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HOOKLESS 出事,遭受國外職業自行車協會對無勾框不滿意

無勾的要注意胎壓
25C上限大概就90內
有的還是停留在輪胎都要打到最高胎壓阻力才最低
所以就很容易出事
像G牌推無勾已經好幾年了
加上又是台灣車款銷售的霸主
現在在路上跑的G牌自家無勾的輪組
沒有幾萬也有幾千了 如果出事了
應該很容易上新聞或爆料
我個人覺得無勾的 還是挑原廠有實地去測試的胎
G牌網頁就有標 哪幾個品牌的型號外胎可用
Ahoo Chen
Ahoo Chen 樓主

印象中有聽過落坑然後脫框的案例,但我要再去找找

2024-02-29 13:00
MING賢

allenhuang1971 聽過撞坑爆胎的

2024-03-01 9:07
其實G牌對無框勾的安全要求比他牌高很多

一般胎廠的針對無勾的胎壓上線都在72.5PSI左右,但是G的安全性測試的條件算是滿嚴苛的

這個系統應該是可靠的,不然以G的品牌裝車量這麼多不太可能沒新聞

節錄G的測試標準如下

耐高壓測試:

首先將外胎充氣至72.5 psi(5 bar),因為這是大多數騎士使用25c外胎時的平均最小胎壓值,必須能承受此壓力24小時且不脫框。
接著將外胎充氣至建議胎壓的最大值,須承受該壓力24小時後仍不脫框。
再將外胎充氣至建議最大胎壓值的1.2倍,必須承受該壓力24小時後仍不脫框。
最後,再將外胎充氣至建議最大胎壓值的1.5倍,必須承受該壓力24小時後仍不脫框。
會將胎壓充至建議最大胎壓值的1.5倍,主要是模擬高速騎行時若碰撞坑洞或突起物,將導致壓力瞬間升高。若該外胎能通過24小時的1.5倍最大胎壓測試,則通過Giant的耐高壓測試。
*請注意,為了您的安全,請勿自行將外胎充氣至最高建議胎壓值,或自行模擬相關測試。

高壓剎車測試:

將外胎安裝於碟煞輪組上,並充氣至建議最大胎壓值的1.2倍, 必須能承受剎車力道且不脫框,或位置偏移超過3mm。此測試旨在模擬高速緊急剎車時,道路與外胎間過度摩擦,而可能導致的脫框意外。
*請注意,為了您的安全,請勿自行將外胎充氣至最高建議胎壓值,或自行模擬相關測試。
mobet66

以這次的事故胎來說⋯就說該牌無內胎胎是全數都沒通過捷安特的測試(具體型號可能有差,但也許跟輪胎廠本身的技術/製程/設計有直接關聯

2024-03-01 2:51
ZIPP主推無勾不就是因為輪組重量壓不下來嗎

前代有勾的404重1680g

新的無勾的好不容易壓到1450g

反正有勾的無內胎輪組又不是買不到

重一點選擇有勾的還是安心點
hopez0607

而且現在一卡車廠商有勾可以做到zipp的重量阿 只是拿啥來換我就不知道了

2024-02-29 10:46
allenhuang1971

無勾技術不足? 還是選錯胎?

2024-02-29 12:48
登山車無勾用了那麼多年, 人家一兩層樓都在跳了, 問題出在哪裡?
無內胎不是不好, 必須是: 寬框+寬胎+低胎壓, 問題才會最少.
輪胎受壓, 胎內壓升高, 必須靠足夠的氣體容積和輪胎延展性去中和.
原本胎壓就很高的話, 輪胎無法變形化解壓力.
壓力無處宣洩, 又沒框勾擋住, 自然是脫框.

競速領域, 本來就不同等我們休閒騎.
選手比賽, 我不相信會照原廠規定的胎壓.
我對照表格自己要打50psi多一點, 但超級拖的啊.
多次測試, 還是打到前65後72psi, 直接把自己當100KG大胖子打到上限.
這樣兼顧舒適和性能的平衡.
即使如此, 加速性還是不行, 追擊的時候力不從心.
因為加速費力, 多玩幾趟就沒力了.

太過輕量的胎, 我也覺得很可疑.
無內胎做的跟一般open外胎差不多重量, 甚麼東西被犧牲了?
延展性? 側壁厚度? 胎唇紮實度?
為了競速犧牲掉安全性, 不出意外一定會出意外.
jcchiou

第一個跳出來澄清的官方反而是輪胎廠, 無勾設計沒問題啦, 我們家跟ZIPP很麻吉的, 都是被地上的石頭帶壞的....

2024-02-29 15:49
龍貝爾

其實從TPU內胎降價後我就開始覺得無勾沒優勢了 原先無內胎還可以說重量等同於外胎加內胎 然後框重降低 框高提升 但現在的狀況是TPU內胎+外胎+框重小於無內胎+框的重量

2024-03-01 8:54
看了一下影片,出事的應該是Roval而不是Zipp
Ahoo Chen
Ahoo Chen 樓主

roval 只能當備胎呀,沒有不敬的意思

2024-02-29 18:29
Ravenclaw

那是QS隊車借給De Gendt的輪子。

2024-02-29 18:49
Ahoo Chen wrote:
看到國外的粉絲頁上有...(恕刪)


無內胎也好...

無勾內胎也好...

碟煞也好...

這些東西在特定領域能發揮它的效益,但贊助商為了擴大影響力,會盡可能研發並推廣到各種的車種上

職業車手自身怎麼想是其次,使用這些產品吸引大眾目光,才是最重要


曾有職業車手說過,只要有贊助,就算扛著車跑他都願意

在贊助廠商跟鈔票面前,車手就是被贊助的角色

所以純上坡賽還是一堆車都用碟煞來增加車重這種事情,也見怪不怪


所以這件事我不認為廠商會因為車手就放棄辛苦建立起來的產品

改良之後還是會叫車手繼續騎

要廠商放棄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消費市場先放棄該產品
hopez0607

沒市場的東西自然就會淘汰

2024-02-29 16:06
龍貝爾

但是也是要有一定程度 車手如果成績一直不好看 早晚會被贊助商換掉 或是贊助商被車手換掉

2024-03-01 8:55
對那些愛換新玩意炫炮的說再多它們也聽不下去啦
還會搬一堆論點數據來證明這東西多好,是你們不會用
一定要等自己摔斷下巴鎖骨後才會醒
我會用無勾框只是因為跟車的是SLR1,要是能選我一定也還是選有勾框加內胎,有勾框換個內胎不過十分鐘的事外胎又便宜想換外胎也比較容易還不用搞補胎液,無內胎小破機率降低但是除非是自己參加比賽小破胎可能就直接下課,一般人真不知搞個無勾無內胎是跟自己有什麼過不去,以前騎有內胎出門沒在怕破胎現在改騎無內胎反而怕得要命...
jcchiou

無內胎25C我騎三趟破過一次補胎液自補成功, 換28C騎了3年多還沒破過, 機率真的有差啦, 小花牛肉條出車都有備, 但還沒派上用場過.

2024-03-02 12:24
greenteac

我Open胎騎了那麼久運氣很好其實也只破過一次胎,雖然有帶內胎但是零下十度手指凍僵換不了最後還是坐車回家。。。現在無內胎也是內胎牛肉條都有帶著但是希望別用上。

2024-03-04 2:24
jcchiou wrote:
登山車無勾用了那麼多...(恕刪)


之所以登山車 重機 摩托車 這些無內胎甚至都沒補胎液.也不會脫框.
最大的原因在於.這些胎都"不可折"而且有相當的重量
在公路車胎上 重量是性能的反指標.而且通常胎越薄滾阻會更低....
很多廠商自然是做到低標通過就好


其實脫胎問題靠塞甚麼防爆條是沒用的.手都能塞進去了..難道會撞不出來?
最簡單的方法大概就是塞內胎...只要胎壓還在.外胎就會被內胎固定在框上
但是安裝會比較麻煩 內外胎都要灌補液
塞內胎安全性比較高.從之前ROVAL的炸框報告跟改良上就有說到了
ROVAL第一代.如果使用有內胎受到極大撞擊.損傷會遠比無內胎低...包括脫框情況
MING賢

龍貝爾 避免破胎瞬間消氣脫胎

2024-03-02 16:26
龍貝爾

MING賢 想要不瞬間消氣用TPU就好...無勾會脫胎的條件其實我看得不是很懂.....像我用的ZIPP303FC在消氣後外胎還是會卡在框上 不知道是什麼原理....

2024-03-06 8:55
我第一次用無內胎 25c很白癡打100psi
因為胎上面寫max120psi
然後呢 ....靜置十幾分鐘
襯帶就爆開了
那次之後我就寫了一篇勸退無內胎文

無內胎打高壓本來就是自找麻煩
襯帶會爆 補胎汁噴光無效 現在還會脱框
去看pro為了不出事 補胎汁都灌強效型
但我們普通人 不需要像pro打這麼高壓
胎壓70psi不夠用 就加大胎寬解決
70psi對補胎汁 襯帶 脱框都是友善
這樣就可以永保安康

最後要跟各位說
無內胎罩門是在襯帶
高壓會爆 高熱會脱膠
高熱不脫膠 拆的時候會想殺人

話說夏天4+2遠征
輪組放在車內烤到60度
隔天比賽可能就脫膠了
還有圈煞下坡升溫也可能脫膠
還有老外也有提到過度低溫脆化
膠帶壽命也會變短

總之
襯帶要評估使用胎壓 溫度 環境
積極來說一年換一次
消極來說就等爆了再說吧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