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有提到全部都用GP5000。不過以他們原先設定目標來看,就算通通用不同的胎也無所謂,因為他們要測的是同一段路,不同價位的輪組表現如何。同車手同一部車相同(差一點點就算了)均瓦,這幾個控制變因其實已經夠了。更何況有些輪組號稱搭配同廠牌特定型號的外胎,會有更好的表現。他們的測試大方向沒有問題,但就是規模不夠,所以他們最後也不敢把話說得很死。看看他們接下來會不會測試連續爬坡(6%以上)吧 — Obermayer EVO在這場合下可能會有比較好的表現。單車李 wrote:突然想到一件事全都無...(恕刪)
我還蠻佩服樓主的,竟把這影片放上來討論,在01討論這個,無窮無盡的論點都會跑出來,就只為了爭那虛無飄渺的幾秒鐘。我相信好裝備可以變快,我也相信好裝備很棒很值得擁有,前提是荷包君能支援,不影響到生活,那擁有頂級裝備是件幸福的事。在競技選手裡也無須爭這幾秒鐘,因為裝備都已是廠商贊助了,選手們靠的是自身能力拿名次,而不是看裝備好壞在拿名次的。就像皮卡丘這次環法輸了,沒人質疑可樂果沒戰鬥力一樣,討論裝備真的很無聊,我個人比較喜歡看別人騎乘的路線,台灣很小,但很多地方都沒騎過也沒聽過,光一個高雄我也還沒騎完,享受騎乘帶來的樂趣,應該會比購買裝備帶來的樂趣真實的多,能說嘴的故事也有內容的多。
purplecowboy wrote:有趣的是兩位測試者都...(恕刪) 其實這個測試是說輪組快慢只要到一定程度別太糟後,貴的跟便宜的沒什麼太大差別。但體感是否好騎好帶,其實不用測試也不需要職業選手,正常人一腳踏下去就立刻就會知道。好的輪組會讓人覺得意猶未盡,踩了還想再踩,但以速度而言未必會比較快,如此而已。但這不代表輪組好壞沒有差異,真踩下去體感的差別還是差很多的,只是這要自己親身去踩踩看,無法用功率、速度來衡量。我一直覺得對一般休閒騎來說,你又不是要比賽爭取那幾秒鐘的差別,輪組體感上是否好踩好帶會比速度快慢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