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變煞把角度

操作介面的設定,就是人因工程的一種,既是人因,就會因人而異。順手就行
我自己是內凹10-20度就覺得很順手了,凹太多抽車不是那麼好施力。
我畫的圖可能很難讓人理解,
我所謂很好用的三角區,
剛好昨天有看到影片,
放上來讓大家看看。
瘦的狠 wrote:
我畫的圖可能很難讓人...(恕刪)
感覺不是很好抽車
瘦的狠
瘦的狠 樓主

可能吧,開文我有說了,這樣可以做到很穩定的姿勢,可以有效率的騎乘,握上把抽車對我而言,也就轉換姿勢或上坡偷懶站立騎乘,要大功率抽車我會用下把位,上把位我只追求舒適穩定。

2024-10-11 10:16


看到這個畫面突然想到之前發的這篇,
環台賽比較多車友看,
大家可以觀察一下職業車手們的騎乘姿勢,
還蠻有趣的,
我個人是覺得職業車手們也沒那麼苛求騎姿,
長時間握下把,
感覺是怎麼舒服怎麼來,
反而下把位只是一個姿勢的轉換而已。
firefalcon

最近在FB有看到影片,風洞測試下這個騎姿比握下把更空力...

2025-03-21 14:49
大內八讓拇指球比較好靠 可以偷懶
而變把平行是比較好出力

如果是長途會沒體力
我會選稍內八設定
但重點是彎把本身寬度要+2cm
而且一定要碳的
這有什麼好奇怪?當年sram還在10速的時候他家的煞變把預設的安裝角度就有點內撇啊
只是shimano賣的好用的多,所以沒太多人注意到這點
不過sram的也就是內撇一點點而已,剛好是煞把末端在下把位延長線上
這一年慢慢有看到,尤其國高中生,跟他們聊天都說國外選手都這樣往內10到30度,還看到45度

可是同事說向內是有些人手指頭較長,變把向內比較舒服,手指頭短的手臂會向外
真的如此?

不管怎樣還看到有人裝增高器,變把翹高,說這樣才是舒服
XPatient wrote:
我們不是職業車手,不用受諸多UCI的規則限制,


UCI的規則,限制最空力的姿勢,就是用手肘前側撐在煞變把上,
這個姿勢在uci是犯規的,但速度真的超快,
我每天用這姿勢騎環小台北,全程沒有人超過我,
今天有一個跟了大約十公里,後來也是開掉,
當然我騎的也是空力車,加上空力的姿勢,效果加成,
我已經能練到用手肘前側轉彎,煞變把些微翹起,就算遇到坑洞也不怕滑掉。,
基本上我用這姿勢騎就是50/11,所以不需要變速,就一直趴著不動,
速度上40後,車子有慣性,其實很穩不危險。

要手肘前側能撐在煞變把上,首先就是車架要小,我175,車架立管不超過50,
手肘都還能控制轉彎,但只能是小彎,大彎和盲彎就要換原本的姿勢,
不然危險,還有山路或上坡也不要用,這時候應該要抽車,趴著騎沒意義。

其實這姿勢就是在模擬計時車或三鐵車,只是不用休息把。

PS我的手天生比一般人長,雙臂張開有185,所以手太短的人可能沒辦法用這姿勢。
還有推薦用空力把,趴騎手肘前側比較不會痛。
jcchiou

如果希望享受低風阻騎姿, 還是認真設定個休息把好. 公路車勉強趴不舒服不持久不安全不穩定迴轉不順暢. 休息把卻是真的趴在上面休息, 是最輕鬆的騎姿, 可以趴整路

2025-03-19 9:56
85609162

我騎河濱都在晚上八點半到九點,騎完大約11點到11點半,那時候人已經很少了,所以這樣騎還算安全。 大稻程和彩虹橋那邊人多,我不用這姿勢

2025-03-19 13:06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