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yne0127 wrote:
42->39T感覺好像差異不大
不知道實際騎起來感覺有沒有差...(恕刪)
差異......說真的不大!
但是爬陡坡時~~~ 這小小的3T 對於踩踏轉速的維持 幫助很大~~
爬的動 & 騎的快 是兩回事~~
就算換成3盤~~ 還是有人要下來

俞氏鶴頸蛙 wrote:
collin大終於受不了橢圓盤了~~~ 而且應該是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才會這麼改......
應該也不能說是 忍無可忍~

不同的齒比有不同的 [用途] & [強項]
例如50/34 + 12-28T & 52/42 13-23T 這兩種齒比!
比個30Km 的平地 坡度落差 2~300M (像是花蓮 193 或是 平溪106)
&
75Km 高低落差>2000M 的 陽明山P字道
各有發揮所長的路線~~~
應該說Collin 是為了準備最近的賽事, 追求成績所做的車輛調整!
(據說20年前的賽事 都只有短短的3~40Km 一小時搞定,現在的單車"活動" 動則3P 或是武嶺的....

Jimmy
Jimmy
wayne0127 wrote:
42->39T感覺好像差異不大
不知道實際騎起來感覺有沒有差
不過原先以為要換整組大盤
今天看到了原來曲柄留著換齒盤也可以
改天也想來搞搞我的橢圓盤
差異在圓盤&橢圓盤!
53t圓盤騎起來比52t的橢圓盤輕鬆....
39t這個部份就不用再多形容了
換圓盤後才知道自己的能力不配用橢圓盤.....

俞氏鶴頸蛙 wrote:
collin大終於受不了橢圓盤了~~~ 而且應該是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才會這麼改......
我至今還是狠不下心改掉52/42的Sugino橢圓盤,其實就是割捨不下那份古典味(至今連碼錶都不想裝).... collin大這麼一改我好像更沒理由堅持了
最近運氣差透了,天氣好時沒空出去騎車,好不容易雨停了衝出去都是半路遇到傾盆大雨.... 連續兩次都淋成落湯雞回家,我的Roadace看起來活像去騎過off-road....
對小弟的肉腳而言是差很多的.... 差這三齒就是我能否不落地騎完觀音山凌雲路的關鍵~~
原本是想偷個小盤少3齒
更盤後才知橢圓盤要神腿來用
現在還在思考以後上坡要掛迴轉;還是要用更小的飛輪維持原本重踩的爬坡習慣
175mm的曲柄好像比較適合自己原有的習慣....

jimmy63723 wrote:
應該說Collin 是為了準備最近的賽事, 追求成績所做的車輛調整!
不是成績
只為能跟著集團把車騎完......

南部地區賽事"北大武賽"今年應該不辦了!
自己的處女賽轉向花東2日賽!
媽呀!
用老鋼管騎很硬耶!......

collin chen
竟然可以如此大
請問大大不直接更換仿間販售105或TIAGRA
53/39T的大盤
除了考慮價格外,還有其他不相容的問題嗎??
collin0404 wrote:
換圓盤後才知道自己的能力不配用橢圓盤.....
wayne0127 wrote:
WOW....42-24上風櫃嘴....我想大大也不用換大盤了,保留你的橢圓盤吧...(恕刪)
42-24上風櫃嘴=落地12次,耗時一小時....
風櫃嘴是個我一直騎不好的路線,我騎觀音山凌雲路可以不落地30分鐘,但風櫃嘴最好的一次是不落地47分鐘..... 而且這都是騎有三盤(28t-38t-48t)的R2000,凌雲路用不到28t那一盤但風櫃嘴就非用不可(不然就得中途休息)
總覺得風櫃嘴和凌雲路的長度、坡度和陡坡的數量都差不多,但風櫃嘴就是比較難...

手邊是有一顆28t的廉價鎖牙飛輪.... 哪天換上了再來心得報告
wayne0127 wrote:
煞變把是哪款呀? 很好奇...(恕刪)
Collin大用的應是Shimano RSX的絕版煞變把.... 是少數適合老捷安特鋼管車的煞變把款式(當年R3000就是配這款),玩老車人心中的逸品....
去年有看到新品在出清,想了兩天之後就被別人清光... 買不到了,當時也是很白痴地堅持"Roadace的年代沒這玩意,換上了就沒味道了",等想通了以後再想要買就沒有了.....
---Grusfaux yui Chu, 2007---
*嗯... 小弟既不姓俞也不姓朱,而世上也沒有鶴頸蛙這種生物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