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qqa wrote:不是這個東嗎?我又給他亂取名字了嗎? 通常,這東西叫龍頭.有長短與角度之分.(就是翹得高不高的意思)也可以反裝讓它往下垂.先來看這張圖.龍頭大約120mm;仰角約15度.前叉紅色線段是原車的長度,黃色是延伸的前叉豎管.就是這一根.鐵製的,底端有22.2與25.4之分,(關鍵字 龍頭轉換豎管)長度也有分,這支是200mm(收縮口至頂端)老奴才身上是短版的,長版的就是相片這支.底下這支是25.4的座管.現在裝在賈文青身上.所以,零件為車車之母.有了一堆零件之後,就會生出一堆車子.第一張圖虛線的部分就是與座艙相關的線條.每台車跟每個人的關係都不同.當你與某台車發生關係之後...那些虛線就很重要了.線條沒處理好,只要兩個一見面就沒好臉色.硬給騎上去...你自己最清楚.看到第二張圖那踏板沒?我們這邊說"踏板".對面的說"腳蹬子".要用對面說的動作去對待踏板.對!就是用蹬的.給它使勁的蹬!蹬得越順,力道越大,騎得也越爽!尤其爬坡的時候,蹬不下來,就爬不上去.延伸的豎管.龍頭.座管.這些都可改變座艙設定.那個龍頭本是微微上翹的,反裝之後變成平的.其他不變,只要將龍頭正裝或反裝就可影響座艙設定.反之,變更其他部件也同樣會讓座艙有所變更.零件確實是車車之母一台免錢的抽獎車,東拼西湊也從開學騎到畢業.車架賣給回收場,其他的又跑到老奴才跟賈文青身上.而且還有"春"(剩)
當初在買這支龍頭時,有量過舊公路車的豎管到手握處的距離,兩台車是一樣的,但兩台車轉彎的手感不一樣,我猜是手握處跟前軸的距離不同,小徑車手握處已經快在前軸正上方,再加長,不知道會不會有更奇怪的手感?座椅調前一點點,感覺上差異不大,只差在屁股坐在坐墊不同地方而已,如果屁股不會痛,那就先將就看看。
下午再調整一下前後跟座墊角度,在附近繞了兩圈,手往前再抓一點,屁股往後坐一點,上坡,平路加速,踩踏很順,操作還算習慣。但發現換檔順歸順,怪怪的。果然我還是太嫩,原以為調整龍頭位置,硬拉變速線只要調一調張力調整鈕就好,原來調到順,是少了最後一檔啊!只好把線放開重新再拉一次,把限位螺絲也再調整一次,當然煞車線也順便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