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五組輪組上路實測,台幣戰士會比較強嗎?

在這講 一律回選最貴的
單車李 wrote:
這種測試只有非常沒有...(恕刪)


例如這個 你看光胎壓不同 風阻就有差了....更別說胎寬 胎高



實際上32C風阻數據蠻難看.還是有32C上場......風阻其實不是最優先考量.
公路車也不是誰風阻低誰就最快.穩定.舒適.輕量也都是考量
還有更重要的贊助商爸爸的想法
所以也不用想太多.喜歡他,他就是最好的

大致上風阻照105%規則跑 .滾阻力照15%壓縮規則跑.但是各廠測試輪滾阻風阻都是照自己最有利的情況跑
這種數據實在很好操控..我輪框最優化 23C 100PSI .我就把一堆寬輪框拿來用同樣標準測試
ZIPP是不是直接原地爆炸...很簡單的道理..
一堆對岸雜牌也右打ZIPP左踢HED .DT ARC而實際上呢?

你可以看上圖光12度~15度風向角.胎壓不同 阻力差多少...


然而胎壓打多少卻是看我們自身的體重.你的體重跟官方最優設定不同不就該死?
公路車剛性也是看你輸出跟體重...最優每個人不同.所以也不用想太多
別人的最好.未必是你的最好,喜歡她.她就是最好的(當然你有鈔能力也可以自己測試.試到最佳為止)



如果以市民組10%以下少見 那麼頂尖選手風向角都在5%以下不過份吧. 那CLX32...一個32高的輪框跟ZIPP454NSW 有什麼區別? 有看過三鐵拿454比的選手 還沒看過CLX32的
MING賢

ZIPP808跟ZIPP202 在5度角以下 數據也是這樣顯示....

2023-09-04 12:16
CycleFormula

去把他的文件看完再來講,不要看圖說故事

2023-09-04 12:26
這篇我有看到~
重點是結果沒有超過變異係數0.5%
所以是無顯著效應~
這幾個輪組單就功能面可以說是一樣的~
在SLR1以上的輪組~體感大於效果~結案
MING賢

均速不會超過.加速度就會了.順順騎本來就很難測試性能了.另外緩坡20分差20秒也不算少(230W均速才2X算坡了吧)

2023-09-04 10:32
diohunter-lin

會說變異係數0.5%是低於它就是無效(以論文角度)~當然在賽場20秒就看不到車尾燈~您說得也有道理~所以要改變測試方式~改成短時強間歇~實際測看看才知道輸贏

2023-10-06 9:39
MING賢 wrote:
例如這個 你看光胎壓...(恕刪)




那個偏向角是看人跟空氣的相對運動,所以 0度 一定是最多了。
而且現在早就沒人只看某個角度的效應,你直接假設甚至量測風在整個路段的對於角度的機率密度函數所出現的時間,再去跟你測出來的值去做摺積,才是整體的表現,這也是為什麼大家比較常看小角度內甚至是 0度 的原因。
至於板高高就是不好控車,除了平路跟緩坡的個人計時跟室內場地賽外,大部分時間都是團騎,選手有自己的取捨。
MING賢

CycleFormula 不是你在說這兩個牌子是變數.我只能跟你說0度不可能.如果都是零度最多.三鐵都出雙碟不是最快反正都0度.0度哪來側風

2023-09-04 11:44
CycleFormula

最多 =/= 只有 0 度.......

2023-09-04 11:45
哎...比輪組 不如來測試車胎
從建大500的通勤胎 測到3000元的管胎
我相信差距一定比輪組還大
phae4jaz

我有想換G牌E2裝GP5000開口32C(外胎算很通用的東西應該不用怕白花)跟原廠胎比起來不知道能差多少

2023-09-04 15:30
mpz10whale

贊同測胎!這企畫更有趣!

2023-09-06 8:20
MING賢 wrote:
例如這個 你看光胎壓...(恕刪)


所以這些測試我認為參考價值不大
大家其實都很厲害
什麼數據都找的出來
我比較懶惰一點
一級環賽哪個隊伍冠軍或是有單站冠軍
哪個輪組很多車隊在用
這幾個比較有參考價值
一級環賽都是怪物
比賽場地都在一起
距離長
當天環境大家都一樣
在看價格太高買不起……
然後就是 vision metron 45 sl入手😆
allenhuang1971

我也是看環法,環西;有登場的輪組;挑中間價位的Cadex ultra 50 mm;話說昨天環西班牙第6站;Giant車隊/居然用Cadex Ultra 50 mm;單站第二;居然贏過魚販哥;西班牙紅衫

2023-09-04 15:07
早在10年前輪組的變化就已經不大了
真實就是這樣,真的會用功率計騎車的就會知道真實就是這樣~

長時間的固定一條爬坡訓練路線,長時間的使用功率計訓練,這時一點點變因自己都很清楚

換過不同輪組測試,而每次換輪組也不是只爬一天兩天,也都是一個月以上的測試,

結果就是這樣,沒有顯著差異,都是在3%以內在那邊變來變去,

有時候快一點有時候慢一點~爬坡只有重量是顯著差異,

其他如品牌差異,價錢差異,10萬以上到3萬的輪組的確就是沒有實質意義上的"快"的差異~

這點廠商自己也很清楚,我相信菁英選手也很清楚~

不懂功率訓練的人始終活在體感的世界的人~只能用自己主觀的角度去判斷,很容易掉進廠商的陷阱~

輪組差異平路很難測試,原因是風向風速框高的影響變大了,但是爬坡,推四左右的測試結果的確就是這樣~

不相信自己去測試就知道~不相信的人應該都沒用功率計測試過吧?
龍貝爾

phae4jaz 不是心裡的爽感嗎(俗稱心靈馬力)

2023-09-05 8:16
Ahoo Chen
Ahoo Chen 樓主

五分

2023-09-12 0:14
單車李 wrote:
所以這些測試我認為參...(恕刪)


我之前的咖啡車理論
頂破天的套件車架輪組
都是喝咖啡聊天用跟掛在牆上欣賞
真正在操 頂天零件不夠耐用
碰撞的成本也太高
allenhuang1971

看到環法 摔車 都是一級車架 一級輪組 有贊助商當然隨心所欲 一般人摔一次可能就...

2023-09-04 16:30
SimonW

職業車手壓力也是山大,騎不出成績就是捲舖蓋走人,比賽過程也有可能出意外,一年在家的日子沒幾天。如果比賽能平安完賽沒人想摔車。

2023-09-05 17:35
SimonW wrote:
一樣的條件 6.5公...(恕刪)


突然想到一件事
全都無內胎沒問題
但……外胎都是同牌子同型號的嗎
如果不是同外胎
那這測試又多個非同條件
allenhuang1971

輪組板高不一致...應該都是爬陂車..沒看錯的話

2023-09-05 9:25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