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終於有點點懂綿密度是什麼了,以及一些些心得

acer wrote:
先直接講測試結果。1(恕刪)


---------------------------------------------------

說真的!一大堆數字,我不懂!!
但!我的腿懂!!
我也來回應一下這個話題,我用過三盤十速50/39/30,跟兩盤11速50/34,在轉換大盤時候,50->39跟50->34,感覺動力銜接就相當明顯的落差,尤其是要轉成上坡時候,39幾乎沒什麼動力損失,因為前面到30,所以小盤可以用比較小,右手不用換到三檔,差別真的是相當明顯。如果再配上比較小一點點的曲柄,可以達到很好的迴轉效率。

ct盤真的不得我心,50->39,丘陵地超好用。
39->30爬坡抽車跟帶迴轉都很適合,飛輪還不用到34,28即可。

myhope wrote:
高迴轉跟低迴轉都要練...(恕刪)
方臉阿華 wrote:
----------(恕刪)


慢慢地了解之後,會更認同你說的『大腿會懂』。
ponfon lin wrote:
我也來回應一下這個話(恕刪)


3X 好像絕版了...

以長途旅行,路線會遇到山路地形,使用 3X 真的很安心,會覺得游刃有餘。

之前在國外騎車,就是租到 3X 系統的公路車(Touring)。

秀一下照片,不知道可不可以。

真的覺得根本沒差一片大盤重量。。。
q factor多一點根本沒什麼感覺,絕版還蠻讓人無奈,速別增加綿密度增加的前提是同一個飛輪,沒有換大盤,一換反而要按更多下才能銜接呀。。。。



acer wrote:
3X 好像絕版了.....(恕刪)
acer wrote:
先直接講測試結果。1(恕刪)


跟高手騎你就不需要這麼麻煩了

大盤凸到底
你只要一換小盤 馬上脫隊
acer wrote:
3X 好像絕版了...

以長途旅行,路線會遇到山路地形,使用 3X 真的很安心,會覺得游刃有餘。

之前在國外騎車,就是租到 3X 系統的公路車(Touring)。

秀一下照片,不知道可不可以。



3X只是齒比比較多而已

50/34 對 34飛輪 1:1

50/38/30 對 30飛輪 也是1:1
ponfon lin wrote:
39->30爬坡抽車跟帶迴轉都很適合,飛輪還不用到34,28即可。


意思一樣阿

50/34 對 32飛輪

50/39/30 對28飛輪

最終齒比幾乎是一樣的
根本沒差

很講究就是 不同路線配不同輪組 不同飛輪
這是沒有絕對的


三盤不是主流
是因為你用不到那麼綿密的齒比

當初我幫我老婆買車也是找三盤 想說齒比多 新手騎會比較輕鬆
但是我錯了 根本用不到那麼多的齒比 甚至有些齒比根本就是重複的(非常接近)
根本就沒意義

還有在團騎只要不是長爬坡(丘陵、短波)
你只要一換中盤 或 小盤 馬上掉隊
沒時間在那邊再降飛輪 提升齒比
我剛新手買入公路車用沒電變的Giant TCR,騎短程30-50公里內的,感覺變速對我來說,沒什麼感覺,只是手指要撥來撥去,但是騎100公里以上,加上一堆山坡、下坡變來變去的,手指要一直變很酸,如果不變硬用腳出大功率,後面轉速拉不上去外,腳也很容易酸。
 
後面購入有電變的車Giant DEFY,才知道科技始終來自人性(懶~),電子變速跟機械變速比,雖然撥的方式很像,但是不用很大力,也有序列變速,就比較不會選手酸或腳酸的問題~不過要騎長程也不是只靠電子變速就可以,還要練腿力、鐵屁股、肩膀、腰力等也很重要~
jakiesun wrote:
雖然撥的方式很像,但是不用很大力


撥法很像,但已經與機械不同了,電變是 "按鈕",沒有 "撥" 的動作了。

此外,每個廠商也有各自的作法。

我第一次騎 Shimano 電變,還不會變速呢,只能夠升檔,找不到如何降檔。

用原來機械變速的觀念,找不到可以 "轉把" 降檔.... 後來,只好停在路邊,花了研究,才知道怎麼操作.... 有夠.....囧rz。

你說的真的沒錯,長程騎行,使用電變以後,換檔超快速的,而且想要什麼檔位,很簡單,很立刻,很精準、順暢。

不單是長程,在市區裡面,紅綠燈走走停停,電變也超好用的。

最主要是 "停車減速過程-要同時剎車、又要同時換檔",使用機械變速,會需要 2 個以上的動作,使用電變,只要管剎車就好,變速是用 "點" 的,沒有需要轉撥把-降檔。綠燈起步以後,電變也是點、點、點,好快速,又可以繼續巡航。

都會覺得,即便是同一個系列,但是實際騎乘體驗已經不同等級。

只是,這之中的差異,真的需要親身體驗才容易知道了。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