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avinchang wrote:
55歲, 52/36...(恕刪)
我另一台就是從DA的50/34 11/28,換成大盤FSA碳纖維46/30+飛輪11/30。FSA大盤比DA還貴,但我成績退步好多,因為真正上路後我做不到8%以上的坡迴轉速70以上,即使我去上飛輪課常常有高迴轉90以上的訓練。
iloveiwc wrote:
我另一台就是從DA的50...(恕刪)
46/30 對 11/30, 8% 以上的坡, 擋位在 30對30, 轉速要拉到70以上,估計推力比要3以上;
假設體重是65公斤, 那就是瓦數都要開到 200多瓦了。 這個對55歲年紀的人來看, 要求的不止是
有氧能力, 連心肺能力,肌肉爆發力跟肌耐力 都要有一定的程度啊。
飛輪車的訓練,因為飛輪的重量, 有比較好的旋轉慣性, 因此維持回轉速相對比上路爬坡來的容易。
對有氧訓練有很好的效果, 但對心肺能力跟肌耐力訓練效果, 比較有限。
如果這是版大的需求, 想要以換輪組減輕200~300公克的重量來滿足的話, 感覺難度比換曲柄長度
+大齒比還來的大很多。
以上是個人的淺見!
PS:
以最簡單的最大心率法來計算, 55歲的最大心率是 165, 也就是平常最舒服的有氧運動心率區間
大概在 110 ~130. 需要心肺能力的有氧耐力區間,大概在 130~140. 心率越高時間越久, 能力衰退
越快。 網路教學的回轉速, 70以上, 最好 80~90, 那是針對有長時間訓練的青年跟壯年而言。
對中老年人來說, 8%爬坡還要維持70回轉,難度真的平路長距離騎車維持90回轉還要大很多很多。
我們這個年紀, 建議還是以健康騎為主吧。
此路線非常的不友善,雖然挑戰完了,但幅調處的銅頭也裂掉一個
回到吉興維修時,需要跟換一支幅條,沒辦法單換,而且也沒備品庫存
師傅們很給力,貨一到就馬上幫我弄好,讓我趕著去中雙塔
我要說的是40 max的話,可能整體效果很好,但遇到慘烈的狀況時,這個就沒辦法那麼好讓我及時可以用
(雖然家中還有其他輪組)
不然也是可以選擇40u(不考慮其他品牌的話)
話說,我用過無內胎,我就把有內胎的全部換掉
雖然會噴汁,但是他只要不太大洞,瞬間都可以補起來
但以相同的異常時,重點內胎要多少條..........
這次中雙塔就是有人用內胎爆光光,在那邊喊求救
50u也是塞內胎,只是不建議而已
但這些都是各有好壞了,自行衡量
泉水 wrote:話說,我用過無內胎,我就把有內胎的全部換掉雖然會噴汁,但是他只要不太大洞,瞬間都可以補起來
但以相同的異常時,重點內胎要多少條..........
這次中雙塔就是有人用內胎爆光光,在那邊喊求救
50u也是塞內胎,只是不建議而已
但這些都是各有好壞了,自行衡量
你要做某些挑戰需要上保險的話,事實上OPEN胎也能上補胎劑
這件事其實早在補胎劑問世的時候就知道了
因為當初補胎劑問世的時候是給汽機車用的,而當時汽機車還在用內胎
後來補胎劑在自行車界推廣的時候,我記得台北世貿有辦過展覽,他們也用OPEN胎展示
(補胎劑在1980年以前就問世了,真正得到廣泛應用是1980年開始)
可利呼也做過實驗影片了,是能補的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