充電流無法像鋰鐵般強大。無法實施以大電流充電器快充(考慮到旅途中並無法隨時有機會充電,有適當時機必須要快充!),及下坡時用大磁剎施行強力回充(日本跟台灣一樣多山,希望在上坡時以寶貴電力及獸力換來的落差,可以有部分的回收,儘管殘酷的事實告訴我們回收的效率並不高,從老大的1/3(5a/15a)到cpu大的更低)
看完本文的主要心得是:
1 一定要裝個電壓計,就算不回充也可monitor剩餘電量
2 裝個勾電流錶(即不用串接即可monitor電流)
3 原來一個人年長了心境可以依然年輕,若非有圖有真相,從老大的言談用語中,我一度懷疑是有人冒充爺爺輩人物上網發言呢(不過話說回來,有些內容的深度,又並非年輕一輩可輕易表達)

如果另起一樓,相信很快就會沈下去吧?倒不如多回復本樓,好讓更多人獲得新知
Wwchan7 wrote:
2 裝個勾電流錶(即不用串接即可monitor電流)


關於電流表,老朽的建議是:
改車後試車初期一定要有,臨時接上即可。勾錶很方便,但指針式又有正負量程怕不好找。
觀察電流變化時,要同時監看電壓變化,並將電流電壓值記錄下來,然後大致求出不同空載電壓的電池內阻。
之後,只憑電壓變化(壓降或壓升),大概就能知道電流值了
例如原空載為38V的電池,用2A充電器充電,電壓會瞬間跳升為38.2V,即可求得:
電池內阻 = (38.2V – 38V) / 2A = 0.1Ω
再核驗一下,用115V 1000W電熱管為負載放電:
電熱管電阻 = (115V x 115V) / 1000W = 13Ω (以三用表核對一下)
接上38V的電池時的負載電流 = 38V / 13 = 3A (以電流表核對一下)
當38V的電池接上3A的負載時,0.1Ω的內阻將造成0.3V壓降,即:
38V – 0.3V = 37.7V
………
如此,在騎乘時,只要轉把一動或輕拉煞把,便能”感覺”出電流大小了
………
觀察壓降更重要的訊息是:
一般36V控制器和電池的低壓保護點多設在29~31V間,因此照說電池電壓要低於29~31V才就會罷工,可是事實並非如此
因為電池保護板只要發現有任何一個cell電壓低於2.9~3.1V時,就Shut off了
這使得電池空載明明還有36V,加載(上陡坡)時也不過掉到34V,可是電池就Shut off掉了(請回頭看看老朽二次上風櫃嘴的情況)
所以電壓表+歐姆定律就能將許多事情搞定
………
電視報導:女友送個手持風扇,鋅錳電池都會把自己的臉炸傷(不知是真無知,還是想上電視)
別誤會,只是突然想到,不是打槍哦


Wwchan7 wrote:
版上及其他論壇都有p...(恕刪)


要回充回充

你去踩一下有回充的車跟沒回充的車
寧願選沒回充的車,
BLOG http://mpsevo.blogspot.tw/
謝謝cpu大建議,我也擔心電機在無電源的情況底下變成發電機,就算我沒有按剎車,它也在幫我轉變部分的動力去蓄電,這絕對不是我這種肉腳所樂見的
對於電機所產生的阻力,在不按剎車的前提下,我的淺見如下:
有刷>無刷無齒(即單向棘輪)>無刷有齒=純腳踏車(改裝成電動車所增加的5kg所衍生的阻力另計)
如果無刷有齒也可以在下坡時提供小電流充電,是否為穩賺不賠之買賣?
又如果其實無刷有齒可回充也會在平地騎乘時造成阻力,那乾脆把電門暫時關掉應該就沒有阻力了吧

另老大的歐姆定律真是提醒了我,一只電壓表即可同時監控電流之變化,而且含正負值(即充或放電中)

Wwchan7 wrote:
對於電機所產生的阻力....


有關磁煞電機所產生的阻力問題,記得在前面已大致以”感覺值”形容過,也就是在電機未裝上車架前,以手試著轉動軸心,感覺出的阻力確實相差很大。
可是裝上車架後,加上車身重量,阻力會被稀釋,差異變小…
簡單形容一下大概是這樣:
將後輪架起,以手撥轉車輪:
未裝馬達正轉:可空轉20圈停下
未裝馬達倒轉:只能轉1~5圈(鍊條齒輪跟著動)
裝上無磁煞馬達正轉:約為5~10圈(與輪徑等有關)
裝上無磁煞馬達倒轉:因為磁極跟著轉,阻力很大,大概不超過1圈
裝上磁煞馬達正轉:比”裝上無磁煞馬達倒轉”要輕鬆一些,因為磁極雖然跟著轉,鍊條齒輪卻未跟著動。
xxxx xxxx
重點在:
未裝馬達正轉可空轉20圈,而未裝馬達倒轉卻只能轉1~5圈,阻力相差至少4倍,可是請試著牽車看看,向前向後並無大差別,至少不會相差4倍。
為什麼?車身重量稀釋了阻力,差異變小

可是在裝上無磁煞馬達牽車時,前進後退阻力相差就很明顯,此差異大致就是磁煞與無磁煞馬達間的差異(鍊條、齒輪…阻力可忽視)

然後,當你坐上車,因為你的重量,磁煞馬達的阻力也會被你的體重稀釋…,使差異變小。
但,阻力即使不大,平路裝磁煞仍是累贅,就如汽車在平路上排入低速檔,感覺鐵定不好(這和阻力、踩死人…無關,不要嚇人)。
因此,要不要改成磁煞,老朽想到的比較明確的指標是:
當開車時,下坡路段”長”和”陡”到要排入低速檔時,電動自行車的磁煞才能發揮作用。就如由風櫃嘴或擎天崗下山,有磁煞就很爽。
但若只在內湖起起落落,磁煞仍是累贅。
但話又說回來,若老朽仍住鄉下,平時只跑溪州、田尾(公路花園)、溪湖(糖廠吃冰),連電動都不想裝,因為都是平路,騎得動。

總之,改電動、裝磁煞,個別差異很大。平原種地、討海、靠山…是全然不同的生活境界,體重50、100對馬達造成的負擔與痛苦也不同。
所以”純電動續航70Km”和”面對萬坪綠地5分鐘到都心”一樣,信不信全由你。


Wwchan7 wrote:
又如果其實無刷有齒可回充也會在平地騎乘時造成阻力,那乾脆把電門暫時關掉....


電門關掉拉煞把就只有”磨煞”而無磁煞,且不拉煞把阻力仍在
阻力是由連動的馬達轉子所造成,且由轉子到輪殼,還經過變速齒輪
永磁馬達轉子空轉阻力主要為”抗性”(吸斥對消)
而變速齒輪的阻力則多屬阻尼
“抗性”和”阻尼”(Damping)說來話都長
簡單地說:
抗性會使由靜到動很吃力,一但動了就無大礙了
阻尼正好相反,速度愈快阻力愈大,一如水上行舟
所以磁煞馬達最大的問題在騎不快而不是騎不動
但只要"加一點點油"(約1A定速)就很順了
可是平路磁煞感覺仍然不好
解決方法是煞車連動只裝一邊



Wwchan7 wrote:
謝謝cpu大建議,我...(恕刪)


比較好的作法是找電磁式的
不通電,無阻力,需回衝時,開電產生磁力而帶動發電。
不需回充時關掉減少阻力

一般都是做永磁式的,一轉就有很大的磁力阻止你

至於阻力問題
為什麼那麼多人改陪林輪組都感覺的出來
照比例來說
培林輪組<一般車輪組<回充電機
1:5:50,
騎過培林再轉騎回充輪組
心中e04連連
BLOG http://mpsevo.blogspot.tw/
最近又開始了我的電動腳踏車的改造計畫不過目前進度為0
因為連腳踏車都還沒挑到自己喜歡的

不過這邊資料太多,每個人的心得又不太一樣
所以小弟在此先匯集了一下看到的資料,如有誤煩請告知

前提:要滿足磁煞回充,需要電機控制器都相關的功能才能達成(當然線不能接錯)

1.控制器的部分
=>有EABS功能的控制器大部分都已經可以提供磁煞回充的功能

2. 電機的部分又分 無刷無齒電機 跟 無刷有齒電機,兩者均可以有磁煞的功能
不過無刷有齒電機如果拿來磁煞,可能容易發生齒輪崩裂的狀況
無刷無齒電機拿來磁煞應該比較適當,不過這電機好像不怎麼好買

3. 磁煞回充不用時的阻力疑問點
有人說用了磁煞回充的電機,既使關電後的阻力也會很大
但也有人說關了電門在行進間其實感覺不太出來
難道這差異是電機造成的?

不管怎樣,看來這力道的大小只有自己去體驗才會知道了
所以我打算找一個賣家親自騎看看有磁煞回充的電動自行車體驗一下比較清楚

4. 磁煞回充的效能疑問點
開版大(老朽)的經驗以36V 250W的電機在下坡時速約20Km/H時還能產生5A的電流
但也有人說其實回充的電流其實很小,不是那麼值得嘗試
看起來磁煞回充是可行的,差別就是那發電的效率
如果第3點的阻力沒有想像中大,我還是會嘗試磁煞回充看看

另外一個延伸題是
如果磁煞回充的電流可以像老朽說的那麼大
那是否可以使用鋰電+鋰鐵電池併聯來防止鋰電被衝爆的現象,不知道有無前輩實做過呢?

要全部用鋰鐵電池也是可以,不過價格應該沒人可以接受就是了
如果把下坡時的產生的電力用力的吸乾,那續航力應該不無小補
  • 62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2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