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我想Cadex 50 U 換 Max 40,聽聽各位建議

是否有品牌情節,如果沒有我會推薦Roval Rapide三代框高48-51 重量1305,我自己也有CADEX 50 U, ,Roval Rapide 3代這次有改良幅條,整體剛性我覺得提升很多,發力直接,當然比較新款,技術就是不斷前進改良,價格也沒MAX 40貴,MAX40我記得要破10萬,Roval Rapide在10萬邊緣XD,且Roval Rapide3代 無內胎兼修,框高適中,裝純空力/爬坡車架也好看
花生厚片的哲學

我也是閃電車架配ROVAL,捷安特TCR搭CADEX 所以有品牌搭配迷思就不要硬買,不然會後悔XD 但是ROVAL真的好用,換下來的2代也很優秀,我有考慮裝在PROPEL [^++^]

2025-10-13 16:57
花生厚片的哲學

CADEX輪組很好騎.剛性夠,只是無勾讓人卻步,我之前也是猶豫很久,畢竟只能配無內胎且胎壓要管控避免脫框,,用了之後才發現沒有那麼恐怖,後續又入手一組ENVE 3.4無勾的搭V4RS,[含情]

2025-10-13 17:03
說真的50高比較帥,換輪組沒什麼差異的除非你有贊助商配合提供不然只是浪費錢,看看一堆STRAVA區段有的還在10年前紀錄就知道努力運動比較實際,設備差異化只是噱頭不然新產品怎麼賣
f2002my wrote:
說真的50高比較帥,...(恕刪)


說的真有道理。

邱敏杰開出88000獎金要李廷威破9年前John Ebsen 的西進武嶺紀錄,今年李還是破不了。
f2002my

一些車廠每一代都說剛性更好空力更強更省瓦率事實上環法每一屆均速都還是差不多,當年還沒電變完美齒比甚至還在四方軸中軸鋁框而已,現在唯一有感就是科學訓練

2025-10-13 21:29
Kavinchang wrote:
55歲, 52/36...(恕刪)


我另一台就是從DA的50/34 11/28,換成大盤FSA碳纖維46/30+飛輪11/30。FSA大盤比DA還貴,但我成績退步好多,因為真正上路後我做不到8%以上的坡迴轉速70以上,即使我去上飛輪課常常有高迴轉90以上的訓練。
firefalcon

上坡、上陡坡時用力的肌群不一樣,迴轉速上不去就是肌力不夠、齒比不夠. 超過40歲要堆FTP可能一年只有10w,提升有氧耐力降齒比拉轉速應該對提升成績比較有幫助.

2025-10-13 15:55
iloveiwc wrote:
我另一台就是從DA的50...(恕刪)


46/30 對 11/30, 8% 以上的坡, 擋位在 30對30, 轉速要拉到70以上,估計推力比要3以上;
假設體重是65公斤, 那就是瓦數都要開到 200多瓦了。 這個對55歲年紀的人來看, 要求的不止是
有氧能力, 連心肺能力,肌肉爆發力跟肌耐力 都要有一定的程度啊。

飛輪車的訓練,因為飛輪的重量, 有比較好的旋轉慣性, 因此維持回轉速相對比上路爬坡來的容易。
對有氧訓練有很好的效果, 但對心肺能力跟肌耐力訓練效果, 比較有限。

如果這是版大的需求, 想要以換輪組減輕200~300公克的重量來滿足的話, 感覺難度比換曲柄長度
+大齒比還來的大很多。

以上是個人的淺見!

PS:
以最簡單的最大心率法來計算, 55歲的最大心率是 165, 也就是平常最舒服的有氧運動心率區間
大概在 110 ~130. 需要心肺能力的有氧耐力區間,大概在 130~140. 心率越高時間越久, 能力衰退
越快。 網路教學的回轉速, 70以上, 最好 80~90, 那是針對有長時間訓練的青年跟壯年而言。
對中老年人來說, 8%爬坡還要維持70回轉,難度真的平路長距離騎車維持90回轉還要大很多很多。
我們這個年紀, 建議還是以健康騎為主吧。
iloveiwc
iloveiwc 樓主

我2年前在體能最好的時候,是能參加全馬和三鐵113。那時覺得腿很有爆發力,爬坡有人刷卡我,我一定追上去反刷他。我一直覺得練習馬拉松能很快速增進爬坡能力,可惜我不想練了,因為慢跑真的辛苦又無聊

2025-10-14 16:24
光是無勾框, 不能裝Open胎, 我就絕不考慮

現在輕量內胎20g一條才幾百元, Open胎又輕選擇又多, 想要28C/30C/32C市面上幾十款, 不用Open胎根本蠢蛋, 別僥倖覺得灌那些東西在輪胎內可以救你, 我給這東西兩次機會了, 根本補不起來, 牽車下山你不會想再經歷的

建議你選EliteWheels Drive II系列, Youtube可以多看看, 規格好又便宜, 而且口碑評價都很讚
iloveiwc
iloveiwc 樓主

怨念聚合體 請問管胎快速消風的機率高嗎?如果我不想灌事前補胎液

2025-10-14 16:40
怨念聚合體

iloveiwc 這兩種胎是穿同一條內褲的,所以會發生的所有狀況基本一樣,所以現在才越來越少人用管胎,又重,問題又多,破胎處理又麻煩 [欠揍][無法冷靜][爆]

2025-10-14 20:35
我是50u,上個月去過司馬庫斯,騎著tcr+50u過去
此路線非常的不友善,雖然挑戰完了,但幅調處的銅頭也裂掉一個
回到吉興維修時,需要跟換一支幅條,沒辦法單換,而且也沒備品庫存
師傅們很給力,貨一到就馬上幫我弄好,讓我趕著去中雙塔

我要說的是40 max的話,可能整體效果很好,但遇到慘烈的狀況時,這個就沒辦法那麼好讓我及時可以用
(雖然家中還有其他輪組)

不然也是可以選擇40u(不考慮其他品牌的話)

話說,我用過無內胎,我就把有內胎的全部換掉
雖然會噴汁,但是他只要不太大洞,瞬間都可以補起來
但以相同的異常時,重點內胎要多少條..........
這次中雙塔就是有人用內胎爆光光,在那邊喊求救
50u也是塞內胎,只是不建議而已
但這些都是各有好壞了,自行衡量
泉水 wrote:話說,我用過無內胎,我就把有內胎的全部換掉雖然會噴汁,但是他只要不太大洞,瞬間都可以補起來
但以相同的異常時,重點內胎要多少條..........
這次中雙塔就是有人用內胎爆光光,在那邊喊求救
50u也是塞內胎,只是不建議而已
但這些都是各有好壞了,自行衡量


你要做某些挑戰需要上保險的話,事實上OPEN胎也能上補胎劑

這件事其實早在補胎劑問世的時候就知道了
因為當初補胎劑問世的時候是給汽機車用的,而當時汽機車還在用內胎
後來補胎劑在自行車界推廣的時候,我記得台北世貿有辦過展覽,他們也用OPEN胎展示
(補胎劑在1980年以前就問世了,真正得到廣泛應用是1980年開始)

可利呼也做過實驗影片了,是能補的
泉水

我沒說不能用啊,我用過無內胎後,就直接放棄有內胎,理由就是我至少不用停下來搞有的沒的,假如真的大洞沒辦法用補胎工具的話,就回家了

2025-10-15 13:39
泉水

絕大多數的車友,裝有內胎不會帶補胎液,只會帶內胎,但一般裝無內胎的,幾乎都會帶補胎工具或內胎

2025-10-15 13:40
哥你的方向不對
cadex輪組已經很棒
沒有比賽 沒有什麼好挑的
而你提到的齒比才是大問題
你要先去查看看你的後變速器可以裝到多大的飛輪
一般來說短腿後變上限就是30t
shimano體制內改
就是換50/34齒盤
換11/32飛輪
後變鏈條則不用換

要一勞永逸
大盤52/36 改46/30
飛輪改11/34或36
後變改長腿
鏈條看看要不要切

只要齒比對 什麼問題都沒有了
另外當然要建議換一組好胎
比換輪有感的多
如果以上你改起來還覺得不理想
再去換輪子也不遲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