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胎廠的針對無勾的胎壓上線都在72.5PSI左右,但是G的安全性測試的條件算是滿嚴苛的
這個系統應該是可靠的,不然以G的品牌裝車量這麼多不太可能沒新聞
節錄G的測試標準如下
耐高壓測試:
首先將外胎充氣至72.5 psi(5 bar),因為這是大多數騎士使用25c外胎時的平均最小胎壓值,必須能承受此壓力24小時且不脫框。
接著將外胎充氣至建議胎壓的最大值,須承受該壓力24小時後仍不脫框。
再將外胎充氣至建議最大胎壓值的1.2倍,必須承受該壓力24小時後仍不脫框。
最後,再將外胎充氣至建議最大胎壓值的1.5倍,必須承受該壓力24小時後仍不脫框。
會將胎壓充至建議最大胎壓值的1.5倍,主要是模擬高速騎行時若碰撞坑洞或突起物,將導致壓力瞬間升高。若該外胎能通過24小時的1.5倍最大胎壓測試,則通過Giant的耐高壓測試。
*請注意,為了您的安全,請勿自行將外胎充氣至最高建議胎壓值,或自行模擬相關測試。
高壓剎車測試:
將外胎安裝於碟煞輪組上,並充氣至建議最大胎壓值的1.2倍, 必須能承受剎車力道且不脫框,或位置偏移超過3mm。此測試旨在模擬高速緊急剎車時,道路與外胎間過度摩擦,而可能導致的脫框意外。
*請注意,為了您的安全,請勿自行將外胎充氣至最高建議胎壓值,或自行模擬相關測試。
無內胎不是不好, 必須是: 寬框+寬胎+低胎壓, 問題才會最少.
輪胎受壓, 胎內壓升高, 必須靠足夠的氣體容積和輪胎延展性去中和.
原本胎壓就很高的話, 輪胎無法變形化解壓力.
壓力無處宣洩, 又沒框勾擋住, 自然是脫框.
競速領域, 本來就不同等我們休閒騎.
選手比賽, 我不相信會照原廠規定的胎壓.
我對照表格自己要打50psi多一點, 但超級拖的啊.
多次測試, 還是打到前65後72psi, 直接把自己當100KG大胖子打到上限.
這樣兼顧舒適和性能的平衡.
即使如此, 加速性還是不行, 追擊的時候力不從心.
因為加速費力, 多玩幾趟就沒力了.
太過輕量的胎, 我也覺得很可疑.
無內胎做的跟一般open外胎差不多重量, 甚麼東西被犧牲了?
延展性? 側壁厚度? 胎唇紮實度?
為了競速犧牲掉安全性, 不出意外一定會出意外.
因為胎上面寫max120psi
然後呢 ....靜置十幾分鐘
襯帶就爆開了
那次之後我就寫了一篇勸退無內胎文
無內胎打高壓本來就是自找麻煩
襯帶會爆 補胎汁噴光無效 現在還會脱框
去看pro為了不出事 補胎汁都灌強效型
但我們普通人 不需要像pro打這麼高壓
胎壓70psi不夠用 就加大胎寬解決
70psi對補胎汁 襯帶 脱框都是友善
這樣就可以永保安康
最後要跟各位說
無內胎罩門是在襯帶
高壓會爆 高熱會脱膠
高熱不脫膠 拆的時候會想殺人
話說夏天4+2遠征
輪組放在車內烤到60度
隔天比賽可能就脫膠了
還有圈煞下坡升溫也可能脫膠
還有老外也有提到過度低溫脆化
膠帶壽命也會變短
總之
襯帶要評估使用胎壓 溫度 環境
積極來說一年換一次
消極來說就等爆了再說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