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只要有人嚷嚷,就一定會圍上許多人感謝大大鼎力相助,樓才會愈蓋愈高,而真相也就愈看愈清楚不過還有一個地方更精彩因為他是賣家,老朽不便連結請大家就用"電動腳踏車工作室"孤狗一下吧好多令人神往的圖,可開眼界要找磁煞、回充(產品or知識)的,也不會有人頂你;踩死也踩不出100W可是要申明;老朽不識得他,也沒跟他買過東西(最近可能會)若有人買了,不管好壞,請勿藏私
liang909 wrote:路邊只要有人嚷嚷,就...(恕刪) 老師趕快去買,這次趕快開箱給我們看等你買了我再內幕為了你,花了不該花的錢。為什麼?因為買來跟你說的都不一樣我也不用那麼XXX的東西。你要記得,你說過的話,一定有人看到。不要認為網路發言不用負責整棟樓只有我們買你說的東西
想要得到與老朽相同的結果,唯一的秘訣,就是和老朽站在同一邊如果一直站在老朽的對立面,老朽說左你往右;老朽說要考慮的問題很多,你卻說接上就好了,別想太多……這樣做出的結果,當然永遠與老朽相反,搞不好還到處冒煙。廢話少說,看老朽所為何事;今早一早將36V改成24V控制器試車,有二個重點:1.24V+腳踏可以上得了山莊的坡嗎?結果是:可以。我用二顆12V7AH(5Kg)鉛酸試,上坡時電壓23.6V,若我用7串鋰聚,工作電壓範圍21~29V,整個情況應比這個好。換24V的用意是:36V起動扭力有點過大,雖然騎起來很爽,可是我只想輕鬆不想爽,隨時保持踩踏,且時速經常不超過10~15Km…若24V能滿足此要求,則同樣AH,體積重量都更小且能撐更久。2.有齒單向馬達前後推車阻力差距有多大?結果是:似乎感覺不出來。如果你用手轉動馬達軸心,會發現正反轉阻力可能相差10倍以上。可是如果因此而認為裝上車後,前進與後退阻力也差10倍,那就錯了。因為用手轉是完全沒有負載,裝上車推車,會加上車身重量為負載,如果這個負載阻力遠大於空載阻力,結果,空載阻力的差異就會變得微不足道。而現在人未騎上已沒什麼感覺了,人上去應該更無感覺。此一實驗目的是要預知請xx工作室改馬達後,踩踏騎車會不會真的踩死人。而試驗的結果是:應該不會。這也就是說:老朽已找到改機達人,不必尋尋覓覓去找什麼可磁煞回充的馬達了。有車的大大們不妨也照老朽的方法試試,別盡受人恐嚇+要脅,老被嚇,長不大。而就在剛剛,黑貓來收走了二顆馬達,一顆是前二天剛寄到的,另一顆是吵死人不想要的。
經過幾天等待+奮鬥,老朽的磁煞回充車終於改裝完成了,今早做了二趟小試車,簡單報報如下,希望不會有人一見” 磁煞回充” 四個字就火冒三丈,老朽只是據實以報:先做磁煞回充電流測試,裝備是指針式充放電流表 + 數字電壓表,如圖:其中數字電壓表本來就裝車上已如前述,而指針式充放電流表則以一條特製的串入式接頭串進電流迴路中。平路行駛:定速在10~15Km/H間(平時輕鬆腳踩的速度),耗電約3~5A,由此換算一顆10AH電池,完全懶人騎乘,平路大約只能跑2小時或30Km。上坡限流:上坡時,不管有無腳踩,電流在破表後會回到約15A處穩定,表示此控制器限流確為15A。此時空載原為41.5V的電池,會降到38.7V左右(可算出內阻)。而老朽在意的其實是此刻馬達高達38.7V x 15A = 580W的功耗到底可以撐多長時間?下坡磁煞回充電流:下坡時,輕拉煞把,磁煞動作了,原以為由26吋輪徑換成20吋,轉速更快回充電流也應更大,可是事實上並沒有,幾經測試的結果,不管坡度有多大,磁煞動作時,回充電流大約都維在5A。老朽相信此定流一定是由控制器所控制,而老朽不明白的是:多餘的電力到底跑哪裡去了?另外由磁煞所產生的阻力,感覺上也比以前那部26吋車要強,一般可以爬上的坡,下坡時只靠磁煞大約都能減速到10Km/H以內。之後進入第二階段之路試,稍後再做報告。
昨天雖然上了一趟碧山岩,但半路才發現沒帶GPS軌跡記錄器,爬上碧山岩後折返,由金龍產業道路下山,這一路大致已試出上下坡能力及耗電回充狀況。今晨6:30起床,立即將昨日騎乘剩下38.9V之電池插上充電,至8:30am電壓回升到41.8V近滿電,這表示昨日二階段之路試含碧山岩行+下山回充,總耗電量約4AH(充電器2A x 2H)。8:39由大湖公園出發(41.8V,GPS Alt.46m),整個GPS軌跡如圖:大約9:20登頂(38.7V,GPS Alt.356m),中間小歇約10分鐘,也就是30分鐘就由大湖公園爬上碧山岩,上坡時當然要一直踩一直踩,登高約300公尺。途中偶遇車友,不管順逆,老朽總刻意避開,絕不呼嘯而過……之後就開始下山了,一路輕拉煞把……此時發現磁煞有二種拉法:當路很陡時,可先將車速降至10Km以下,此時輕拉煞把讓車滑行,車速大約會維持在10Km內;而當路不是那麼陡時,先讓車速高過20Km再輕拉煞把,車速就會較快,整個感覺上,似乎可用磨擦煞車調整車速後,交給磁煞去”定速”,那感覺真的很妙。如此一路以磁煞滑行下山,9:44底達至善路口(39.8V Alt.157m)哦哦!!,就在這個時候,老朽體會到forcjs大所說的突突突…一直突的狀況了而這個突突突…確定是由”巡航”(定速)所引發,摸摸電機和控制器都是熱的,但不至燙手,因此不確定是否與溫度有關……沿至善路繼續往下滑,:10:01至雙溪公園(40.1V Alt. 17m)轉入雙溪河濱自行車道…經圓山、美堤……10:57(38.6V)到達美麗華(中間在河濱道樹蔭下小睡約20幾分)在漢堡王吃冰淇淋……到周胖子吃午餐……12:40(37.9V)回到大湖公園,這一路若進入定速行駛時,還是會突突突…且定速速度愈高,突得愈明顯,顯見與溫度無關,是由電源壓降所引起。以上全程GPS里程32.43Km,耗時 4小時中,實際行走時間約為2小時。又:以上電壓之記錄均為空載電壓,行駛中15A之最大壓降約為2.5~2.8V。
綜合PM之良心建議:1.若平日所經都是平路,沒必要裝磁煞,裝了反增加騎乘阻力得不償失。2.騎乘路逕有長坡道時,磁煞方能發揮最大效益。3.長坡道磁煞必然會產生電力回充,為保護鋰聚電池,強力建議裝置數位電壓表,隨時監視電壓變化,一旦有過充之虞,要暫時關閉磁煞,待耗去一些電力後再開。4.改車是件極度個人化事件,每個人不只習慣要求不同,路況不同,體位也有異,因此即使不自己動手改,也一定要盡可能進入狀況。
昨天騎車車爬上風櫃嘴啦未帶腳架,只能賞車,看不見老朽枯萎的朽姿既老又朽如我者,當然得一直踩一直踩+電動啦!不過儘管如此,正好快到時,36V12AH的電池就耗光Shut off了(空載36.7V加載34.4V,回去要拆開修補一下),害得老朽由五指山岔路到風櫃嘴的半途,一直推一直推,才推到風櫃嘴。回程又由風櫃嘴一直推一直推推到五指山岔路口,才一路滑溜下來。下坡一路順暢,用磁煞就如引擎煞車,那一路咻--的聲音簡直太美妙了。但因30min就溜下來了,回充大約只2AH(3.81V)。但無論如何,下得山來,還有一段路 + 一大段坡才能到家,這2AH的回充電量對老朽而言,彌足珍貴。明白說:磁煞、回充若缺一,老朽連長青山莊都不敢上,就別說爬五指山和風櫃嘴啦!**半路發現用布鉛筆包保護的控制器燙手厲害,乾脆取出直綁在貨架桿上。還有,昨天車車並沒有突突突一直突,事情好像被我搞定了。***幻想:12AH就能爬上Alt.600M,20AH中途充次電應該可由甲仙翻越關山...GPS半途啟動,到此完成定位全程軌跡,星號處喘氣+喝水,還有一處路邊箭竹林灑尿風櫃嘴風好大到家還一段路,幸有回充電力爬回家...
我也來分享一下單天152km的照片,早上6點從彰化市出發,下午7點左右到台南仁德交流道附近的摩鐵,上午還算晴空萬里,中午騎到南靖糖廠約85km就沒電了(36V,11Ah的電池,腳踩加電力輔助,時速約27-30左右),下午就雷陣雨了,躲了好幾次雨.第二天本來要衝向墾丁,但一直下雨,所以就打包坐火車回彰化市了.花了快3個月改的電動腳踏車,一些細節想了很久.太早到了,北斗肉圓都沒開.民雄表演藝術中心一車的行頭.
forcjs wrote:花了快3個月改的電動腳踏車,一些細節想了很久. 哦!真的就這最難。老朽第一次找車行改車,有刷也就罷了,電池、控制器被稀里糊塗的裝進一只快拆大黑箱,看了真差點沒暈倒…(可是還有許多人覺得它帥斃了)之後買套件,又附來一只大後貨架包……還有也有大大問我為什麼不用小青蛙……………………..這原本就沒什麼對錯,有人吹牛皮,有人穿牛肉問題不在你敢不敢而在你覺得……老朽和老太婆只愛這一味(前置物包純置物哦):
朽大你好我電池來了,這幾天開始動手改車子,完了,全都是問題真後悔改後輪馬達了我的是24速轉把登山車,卡式飛輪現在只能要重換鎖牙式飛輪 ,重換24速手變把又發現手變把都擺放不下跟手把煞把卡住了第一次搞這種電動單車真是問題好多電池跟控制器的擺放位置又是要傷腦筋了怎麼問題這麼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