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操控穩定度的掌控關鍵--拖曳尺寸

"拖曳"的名詞就是從英文的trail直接翻譯過來的.

個人從事自行車工作大約25年以上,但說來慚愧,目前我所碰到的車架工廠與組車工廠有80%以上的工程師與技術人員不懂什麼叫做Trail,大部份的工程師都把offset當作trail來使用,像前面這位老兄那樣認真做功課的還真不多.

不只是台灣的工程師不懂trail的重要性,大部份的國外自行車客戶也不懂什麼較trail,以目前的自行車生產生態來說都是一家仿製過一家,每個技術人員都只設計自家的樣式,很少有人會把所有的零件做綜合的搭配來看trail是否正確,標準的自行車生產程序應該是組車廠設計出整體的車子然後要求零件廠按照要求生產零件,但台灣的零件廠強過組車廠,所以台灣的組車生態是組車廠尋找零件回來拼裝成一部整車(大部份都是拼裝車而非整體設計),再加上大部份的技術人員不懂trail,所以要買一部操控靈巧的車子就需要消費者自己去比對與找尋.

以國外自行車資訊所顯示的資料以及綜合他們選手的意見,trail介於45mm-60mm是最理想的車子,然而只要車架製造稍有偏差或是前叉選擇錯誤再加上技術人員的不懂,那麼trail就很難做有效的控制,這個情況應該以目前的小折最為嚴重,因為折疊車最早是由台灣生產出來的.
呵,當有人說台灣是自行車大國,都會被我吐說:
「NB生產線的女工就算組了二十年的NB,她還是個女工,不可能組了二十年就會變成NB設計大師,別往自己臉上貼金」

台灣生產自行車的等級真的不高,主要多半是像紡織業的成衣一樣,一個板子四處用,至於人家歐洲為啥打這個板子過來,"不知道"。
如此接觸到的國外客戶層自然不會太高。
整天混夜市、混燒酒攤,會有機會遇到諾貝爾級的教授?很難吧。

如果有在接觸公路車(尤其客製化的公路車),就會發現人家對車架幾何非常講究,再挖下去,就會發現人家不止對公路車講究、旅行車、CYCLOCROSS、BMX…通通非常講究。

「會組裝」和「知道KNOWHOW」是差很大的兩碼子事。
連KNOWHOW都有好幾層的咧,台灣產業目前的好一點狀況的,大概也只知道「製造」這層的KNOWHOW…
各行各業都差不多。
我找到了一個相當棒的資料:The Paterek Manual for Bicycle Framebuilders(請自行上網 google), 這可是 framebuilder 們的教科書啊. 內容中提到適當的 trail 範圍大概是 50mm - 70mm.

我的 blog中有關於車子幾何發表的新文章, 還請各方專業人士指教.
========================== I Am Single 部落格, http://basslu.pixnet.net/blog
http://tw.myblog.yahoo.com/seniorcyclist-blog/article?mid=80&prev=95&next=75

這連結是大衛先進的文章, 對於Trail 寫的頗為清楚, 還有插圖
參考看看

對於Trail 的研究 我與盧魚大不同
盧魚大是對於登山車角度
小弟是對於小徑車的幾何角度, 小徑車的轉向實在很靈敏
要調整小徑車的設計 除了頭管角度, 龍頭豎管角度長度都是問題, 小弟也還在摸索中
設計、單車、羽球
edls wrote:
這連結是大衛先進的文章,

謝謝分享,
各方面都有人研究一起 share 心得真是太好啦...
========================== I Am Single 部落格, http://basslu.pixnet.net/blog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