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選擇自己適合的齒比

推力比到3差不多1:1齒比10度以下坡可以游刃有餘,算是可以開始開心爬坡欣賞風景的程度,碰到長陡坡下來拍拍照喝喝水之後還是可以繼續觀光好歹還笑得出來,不會碰到坡就只能埋頭苦幹
zakkwang

Z3就有推3的話, FTP應該也有推4了, 另外你這是10度不是10趴啊..., 10度已經是18趴的陡坡了, 在18趴陡坡開推2.5應該是定桿邊緣會不夠用吧

2023-06-30 9:23
greenteac

說錯了我就是10%的意思,18%就要搏命掙扎了[sorry]

2023-07-01 3:39
greenteac wrote:
推力比到3差不多1:1...(恕刪)

普通人健身 真的推3就夠了
如果把推力比算嚴格有點
人72+車8=80kg
推3也有240w
這在市民組已經是人中之龍
如你所說
爬長坡齒比輕一點 中途超商偷懶一下
也是可以爬的很輕鬆了
zakkwang

爬坡我都是開tempo推2.5以下, 遇到陡坡段難免要開推3~4以上間歇, 不多留點餘地就回不了血

2023-06-29 17:25
greenteac

這其實大概就我上篇的意思10%以下1:1可以Tempo 2.5慢慢混,超過沒辦法就要開始拚命/下車拍照了。

2023-07-01 3:42
sn245763 wrote:
但爬坡時一定要維持特定的推力比,坡越陡推力比就要越高,
如果齒比放輕沒拿迴轉速來維持功率輸出,結果就是推力比不足,
速度不夠前進而定桿。


坡越陡推力比就要越高?你寫的理想很豐庾,但是現實很骨感,我如果是職業選手當然可以這樣幹,但問題是對一般人來說,爬長陡推重比還能維持不掉下來就已經很強了,坡越陡推力越高根本是神人級的車手才辦得到。

決定推力比的兩個數值是功率跟體重,正常人體重不可能一爬坡就突然降低,因此要拉高推力比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拉高功率。

而功率的公式是扭力X迴轉速,遇到長陡坡你的扭力隨便都要多好幾倍,不可能降扭力不然會定桿;降齒比也只是稍微減低對扭力的要求,但即使齒比都降到1以下了,爬長陡坡時的扭力起碼也都是平路時的好幾倍,你如果還繼續維持迴轉速不降的話,乘上扭力功率隨便都是飆破4、5百W,推重比至少5、6倍起跳,這都是職業級選手才辦得到。對於我們這種假日車手來說,爬大禹嶺跟武嶺那段就是齒比跟迴轉速都降到最輕、最低,然後慢慢推上去,這才是現實。
JW75 wrote: 坡越陡推力比就要越高?


坡越陡所需要維持速度的推力比就越高,這不是很基本的邏輯?
還是今天我爬25%的陡坡,一樣可以用推力比1(體重60公斤、輸出60W)慢慢騎上去?


JW75 wrote: 因此要拉高推力比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拉高功率。


功率 = 踩踏力量(肌力) *迴轉速(心肺)

等式就已經告訴你,輕齒比降低踩踏力量,你就要提高迴轉速來維持既定推力比,
我跟CycleFormula吵得是,他認為爬坡降低齒比可以不用提高迴轉速,
這算對、也不對,因為要看你爬的坡度,坡越陡越要提高迴轉速來彌補功率輸出,
不然就是速度不夠定桿摔,當然爬緩坡(5%以下)CycleFormula也沒說錯。

所以我才主張新手盲目追求輕齒比沒意義,要嘛換爬緩一點的坡,或是直接上電輔車,
齒比越輕但迴轉速不變,你的推力比就會一直遞減直到定桿摔,但迴轉速一高就是吃心肺能力,很多新手爬坡不是肌力不足爆掉,而是齒比太輕導致心肺能力不足負荷而爆掉。
phae4jaz

另外就算肌力真的很足,但在不熟的坡萬一前面已經消耗太多體力+肌耐力(太衝)突然碰到不短的陡坡,就要看直到陡坡之前你的有氧能力幫你恢復了多少,若恢復不了多少就有機會肌力+心肺一起炸裂[XD](不要亂衝

2023-06-27 19:36
TONY1978

有沒有加速度公式

2023-06-28 14:23
長距離爬坡不能光看推力比
還是必需要依據FTP來配瓦
如果一個人的FTP是180W
體重60kg
那FTP的推力比就是3
但FTP的定義是一小時最大輸出
騎武嶺一路推力比3上去頂多就只能撐1小時
跟本騎不完
這時推力比必需要降下來才不會爆掉
如果一路的陡坡推力比都會破3
那就是齒比不夠輕
只能改飛輪或大盤了
sn245763

不用想這麼複雜,齒比越重吃肌力、齒比越輕吃心肺,新手二者能力都很差,不想練腿要嘛去爬緩一點的坡,不然就是直上電輔車,去換超壓縮盤或是大飛輪,都是治標不治本。

2023-06-27 18:42
CycleFormula
CycleFormula 樓主

換電輔車就治本嗎?

2023-06-27 20:24
sn245763 wrote:
坡越陡所需要維持速度的推力比就越高,這不是很基本的邏輯?
還是今天我爬25%的陡坡,一樣可以用推力比1(體重60公斤、輸出60W)慢慢騎上去?

可以慢慢龜阿為什麼不行

sn245763 wrote:功率 = 踩踏力量(肌力) *迴轉速(心肺)

等式就已經告訴你,輕齒比降低踩踏力量,你就要提高迴轉速來維持既定推力比,

當然不是,我影片中有推導,不想看影片的話可以看國中理化課本,去從槓桿原理去推導
sn245763 wrote:我跟CycleFormula吵得是,他認為爬坡降低齒比可以不用提高迴轉速,
這算對、也不對,因為要看你爬的坡度,坡越陡越要提高迴轉速來彌補功率輸出,
不然就是速度不夠定桿摔,當然爬緩坡(5%以下)CycleFormula也沒說錯。

本來就可以啊,遇到陡坡要不就加瓦衝上去要不就降齒比維持踏頻慢慢龜,難道龜上去就不能算上去?
sn245763 wrote:所以我才主張新手盲目追求輕齒比沒意義,要嘛換爬緩一點的坡,或是直接上電輔車,
齒比越輕但迴轉速不變,你的推力比就會一直遞減直到定桿摔,但迴轉速一高就是吃心肺能力,很多新手爬坡不是肌力不足爆掉,而是齒比太輕導致心肺能力不足負荷而爆掉。

算式寫下來就不是盲目追求阿,標題很明確的再說「適當」二字,就是根據你的能力還有路線等所有資訊去做計算,有經驗數理又好的人就寫得出正確的等式。
如果你是想跟新手說不要越級打過,那我沒騎過我怎麼知道有沒有越級打怪??算得出來就可以知道囉


回之前有個武嶺計算機
寫說人加車重一公斤 只會影響兩三分鐘成績
這背後的理論是物理 功率 = 踩踏力量(肌力) *迴轉速(心肺)
但現實不是這樣的
人體又不是引擎
怎可能要75kg騎士全程恆定250w攻武嶺
爬長坡 一定要間歇
代表一趟路是一直在反覆加速減速
反覆加速度就是對體力最大消耗
所以爬長坡計算齒比
一定要有備用檔


前面rice講的就是很好懂的概念
要推3騎士練到3.5並不容易
即使達到也難維持
所以沒在攢積分的推力3足矣
瓦數不夠用 就要看戰略如何攻克
軟爛一點又何妨
sn245763 wrote:
坡越陡越要提高迴轉速來彌補功率輸出,
不然就是速度不夠定桿摔,當然爬緩坡(5%以下)CycleFormula也沒說錯。


你這段寫得有點奇怪,定竿摔的原因不是因為迴轉速或速度不夠,而是扭力不夠,踩得不夠大力。你如果踩的力道(扭力)不足以克服地心引力的話,那就會定竿。當然定竿以後一定是沒有迴轉速也沒有速度,但迴轉速跟速度不是造成定竿的原因,而是定竿造成的結果。只要你踩得夠大力(扭力夠),不管迴轉速再怎麼低,那怕是低到每分鐘只有30轉,你都不會定竿。

「功率=扭力X迴轉速」這個公式是對的。當爬長陡坡時,不管你齒比再怎麼降低,那怕是降到低於1,相較於平路而言,扭力絕對是倍數增加的啦,這時候你如果還維持,甚至拉高迴轉數,套上公式以後功率也會成倍數增加,原本150瓦的功率瞬間會變成3、5百瓦,一般人根本就承受不住。這時要維持功率只有一種選擇,就是降迴轉速來控制功率(不可能踩小力點降扭力,因為那會定竿),不然沒幾分鐘就會爆了。爬長陡坡時要維持瓦數,當踩踏的力道(扭力)增加一倍的時候,迴轉速就要降低一半,這樣出來的功率才會一樣。
jcchiou

deleted

2023-06-29 0:26
CycleFormula
CycleFormula 樓主

還好,技巧有就可以,也是有人紅燈不想脫卡等個一分鐘,那個人就沒看過才會說出這種話

2023-06-29 23:48
可以看看前天東進KOM冠軍新店奧特曼的資料
CycleFormula
CycleFormula 樓主

他有腿力阿,但還是換了輕齒比

2023-06-29 10:16
allenhuang1971

我的大盤46/33t 飛輪10/36t,最輕齒比比它更輕;他用1200多g的CADEX 36 mm爬坡輪;沒用1349 g的CADEX Ultra 50 mm全功能輪;應該是重量考量..

2023-06-29 10:21
這邊引用美國物理學教授Rhett Allain在Wired雜誌的文章內容
‘If you don’t care about speed you can go up any incline with very
little power as long as there’s enough friction,’ he says.
‘For instance, you can get tiny little motors to raise a very heavy load if you use enough pulleys.’

If you can create the right gear ratio on your bike, then even with a minuscule power output you could climb any gradient – in theory.

Reality is different. A gear ratio that allowed you to climb insanely steep inclines
would require you to spin your legs like crazy while only creeping forward. You would
soon topple over.

意思是『理論上』不管速度的話,只要有一點點的動力,
不管什麼坡度的坡只要齒比夠輕都可以爬上去。(某人的論點)

但『事實上』輕齒比代表你要瘋狂拚迴轉速才能前進,
甚至可能速度不夠而定桿摔,而教授在文中提到爬坡合理速度至少要維持7km/h,
但我認為這個合理速度取決於坡度,例如均9%的坡我的極限大概是5km/h,
均18%的坡則是10km/h,再慢就定桿摔。

某人說25%的坡可以用推力比1慢慢龜上去,看到這邊原本不想回,
因為已經嚴重跟現實脫節,但又不是每個人想去爬25%坡測試推力比1可不可以龜,
所以我找到一個可以計算的網站。

https://wattscalculator.com/

進去後不要管風阻、滾阻和傳動效率,直接設坡度、體重和車重,
左上角去拉速度就會算出你要輸出多少功率,我以我自己為例,
體重60、車重7.5,算68好了,推力比1在25%的坡度,
時速大概1.4km/h,有辦法以這樣速度爬25%陡坡的,麻煩私訊我一下,
我想跟你拜師學騎車。

有騎乘經驗的就算數學不好也知道陡坡速度慢根本騎不上去,
我比較訝異的是數學好的,居然算不出這樣的結論?
sn245763

這種情況約出來騎比較快,能不能推力比1騎上25%陡坡,馬上就知道。

2023-06-29 19:06
CycleFormula
CycleFormula 樓主

影片有推導,不想看影片就去看課本,我前面都有說

2023-06-29 19:30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