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請問爬坡輪跟板輪真的有差別嗎?

昨天看了一個影片,裡面講的話很實際,由選手來分別騎一般公路車和比賽專用車。實際上的效率只差5%。所以人佔了95%因素。
Maocrab wrote:
就讓器材回歸器材,體力回歸體力,兩者不要混在一起討論好嗎?


每次有這種人出現,就可以結案了
騎高價公路車都是傻子
鐵材菜籃車爬武嶺才是王道......
當然有差啊, 但同樣的重量下, 差異沒有非常顯著.
一座半小時以上的山大概1分鐘的差距.
跟低框一樣好爬坡的高板, 大概都是天價逸品.
拿管胎碳框跟open鋁框比的話, 管胎的性能加持可能巴過鋁框.

平路均速還是要看你能趴低多久, 握不了下把板輪也幫不了你什麼忙.
板輪要40-50mm以上, 咻咻聲才明顯.
不然35mm碳板比較全方位, 夠輕好加速爬坡, 且破風效果對一般人差別不大.

我是沒看過菜籃族可以跟我整路均速40到底的.
hbdnoct3 wrote:
目前車上是 新版的捷(恕刪)

爬坡輪要輕,所以如果是很輕的板輪就沒差
我的板輪框高50重量1220g
比大多數鋁框輕
拿來爬坡很好用丫
dekajo wrote:
高框或爬坡輪組都是商人的噱頭


你真的有試過嗎??

同重量 輪組來說
重量分布在外圍 慣性好但起步慢&吃力
重量越靠中心 慣性差但是起步輕盈
所以同樣重量的輪組 低框爬坡比較省力
這是物理定律阿

腳力當然是王道
不過有人會騎淑女車去騎環法嗎?
整天在那邊覺得器材沒差的
你怎麼不車賣一賣 騎UBIKE就好

職業選手都會不同場地 選用不同配備
然到他們腳力不好??
整個歪樓...
腿力才是王道,哈哈!

那麼廠商也不用去研發新複合材料或是研究車架幾何。

也不用花錢去搞啥風洞評估氣動效應。

輪也不用考慮什麼編法,剛性、扭力也不用太講究。

反正砸大錢研發搞出來終歸也是腿力問題。
35mm小板輪剛剛好,看起來比低框的多特別些
框高的怕自己腿力推不動,推的動的買不下手
攝影愛好者 wrote:
你真的有試過嗎??同(恕刪)

很多人在講慣性。但是慣性大,在運動上怎麼看都是吃虧的,慣性大有甚麼好處? 巡航時速度掉得慢嗎? 你如果是定速巡航的話,你要不斷抵抗阻力,慣性大或小都一樣,沒影響。巡航時不出力速度掉得慢? 但是慣性大的你先前就已經出比人多的力了啊, 你儲存了更多的動能,但這些動能也是你自己先前出的,誰能告訴我慣性大到底有甚麼好處?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