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kuro wrote:1.5和1.75是會(恕刪) 不管是1.5還是1.75的輪胎,都是26寸輪圈,只是寬度不一樣,只要是同一款輪胎,怎麼會前高後低?不是應該一樣高度嗎?除非一個是光頭胎,一個是深齒越野胎。
jsa346 wrote:不管是1.5還是1.75的輪胎,都是26寸輪圈,只是寬度不一樣,只要是同一款輪胎,怎麼會前高後低?不是應該一樣高度嗎?(恕刪) 因為輪胎充氣時一定會朝圓形發展所以越寬的胎,充氣後的輪徑一定會越大示意圖大概是這樣,畫得很爛,噹小力點你也可以去查查看各家碼表商的輪徑對照表,人家都幫你量好了要抵抗這個現象也是做得到,只要把胎殼硬度做到胎壓無法撼動的程度不過重量一定完蛋,而且減振效果也可能跟著完蛋 (所以汽機車才需要做懸吊)
我小折倒是設定前大(2.0)後小(1.75).不為什麼, 就是原車後傾不夠, 坐管又是特規無法更換.只好透過前後輪的高低差增加座管傾斜度, 稍微較正一下設定.騎起來倒是沒什麼感覺, 反正小折本來就沒很好騎...
自行車在行駛中受到摩擦力影響外還有滾動阻力 。「抓地力」主要在形容輪胎遇到石頭及水時的狀態。細的輪胎壓到石頭比較容易滑動,控制方向的前輪用較寬輪胎穩定性比較好。較寬輪胎比較有利於石頭較多的道路,多用在越野車(登山車),而公路車用較細的輪胎,踩踏較省力。煞車是靠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力,與輪胎接觸面積無關,與車子承載重有關。所以輪胎寬度並不會造成摩擦力改變,20x2.125吋 與20x 1.5 吋胎寬比較,增加約 300克,輪胎重會增加轉動慣量,類似穿了較重鞋子,走路比較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