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RAC10 wrote:不客氣,因為我平日下(恕刪) 再請教一下, zwift上面的體重設定, 是單純設定自己的體重就好呢? 還是要額外加上單車的重量? 哪個方式設定會比較可以模擬實際外騎爬坡的路感阿
zakkwyld48 wrote:再請教一下, zwift...(恕刪) 我個人不會加上車重,周圍朋友也沒在加車重的,因為會導致室內踩台和外騎時的推力差很多連帶影響TSS等各種數據訓練台怎樣都不可能和外騎一模一樣啦,路感、風阻、溫度、光線都不可能完全模擬最多就是阻力調最重用自由騎行模式跟外騎算最接近了,畢竟"訓練"台本來就是拿來"訓練"的個人覺得差最多的就是騎課表開ERG模式,迴轉拉到100以上阻力過輕同樣迴轉和阻力在外騎時根本達不到同樣的功率,所以目前只有在休息恢復騎時我才會開課表的ERG模式
我本身是從外騎開始的,跟著時代的進步才漸漸接觸踩台。室內採台的好處是很有效率的,在設定的時間內可以訓練到設定的目標,但缺點就是身體對於核心熱能的處理是無法模擬,比較沒有陸感的訓練,還有若是有開啟erg 模式,是無法訓練到變速能力。但這些其實都可以靠週間踩台+週末外騎的方式去做調整喔。網路上有看到這篇文章,供你參考。https://reurl.cc/oLj3yM
zakkwyld48 wrote:小弟大概於今年2月份(恕刪) 訓練台沒辦法涵蓋的部分是核心肌群的訓練,除非你有wahoo kickr climb。真實世界的坡度非常考驗腰力~ 我騎road to sky只是腿酸,騎真實的山坡時腿酸加要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