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的個人習慣,
以及輪組框體的承受度。
一般好一點的輪組會標示可以承受多高的胎壓,
這時就照框體打不要打太高,
不然輻條張力會跑掉,
很容易就造成輪組損壞。
如果是25-20C這種公路車細胎,
胎壓盡量不要低於100,
或許有人覺得80好騎吸震,
但是細胎胎壓不足時會造成支撐性不夠,
如果路況不好或有異物,
容易造成胎與框體過度擠壓,
也就是俗稱蛇咬。
外胎的標示有時只是參考,
像維多利亞的外胎很多都可以打到145,
高到嚇人照著打往往受傷的是荷包,
但低標就很值得參考,
因為低標是代表多少胎壓才有足夠的支撐性。
我都騎有內胎的車,
以上是個人騎壞了幾個輪組,
與蛇咬的親身經驗,
現在我的車25-23C的胎壓都打110,
一星期補一次胎壓(約掉到100),
32C的胎壓打80。
大致上來說, 越是細的輪胎,尤其是公路光頭胎, 又是有裝內胎的, 要求的胎壓都比較高(大多都超過100psi). 如果是無內胎那胎壓就稍低一些. 如果是較粗的胎, 用作通勤用,或是碎石路胎,或是登山車胎, 要求的胎壓就比較低. 所以不能用自己的習慣來斷定,要看輪胎上面的標示. 細的光頭公路胎也許到70psi以下就有太軟爆胎的危險, 但較粗的登山車胎有可能要降到30psi以下才有爆胎的危險.
另外如果你想舒適, 打到最低值, 建議是打到比最低值稍高一些,因為打氣嘴拔開的同時會漏掉一些氣,以及放置幾天之後也會漏掉一些氣. 如果你要到最高值,打到比最高值稍高個10%也無妨,因為輪胎仍然是有它的容許度,同時過個幾天後也會慢慢漏掉一些.
內文搜尋

X